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圣荣◎
孟加拉国独立以来的对外关系
罗圣荣*◎
独立以来的孟加拉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发展睦邻友好作为其外交关系重点的同时,也在美国、中国等域外大国中力拓平衡外交,并致力于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此外,作为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孟加拉国还十分重视伊斯兰教的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伊斯兰国际事务,强化与伊斯兰世界的联系,充分显示了其鲜明的外交风格和特点。
孟加拉国 对外关系 平衡外交
孟加拉国作为一个年轻的主权国家,自1971年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奉行稳健温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致力于推进与国际社会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追求和平与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孟加拉国支持各国自由选择和决定各自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外来侵略和干涉的正义斗争,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页。在1971年12月25日的外交政策声明中,时任总理的亚杰丁·艾哈迈德 (Iazuddin Ahmed) 就表示:“孟加拉国将会与所有国家和平共处;将接受国际援助重建经济,但不接受援助国家的革命输出”。*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3,1983, p. 66.
孟加拉国在独立之初,在国际舞台上处境孤立, 1975年加入联合国之后,才逐步走出外交困境,1978年被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外长乔杜里( Chawdhury) 曾于1986年担任第4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孟加拉国政府参加过许多国际会议,尤其是那些与孟加拉国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食物、发展及女性问题等议题的会议。在1982年至1983年担任“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孟加拉国发挥了建设性的领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在深入分析了孟加拉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Ziaur Rahman)提出了“把孟加拉国打造成为‘东方瑞士’设想”,此后,孟加拉国政府开始转换其外交理念,提出“经济外交”的概念,力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欲将孟加拉国建设成为亚洲的区域贸易中心。*这是时任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于1999年9月20日在联合国大会第五十四次会议上的演讲。参见Sheikh Hasina, “Bangladesh`s Foreign Policy ”, Presidents & Prime Ministers,September-October,1999,p.22. http://ppm.goinfo.com.
孟加拉国的基本对外原则源自2004年5月17日修订的《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部分“国策基本原则”下第二十五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各民族平等、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尊重国际法及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对外政策。这一内容体现了一定的普遍性,具有鲜明的和平性质,适用于孟加拉国处理同国际社会所有国家的双边关系。第二,孟加拉国是一个温和的伊斯兰国家,要发扬伊斯兰团结的精神,致力于加强、巩固和维护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兄弟友好关系。这一内容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适用于孟加拉国处理同所有伊斯兰国家的双边关系。孟加拉国的外交政策是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刘建:《列国志·孟加拉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0-251页。孟加拉国历届政府保持了对外政策基本精神和原则的连续性,其理性、积极而开明的对外政策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改善与他国的外交关系,不断提高它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刘建:《列国志·孟加拉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页。
孟加拉国的外交政策在早期的几年中对印度和苏联有着非常明显的倾斜;后来选择了更独立的政策与亲西方的方向,与穆斯林世界和中国友好的联系不断加强。*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3,1983, p. 65.自冷战结束后,孟加拉国与近邻的外交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发展与近邻的关系是孟加拉国政府在所有对外关系中最为重视的环节。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关系着国家安全。孟加拉国的近邻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阿富汗及马尔代夫,在数十年的沟通交往之中,其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得到深化发展。在与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双边冲突问题上,坚持通过坦诚对话、积极接触和平等互利的方式来解决。
