作者丨王雅迪
朱乒乓,浙江温州人。出生在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年幼的朱乒乓住在外婆家里,每日粘着舅舅陆奇写字玩耍,舅舅是上世纪80年代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的,从那一刻起,舅舅就是乒乓的榜样,像舅舅一样考进中国美术学院就是她的梦想。初长成后的乒乓,拜马公愚之孙马亦钊学习书法。大学毕业后,她先到学校做了一名教师,后为了追上舅舅的步伐,完成自己的美院梦,夜以继日地苦练书法,终于在201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得以继续攻读硕士。
小时候,外公培养乒乓写一手好字,并不是希望她能成为书法大家,而是希望通过安静写字的过程,让乒乓学会思考,有着女孩子应有的稳当和安静。现在的乒乓有着稳静的性格,她明白了外公的用意:女孩子要稳,不要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梦是要做的。就算是写字,也要脚踏实地,真正静下来、沉进去。
约公元前210年前,秦朝的大将蒙恬发明毛笔,中国书法也就此诞生,之后有不少文人志士为书法贡献力量,但均未载入史册,直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奉橘三帖》、八主本《兰亭修禊叙》唐摹本,定武本《兰亭修禊帖》《十七帖》等帖,以及王献之的《送梨帖》摹本和《鸭头丸帖》被世人推崇与效仿,也就是“二王”书风的形成,才象征着中国古典书法开始走向成熟,之后的褚、苏、米、黄等无数的书法家都是在“二王”的风格下延续发展。
朱乒乓认为,书法尚“韵”,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的书法是魏晋风韵最理想的传达者。当下人们学习书法,应从“二王”开始。她以行草书为主,直取魏晋书风,如《圣教序》《王羲之手札》等,再追求“二王”的足迹,旁涉旭素大草,以及赵孟頫、苏东坡、米南宫、董其昌、黄庭坚的各类手札和草书,用功尤勤。
“二王”书风技法复杂、含蓄内敛,但是乒乓的书法作品在“二王”含蓄扎实的基础之上又融合了赵孟頫的用笔精致、线条圆润,以及苏东坡的线条厚重、书写率意。每日10小时的临摹与创作,乒乓付出了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在多数年轻人或创业就业忙于生计、或游山玩水享尽青春活力的时候,乒乓忙于灯下,伴着墨香临帖写字,一写就是十年。年轻人无法忍受的枯燥生活,她却以此为乐。也正因这“苦中作乐”,使乒乓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古人的用笔之术,结构之法,感悟安静写字带来的心境。也许是经常与“二王”等古人对话的关系,乒乓的字给人一种勤稳、纯粹的感觉。正如陈传席教授所说,朱乒乓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年轻女书法家,她的艺术与生活,几乎就是古典精致的“陈规再现”。安静的写字,从体味古典、追摹古典,到“再现”古典,与颇现人力的“再造”不同,朱乒乓显得随性自然。
朱乒乓作品
所有的文字都是从笔画开始的,在乒乓的意识里,把笔画收拾好,是书法者最起码的基本功。写字的时候她十分专注,忘记生活中的全部琐事,只将心思都倾注到写字之上,一笔一画,笔稳字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认真起来的乒乓不顾别人的看法,她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在书法之路上潜心探索。
随着模仿古人之字数量的不断增加,乒乓对自己的书法也越来越有自信。 乒乓一直记着外公的一句话:写字要挺胸,做人要抬头。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要认为是最好的。 书法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骨气,唐韦续 《书品优劣》:“释玄悟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乒乓的作品中,小品居多,作品虽小,却透着一分自信。正如她本人所说,书法是她这块田地里的“老庄稼”了。十几年不厌其烦地耕作,让她颇有收获,颇为适意。
国画小手卷 《萱花》 69cm×23cm
扇面 《鸢尾花》 45cm×33cm
东坡题跋一则 《行小品草》24cm×34cm
乒乓的书法线条质量高是其一大特色,而这让她画中的线条更加轻松自如。她的小写意花鸟画作吸收贾广健的华美色彩,以及霍春阳的静雅水墨之常,笔法秀逸、设色明静,配以其书法,书画合璧,透露出一种古雅清新的趣味。静观其画作,可体味其画中之诗,意中之禅。
乒乓是咏絮之才,且气质若兰。平日里,她喜欢品茗交友以及习古琴,除此之外,她只是一个安静写字的女子。乒乓热爱生活,会为身边习以为常的花草树木、日月星云等自然之景而感动。在用心感知自然、感知生命的过程中,她不断思考,通过笔触记录下花草万物的情绪和自己的体悟。希望在这“春来花子青,秋至也飘零”的大千世界,乒乓可以怀着一颗感知自然、感知生命的心,走的更远更坚定。
2015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朱乒乓从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毕业了,这一年她参加“墨韵芳菲”全国优秀女书法家作品邀请展,这一年她在北京举办“灼灼其华”十年精品书画展,这一年是她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国画团扇 《书葵花》 33cm×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