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15-02-12 22:37张亚丽华东政法大学
同行 2015年6期
关键词:法治特色法律

★张亚丽(华东政法大学)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张亚丽
(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就现实处境而言,由于我们缺乏法治文化的传统,亟需构建沿着自身文化、体现时代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制文化

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

法治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文化。当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将文化分为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两大类,他认为,文化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有形的是显型文化,无形的是隐型文化。参照克鲁克洪的文化结构理论,亦可将法治文化分为显型法治文化和隐型法治文化两大类。隐型结构层面上的法治文化主要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显型结构层面上的法治文化则由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构成。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法治文化都应当是显型层面上的法治文化与隐型层面上的法治文化的协调统一,即有形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与无形的法律意识形态的协调统一。

法治文化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包括人们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等。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意识至少包括崇尚法律的意识、遵守法律的意识、运用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意识等四个方面。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以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保障人权、权力制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价值理念为核心内涵,以权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观念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依法办事为行为方式的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其内涵就是将包容了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等诸多价值要素和蕴涵的精神输入全体公民的头脑,以法律规范作为个人社会行为的圭臬,以法治精神作为个人社会活动的底线原则;就是将各种法治精神具体融入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具体的法治实践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法治文化的内涵来看,它既包括人们治理社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本身以及人们实施这些法律制度所产生的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也包括人们由社会法治实践活动而产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精神、法治理论乃至法治习惯与传统等,还包括人们所创作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反映法治实践和法律生活的各类法治文艺作品,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借鉴人类法治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体现出的法律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规范化、社会化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活动。

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区别于其他法治文化的最根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与其他类型的法治文化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社会主义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首要特性应当是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性。二是历史传承性,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中重要的子系统,是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其积累沉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该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习俗、宗教伦理等因素的影响,法治文化也因此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三是与时俱进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法律制度、法律体系建设,还是法治理念、法治理论创新,以及在推进法治文化的实践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与时俱进性。四是思想开放性。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西方元素、国际元素也在增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因之具有了更为明显的思想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体系是一种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以西方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以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为根基的法治文化。它在显型结构层面上表现为:制定良好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组织和法律设施;严格的执法和司法程序。在隐型结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体的信法、守法、用法心理;较强的民主意识、正义观念和权利观念;法律的权威至上观念、依法办事的精神和法治的思想等,是一种内容结构和谐统一的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的重要成果,是法治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的统一,其内在的精神就是与中国法治实践相适应的法治理念,它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而法治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它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资本主义法治国家的最大的区别,由宪法所确认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法治文化的发展烙下社会主义的印记,同时也为今后的走出属于中国特有的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照克鲁克洪的文化构理论,法律文化亦可分为显型结构层面上的法律文化和隐型结构层面上的法律文化两大结构。而隐型结构层面上的法律文化又可以分为三个次级层面: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型结构层面上的法律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次级层面: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

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人们解读法律法规、司法判决,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行为规范、制度安排提供了知识准备,使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简略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直观地判断什么行为是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不仅体现在“教”的方面,即传播法治知识;更体现在“化”的方面,即促使人们遵教而为,规范自身行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人民当家作主为逻辑起点,强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求权力服从于宪法和法律,并使权力始终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轨道上运行。同时,法治文化在为监督与制约国家权力提供思想保障的同时,也通过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度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制度创新,从而为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提供智力支持。

法治文化的培育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强调法治文化“普遍性”,在于将法治理念转化为一个国家社会成员普遍的精神情感认同,使法治文化对“法治中国”建设起到“文化背景”的作用。这样“法治文化”命题的提出和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法治中国”目标达成,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法治文化一旦形成,可以引导社会公众按照法治理念和精神,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做出文化判断。法治文化观念既可推动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接受,也可以在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存在不足时,可以把法律作为一种理念和原则来处理好各项事务。在这样情况下,由法治观念和法律理念为内核的法治文化的判断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作为一种制度欠缺,成为推动法治进程的一剂高效“润滑剂”。

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是着眼于在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法律的含义不再简单的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更加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意志的体现,法治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这也就使得我国的法治文化具有比其他阶级社会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广泛、更彻底的公平正义。要实现这样的公平正义观,需要反对特权、禁止歧视等。

参考文献:

[1](美)克鲁克洪等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版。转引自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M].商务印书馆,113页、114页、118页

[2]张峰会.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路径探析—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背景.[J].学术探索.2012(2)

[3]邹慧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法制与社会,2013(1)

[4]薛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司法,2012(5)

[5]缪蒂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

[6]缪蒂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

[7]孙育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4(4)

[8]官蕊、张耀文、郑刚.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及其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1)

[9]刘雁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成要素.[J].社会科学家,2014(11)

[10]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9:第118页以下、第124页。

[11]缪蒂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

[12]官蕊、张耀文、郑刚.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及其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1)

[13]魏淑君.围绕法治中国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4)

[14]郭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猜你喜欢
法治特色法律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