孟加拉国的对外政策,一定程度受到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和牵制。建国后实行议会民主制,但自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被刺后,国家政治变轨,对外政策也发生巨大改变,直到1991国内政治逐步走上正轨,其中军方的中立姿态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标志着孟加拉国的民主文化和机构的持久性带来了希望。*Yasmeen Murshed、Nazim Kamran Choudhury, “Bangladesh’s Second Cha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8, No.1, 1997, p.72.非政府组织在孟家拉国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组织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卫生、人口、环境、妇女权利和赋予妇女权力等一系列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政治,从而间接影响了其对外政策的制定。
另外,孟加拉国对外国援助的依赖是其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外政策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和吸引外国援助及投资的,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的巴基斯坦精英已经习惯于依赖援助,那么经济状况比巴基斯坦更窘的孟加拉国,在70年代和80年代精英们则更是严重依赖对援助。*[美]威廉·冯·申德尔著:《孟加拉国史》,李腾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第226页。孟加拉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使其在吸引外资上极富吸引力。从齐亚·拉赫曼( Ji-yaur Rhman)政权开始,孟加拉国就大力吸引投资,但其政局反复多变,政治缺乏透明,基础设施缺失,使外资常常裹足不前。*[美]威廉·冯·申德尔著:《孟加拉国史》,李腾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第228页。虽然外交上孟加拉国各政党主张基本类似,但政党之间相互倾轧,政局持续动荡,*张世俊:《孟加拉国当代政党政治特点》,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5卷第1期,第80页。以致外界在2015年对孟加拉国的政治稳定性的评判由3下降到了4。*该等级由1-7级组成,等级越往上政治权利发展越不好。参见Freedom House, “Discarding Democracy: Return to the Iron Fist Freedom House”, Freedom in the world 2015 ,p.12. 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world/2015/bangladeshJHJ.VZ3VP7EivD0.这显然不利于孟加拉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地缘政治下的孟加拉国与域内国关系
1. 孟印关系
印度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邻国,孟加拉国的西部、东部和北部都分别与印度的五个邦接壤。孟印两国有着长达2400公里的边境线,有共同的河流体系,有大量的越境文化和众多的经济交往。*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在孟加拉国争取自由和独立期间,印度不但对其公开表示支持、援助东巴难民,而且派出军队帮助孟加拉国获得独立、实施救济和战后重建。在1971年12月印度特使和孟加拉国外交部长的访问会谈中,印方就同意给在印度的孟加拉人大量技术培训,并为孟加拉国提供军官和武装人员的培训。*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3 ,1983, p. 67.因此,独立之初,孟加拉国与印度的关系十分密切。
尽管如此,孟印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建交至今,孟印关系也是波折连连,这与孟加拉国内部权力更迭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民联盟当政,孟印关系便基本处于“蜜月期”,反之则会比较疏远。*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4 ,1983, p. 92.穆吉布于1975年被暗杀之后,两国关系迅速急转直下。虽然其他政党上台后也试图推动孟印关系的发展,但后穆吉布时代的孟加拉国,孟印关系发展始终不温不火,这其中有两个无法回避的议题一直在掣肘双边关系的发展。
其一是孟印水资源争端问题。印度最初于1977年提出通过修建拦河大坝、水库及引水渠,将全国各主要河流连为一体,合理分配水资源的设想,提出将北部水量充沛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资源输往南部和东部缺水地区,实现“北水南调”和“北水东调”,一揽子解决南部和东部地区旱季缺水、雨季洪涝的问题,扩大可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可以缓解部分城市饮用水短缺状况,以及综合治理污染和土地盐碱化。