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在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引领幼儿与自然和社会对话,与远方和未来对话,与个性和多元对话,才是弥补和扩充教育“内环境”和“外环境”的有力举措。只要教师用情、用意、用心,只要教师有一颗坚定的心,一颗朝向卓越的心,必让学生吃得更“饱”,也让师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自然;未来;个性
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是那样的多样、复杂、鲜活,单一的教学行走方式已经很难触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自身的内涵,学校自身的硬件和软件等“内环境”都需进一步的弥补和扩充,而打点好教育的“外环境”也不可或缺。窃以为,教师要引导幼儿与自然和社会对话,与远方和未来对话,与个性和多元对话,使幼儿在思维、情感、心灵等多方面受到熏陶、滋养和锻造。
弥补和扩充之一:与自然和社会对话
美国有一所军校的口号很有意思:“给我一个男孩,还你一个男子汉。”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把这个男孩放到自然和社会中去锻炼,如此才能梦想成真。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得好:“儿童与环境、社会接触愈多,他的知识就愈丰富,他的能力也越充分。”陈老的这一提法是在90多年前,但对于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幼儿而言,待在象牙塔中而不走向自然和社会,其教育是单薄的、脆弱的,也是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幼儿教育应当和大自然多多亲近,与社会亲密接触。正所谓:“亲近自然,多一点洞悉;深入社会,多一点真相;走向人生,多一点远见。”
例如,随着季节的不同,教师应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采集不同的树叶、花瓣、果实,回园后将采集来的各种植物进行选择、分类、欣赏。这样的活动既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又能为以后的拓展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论是比较所收集“作品”的大小,还是按形状、图案、品种颜色等进行分类;不论是进行原生态的创作,还是进行有创意的粘贴,都有了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范围,都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素材库”。
还比如,到公园去观赏可爱的小动物,到麦田去欣赏生命的花开花落和瓜熟蒂落,到森林去倾听鸟儿婉转的歌声,总之,要将教育的“触须”伸向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泉眼旁,在山林中,在小兔旁,在美、诗、真理被“吻醒”之时,发现自己,印证自己,舒展自己。教师应引领幼儿走向更为广阔的外部,并且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弥补和扩充之二:与远方和未来对话
好的幼儿教育不应该拘囿于一时,而是放远目光,为孩子的一生奠基。我们的活动场、操场、实验室“都能长大”,都有滚烫的温度,都和远方和未来对话。好的教育应该是水,所经之地,生机勃勃,万木葳蕤(weirui)。好的幼儿教师,不满足于孩子的当天当时当刻,而是想到孩子的以后,甚至为孩子的一生打造基础。这样的幼儿教育是多彩的,是迷人的,但更是深刻的,身处于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是丰富的,是快乐的,当然也是惹人喜欢的。
以大班开展的种植活动为例,既要让幼儿知道如何按自己的擅长去领劳动工具(女生提水,男生松土),也要引导幼儿按植物种子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吊兰的种子要撒在花盆里面;桂花的种子,撒在最里面);既要知道播下种子后给种子浇水,更要知道一切结束后还要按照现场种下去的种子顺序,做好记录,以便日后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样的活动覆盖了播种、浇水、发芽、拔草、施肥、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孩子们事实上是与未来对话,与远方对话。这样的活动有创意、有深度、有相当的气度、有磅礴的胸襟,正如陈勇所说:“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远方是可怕的。有了远方也就有了人生的高度,而一旦有了追求,远方也就不再遥远。”
弥补与扩充之三:与个性和多元对话
所谓真正的自主锻炼、个性成长、多元发展,才是本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尽管幼儿的年龄那么小,但仍有必要由“扶”到“放”。也许及早放手的家长和教师才是慧眼如炬,才是远见卓识。如果教师和家长总是孩子们幸福的守护神,是遮风雨、挡枪箭的牢固盾牌,那么,孩子们就没有所谓的自主能力。好的幼儿教育就是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就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都能“爬上树摘到果子”、都能成才。
例如,“森林快车”大班语言活动,就是充分培养幼儿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极好范例。通过观察讨论,逐步发现线索;在“小云朵的帮助下”,初步学讲故事;“通过自我评价”“不断丰富讲述内容”“体验成功快乐”。这样的课堂设计弹性大,包容度强,具有层次性、个性化的特点。每个幼儿都有所体验、有所发展、有所“成功”。
说到底,教师要引领幼儿创设一个发现自我、磨炼自我和成长自我的“内环境”和“外环境”。这条路并不远,也不是凹凸不平。引导幼儿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外面,让孩子们与他人、自然和世界进行多重对话,以一种更为个性、更为多元和更为深刻的洞察力“经营”幼儿教育。但愿,有大爱之心的幼儿教师能够率先走在这条路上,以此打造生机勃勃的幼儿教育新时空。
参考文献:
陈鹤琴.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新教育,1923(0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