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丽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71)
浅谈高职生心理资本的开发
任 丽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71)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只针对“问题人群”,更要面向全体。倡导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用积极的心理因素来预防和抵御心理疾病,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资本的开发策略。
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等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研究都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更多的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情绪焦虑、厌学、敌对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纷纷采取措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等。目的在于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筛选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咨询辅导。
但调查发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问题人群”,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比如自卑者、自闭者、焦虑者等。多为发现了问题学生,对其进行谈话、疏导、调节,虽有预防意识,但作用不大。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旨在促进个体心理潜能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并能通过有针对性地投资和开发促进个体成长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心理资本理论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有三大历史使命:治疗心理疾病,使人生活更幸福、发现并培养天才,心理学并不是单纯的类似病理学的学科。
心理研究应从只重视个体的缺陷修复转移到培养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上来。他倡导心理学应关注人性中积极品质的发掘,如果人类拥有积极的心理因素就可以预防和抵御心理疾病,并使生活更加幸福。
心理资本理论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研究表明,员工良好的心理资本,即过硬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企业组织绩效的重要来源。同样,心理资本也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生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方法是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并根据问题进行预防,将关注点着重放在学生的缺陷或发展弱点上。而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他们大多为高考失利者,其实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希望得到较好的评价。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过分着眼于问题上,对于敏感的高职生来说就会形成一种反向的暗示,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违反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发展潜能的本质。
所以,积极心理学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如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进取心等,能够预防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
当前的高职生大部分为“90后”、独生子女,个性张扬、叛逆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抵制诱惑力差,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日趋明显,想要独立、却无法摆脱依赖;有新潮的想法、又懒于实践,所以很容易出现自尊心受挫、感情受伤等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生的心理资本开发,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培养其乐观精神与坚韧品质,既能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又能通过发掘自身的力量做到有效的预防,对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重大意义。
心理资本是个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其构成因素有很多,一般认为,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是重要的开发维度。
(一)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即通常所说的自信。个体的自我效能越高,越敢于接受挑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设法坚持下去实现目标。自我效能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成绩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成败经验,二是归因方式。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所以个体在自己擅长领域的自我效能要高于不擅长领域。但也取决于个体的归因方式,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运气,就不会增加自我效能。所以自我效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如果在陌生领域反复练习,就会发现事情并没自己想象的如此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会使自我效能大大增加。
(二)乐观
心理学中的乐观是指个体无论处于现在还是未来,对于成功都有积极的归因。具体指,将积极的事件归于自身的、持久的原因;将消极的事件归于情境的、暂时的原因。乐观心态的人对事件的解释能够保护自己不受负性情绪困扰,敢于争取更多的机会,因此相对于否认自己价值的悲观主义者更容易获得成就。但乐观并不是盲目的,同样要规避风险、冷静分析,否则将会变得狂妄自大,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因此,心理资本中的乐观是现实而灵活的,是在客观分析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潜能,既大胆探寻,又不低估危险。
(三)希望
希望是指在成功的动因与路径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定义不同,心理学中的希望包含了目标与路径两部分。目标即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路径即为完成任务而设定的具体方案。一个有追求的人都是心存希望的,因此,通过开发心理资本中的希望,可以明确个体的追求,促进个体的发展。心理资本理论倡导个体应设置合适的目标,并计划统筹完成目标的实施过程,只有从内部产生完成目标的动力,且付出实践明确方向感,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四)韧性
心理资本理论认为,韧性是一种可以开发的动态的心理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失败甚至积极事件中快速反弹或恢复过来。当遇到困难时,韧性较高的个体不是被动地应对或消除负面的影响,而是更能以困难为跳板,积极主动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韧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韧性资产、危害因素和信念。韧性资产包括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关系的支持性,个体在面临困境时,自身的意志力越高,情绪越稳定,周围环境关系的支持力越大,表现出的韧性更强;危害因素指逆境、挫折等阻碍成功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困境转变为成长的经理加以利用,也有利于韧性的提高;信念即认定某件事有价值的信仰,信仰越坚定,克服困难的韧性越强。
因此,应该开发个体的韧性资产,将危害因素视为成长机会,培养个体树立信念,这是个体抵御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
心理资本既是稳定的,也是可以开发的,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其心理资本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做中学”,增加成功体验
高职生大多为高考失利者,对学习有种本能的抵触心理,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环境中,很难得到重视。他们容易破罐子破摔,将补考重修视为家常便饭,对迟到旷课也习以为常,生活懒散、学习懈怠,只能以寄托网络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现象,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做中学”的策略,将枯燥的知识深入浅出、复杂的任务分步实现,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这样既增添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基本知识。简单任务成功率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自我效能也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的正确行为及时反馈,进行强化。心理研究表明,“期望效应”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当别人对你有较高期望时,你也会认为自己很行,大受鼓舞。因此,经常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二)反思培训,积极归因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认知会产生正确的行为和恰当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可以采取反思分析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平时的沟通中,教师不再一味的灌输大道理,而是选择聆听学生的想法,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分析,教师加以引导矫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比如,发生问题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造成结果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身可控的,哪些是环境不可控的?自己的处理措施是否正确,以后如何避免发生?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归因方式与生活态度,积极的方式与态度要加以鼓励强化,消极的归因和态度要及时引导,告诉学生为什么错误的归因会阻碍他们前进,如何树立正确的态度。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省的习惯,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三)目标规划训练
一个有目标的人才能感到希望的存在,要改变高职生的惰性思维,就要给学生设立合理的目标,并帮助其努力实现。目标的设置要因人而已,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基于自身的需要所形成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才具有长久的激励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置具体的、可行的、可测量的目标,并规划完成进度、奖励反馈等。
比如在心理辅导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自信的领域,提出短期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设定每一步的完成时间,由教师监督执行并给予奖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也能培养合理规划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降低了做事的畏难心理。
(四)团体活动辅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有助于韧性的开发。高职生处于青春期过渡阶段,内心矛盾性增多。在交友上,既希望找到知己袒露心扉,又敏感多疑,不敢诉说心事,心理易出现“闭锁”的特点。通过团体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既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愿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促进韧性资产的提高。同时,为了体现危害因素的成长作用,活动中也可以有意设置挫折环节,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变弊为利,在积极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给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有效的开发心理资本将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升自信,预防和抵御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心理潜能的开发,对于“问题学生”要及时疏导,对于突出的、有潜能的学生要帮助其超越自我,更好发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03).
[2]甘映堂.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高职生就业弱势群体心理辅导策略[J].广西教育,2010,(11).
[3]赵辰欣.高职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成因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2).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REN Li
(TianjinHedongStuffandWorkersUniversity,Tianjin300171)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not only mainly for the “problem people”, but also for the whole. To advocat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us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to prevent and defend psychological diseases and bring up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5-03-16
任丽(1987-),女,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专业的教育与研究。
G715
A
1673-582X(2015)05-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