印政府于1980年正式成立内河联网专项工程工作组,着手工程的可行性调查,并计划于45年内完成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计划拦截从印境流入孟加拉国的大小54条“国际河”河水,输往印度南部和东部缺水地区,其中包括孟加拉国赖以生存的恒河和贾木纳河(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国举国上下都认为,这项工程将严重危及孟加拉国的生存,给其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2003年,印度内河联网工程要动工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在孟加拉国掀起轩然大波,孟加拉国外交部首次就印度内河联网问题召见印度驻孟高级专员,正式递交了抗议照会,并在国际舞台上猛烈抨击印度单方面截留国际河水资源,严重损害其利益的行径。*《孟加拉国抗议印度单方面截留两国共同水资源》,参见新华网2015年6月,印度现任总理莫迪访问了孟加拉国,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希望与孟方就两国期盼已久的水资源协议达成协议,但仍然无果而终。*《莫迪访孟加拉扫兴而归 印媒仍乐见侧敲中国》,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5-06/6714935.html
其二是孟加拉国在印度的非法移民问题。孟加拉国独立至今40余年,非法移民问题从未停止。孟加拉国的国土三面为印度所环绕,边界线漫长,地形复杂,长期以来两国边境地区都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尤其是在孟加拉国一侧,由于财政困难,边界管理更是形同虚设,使得非法越界问题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状况要远远好于经济几近崩溃的孟加拉国,相对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移民印度对孟加拉国人来说具有相当吸引力。尽管孟印两国一直在联手打击非法移民问题,但收效甚微。至今每天仍有成百上千的孟加拉人通过非法移民途径,前往印度。据印度政府估计,大约有1200多万孟加拉移民非法居住在印度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占其人口总数的15%。*Bangladesh Review 2012, p71.与孟加拉国北部接壤的阿萨姆邦(Assam),同样面临着来自孟加拉国的大量非法移民的冲击。与此同时,位于印度阿萨姆邦博多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长期以孟加拉国为基地,经常在边境地区对印度和当地居民进行袭击。印度对于孟加拉国的不作为也经常表达不满。此外,印度官方一直指责孟加拉国允许巴基斯坦的情报机构在其领土上建设基地,训练印度东北部武装叛乱组织,策划反印活动。
尽管孟印两国关系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分歧,但两国的关系并非总是剑拔弩张。随着冷战的结束,孟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执政后,孟印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两国寻求建立更深的经济合作联系。除了签署《关于分享恒河河水的条约》之外,印度还同意对来自孟加拉国的进口商品实行单方面免税。孟加拉国期望可以借此扩大对印度的出口,弥补近年来在对印贸易中出现的巨额贸易逆差。以2011年为例,印度出口孟加拉国的贸易额是50亿美元,而当年孟加拉国对印度的出口额仅为5亿美元。*Bangladesh Review 2012, p.72.另一方面,孟加拉国同意为运输货物至印度东北部邦提供运输设备。这一举措为孟加拉国丰富的天然气出口印度创造了良好条件,来自孟加拉国的天然气在印度市场大受欢迎,能源供需关系的密切更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其次,孟印两国的电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孟加拉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孟加拉国面临着电力短缺的困扰,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孟加拉国长期面临电力短缺问题,在电力短缺最为严重的夏季,一些工厂因此被迫停产。孟印两国的国营电力企业在2012年1月29日签订合作协议,在孟加拉国南部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此项合作为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
近年来,孟印高层往来频繁,特别是两国外交部长的定期互访,使得两国的政治关系愈加密切。1999年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当选后对孟加拉国进行了为期2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近十年来印度总理首次到访孟加拉国,孟印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期间两国领导人还同意为了方便民众跨境经贸往来而修建公路以及连接两国的铁路,开通加尔各答与达卡之间的汽车客运服务。这些相关举措进一步便利了两国的人员和物资往来。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恢复与发展,孟加拉国与印度的关系逐渐趋于正常。尽管孟印两国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但是两国关系仍在不断深化。在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同时,两国正在朝着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但是印度也时刻警惕着孟加拉国对外关系的一举一动,如美国与孟加拉国之间签订的《驻孟美军地位协定》(SOFA)就曾引起印度方面的严重不满。根据协议,孟加拉国将允许美军在“紧急时刻”进入孟加拉国。印度因此担忧美国将借此在孟加拉国建立军事基地。
2. 孟巴关系
孟加拉国原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后,归属巴基斯坦,被称为东巴基斯坦,但同时又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巴基斯坦成立后长期以来采取“厚西薄东”的政策,造成东西巴之间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最终,在1971年,经过反对巴基斯坦的独立战争后,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脱离并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这一背景使孟巴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孟加拉国独立之初,孟巴双边关系的发展受到历史问题的阻碍。孟加拉国人民难以忘记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期间对孟加拉人民进行的镇压和杀戮,而巴基斯坦也长期拒绝承认孟加拉国独立建国这一既定事实。虽然,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在1974年出访达卡,并最终承认了孟加拉国的独立主权,但双边关系也仅止于此。在这期间,孟加拉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联系主要以苏联为中心。*Bangladesh Review 2012, p.74.也就意味着它被排除在美国势力范围及作为美国盟友的巴基斯坦之外。因此,孟巴建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边关系发展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滞。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及冷战的结束,孟巴关系的发展出现转机。随着孟加拉国在美国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得到加强,美国开始慢慢对孟加拉国感兴趣,不断加强对孟接触。在美孟关系的改善的大背景下,美国积极促成孟巴和解,孟巴双边关系自此迎来发展的春天。此外,穆罕默德·齐亚·哈克(Muhammad Zia-ul-Haq)将军在80年代末去世之后,巴基斯坦国内恢复了民主制度,这也成为孟巴关系得以迅速改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89年后两国高层多次互访,双边关系持续得到改善。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两国开始了防卫合作,巴基斯坦向孟加拉国提供了一批较为先进的军事装备。
孟加拉国政府自独立以来始终认为,印度的国家战略是想要在南亚次大陆独大并且对周边国家实施强势政策,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孟加拉国需要和其他南亚国家发展外交合作关系。齐亚·拉赫曼在1978年提出要在南亚地区成立组织,联合多国力量加强地区合作。为了防止地区大国利用该组织向其他国家施压,孟巴两国都倾向于让南盟采取多数投票机制。在克什米尔和南亚和平问题上,孟加拉国也对巴基斯坦表示支持。理解和善意地对待巴基斯坦贯穿整个艾尔沙德时期。印度因此对此非法不满,一直保持对孟的高压政策。当孟加拉国在联合国大会中支持巴基斯坦建立一个无核区南亚的提案时,印度认为这是一个不友好的表示并作出回应。*The Daily Telegraph, Calcutta, October 31, 1987.为了应对来自印度的战略压迫,孟巴两国在双边关系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开始逐渐积极地互相交换看法。由于孟巴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使得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但这一时期孟巴两国薄弱的经贸和文化联系与密切的政治联系并不相称。进入新世纪后,在政治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两国的经贸和文化关系也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孟加拉国独立时遗留的一些历史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日益成为孟巴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第一个问题是孟加拉国独立之前的原巴基斯坦资产分配问题,孟加拉国政府提出两国应该按照分治时的人口比例分割原巴基斯坦资产,孟加拉国应该得到约相当于60亿美元的资产总额的56%,巴基斯坦政府至少应当偿还孟加拉国40亿美元,再加上世界各国因1970年在东孟加拉发生的飓风灾难而捐赠的两亿美元。巴基斯坦政府一直没有积极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两国在1980年10月决定成立一个联合专家小组进行双方资产和外债分割问题的调研工作,但最终结果却是不了了之,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比哈尔难民问题”。1947年印巴分治导致了孟加拉国的独立和南亚地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东孟加拉迁移到印度的印度教徒数量大约是330万人,其中迁移到东巴的穆斯林大约有130万,当中有100万人来自比哈尔地区及它的邻国。*[英] 本·惠塔凯尔、莱因·盖斯特:《“孟加拉的比哈尔人问题》,孙士海译,载《民族译丛》,1981年第4期,第5页。这些迁移到东巴的非孟加拉人大部分都讲乌尔都语,被称为比哈尔人。孟加拉人对比哈尔人的反感情绪是从随后爆发的语言运动中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开始出现的。在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期间,一些比哈尔人加入到巴基斯坦发动的对孟加拉人的军事镇压行动中,更是激起了孟加拉人的反感情绪。孟加拉国独立之后,当大多数西巴民众与战俘被一道遣返印度时,比哈尔人却被遗弃不管,他们的境况变得艰难。孟加拉国还逮捕了几千名比哈尔领袖,并对比哈尔人的店铺和房屋进行了报复性抢劫和侵占,置留守的印度军队于不顾。比哈尔难民被安置在难民区中以确保安全,直至现在还有一些人住在那里。这些比哈尔人被迫沦为无国籍难民,在孟加拉国难民区过贫困艰苦的生活。根据1973年8月孟、巴、印三方签署的《德里协定》,愿意回到巴基斯坦的比哈尔人都将被遣返。直到1981年,共有16.3万比哈尔人被遣返回到巴基斯坦。*The Bihari Refugees, http://www. yespakistan. com/bihari/bihari, asp.比哈尔难民问题是南亚分治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孟加拉国独立以来的40多年时间里,孟巴两国依然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哈尔人的遣返问题在巴基斯坦不断遭遇挫折,遣返的进程艰难曲折,至今仍不明朗。第三个问题是孟加拉国要求巴基斯坦就1971年军队镇压问题道歉。巴基斯坦军队1971年的军事镇压,造成300万孟加拉人死亡,20万妇女被强奸。多年来孟加拉国一直要求巴基斯坦政府“无条件道歉”,但道歉问题一直被搁置。巴基斯坦认为,道歉不仅意味着1971年的行动完全是巴方的错误,承认孟加拉国的分离以及印度入侵的合法性,同时也使孟加拉国的补偿和资产分配要求合理化。其中,战犯问题更是其中最敏感的问题,因此双方都拒绝妥协。*Farzana Shakoor, “Pakistan-Bangladesh Relations-A Survey”, Pakistan Horizon, Vol. 42, No. 2,April 1989, p.110.但巴基斯坦在此问题的解决上,不断释放善意,态度不断软化,成为两国在此问题上和解的希望。1983年2月,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Jacob han) 访问孟加拉国期间前往萨瓦尔孟加拉国民族先烈纪念碑悼念。*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1998年1月,巴基斯坦总理那瓦兹·谢里夫访问达卡期间曾前往孟加拉国国家纪念塔献上花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2002年7月访问孟加拉国期间前往国家烈士纪念塔,向在独立战争中殉难的英雄致意。这些举动,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改善。
3. 孟缅关系
缅甸是除印度外唯一与孟加拉国领土接壤的国家,两国边界线达280多公里。*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缅甸掌握着孟加拉湾海运航线的咽喉,孟加拉国历史上一直与缅甸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1972年1月,缅甸政府正式承认孟加拉国主权。在1974年4月奈温(Ne Win)访问孟加拉国之后,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于1977年7月访问缅甸,两国关系自此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对两国双边关系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的是罗兴亚难民问题。罗兴亚难民问题的实质是非法移民和民族宗教冲突。罗兴亚穆斯林遭到缅甸政府长期的种族歧视和迫害政策,致使大量罗兴亚人逃往生存资源并不富有的穆斯林邻邦孟加拉国。罗兴亚人在孟加拉国当地通过挖掘生活生产资源、寻求工作机会和与其他国家穆斯林组织合作而生活下去。不断涌入的来自缅甸的罗兴亚难民对孟加拉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致使孟缅两国关系出现隔阂。*Utpala Raham、丁丽兴:《缅甸与孟加拉国关系中的罗兴亚难民问题一孟加拉国的视角》,载《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4期,第18页。此后,两国经过不断的双边谈判,最终在联合国难民署的主持和帮助下,大部分罗兴亚难民已经返回缅甸。但是直到1998年年中,仍然约有两万五千难民还滞留在孟加拉国南部的难民营内。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关键在于缅甸政府。只有缅甸政府重新给予罗兴人公民权以及在国内实行公正的民族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罗兴亚人大量重新涌入孟加拉国的状况。*Utpala Raham、丁丽兴:《缅甸与孟加拉国关系中的罗兴亚难民问题一孟加拉国的视角》,载《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4期,第19页。
罗兴亚难民问题之所以日益成为影响孟缅关系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因为双方都不愿意接受罗兴亚难民中的激进组织带来的麻烦。孟加拉国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在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之下,既不能放弃人道援助而将难民强制驱逐出境,又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发展空间。此外,孟缅两国就此问题进行协商的过程并不顺利,缅甸并不愿意接纳遣返的罗兴亚人,使得遣返过程变得缓慢。寄居在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生活上陷入困境,不满情绪加剧,积极参与犯罪与反社会活动当中,给孟加拉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990年,两国边防军曾因在驱赶孟加拉国难民和追剿罗兴亚反政府游击队的过程中,发生了军事冲突,双方不断相互指责。两国政府之间的不信任致使双方矛盾和冲突升级,罗兴亚难民能否重新获得公民权和遣返事宜被无限期地搁置。从长远来看,罗兴亚难民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两国关系的良性友好发展尤为重要。但是,据目前的情况分析,形势不容乐观。孟缅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误解和不信任不断加深,双方和谈解决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罗兴亚难民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双边问题,它已经扩大升级为地区性安全问题,使得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孟缅两国的努力合作,还需要联合国难民署及东盟等第三方介入,以建立双方有效的沟通渠道,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除了罗兴亚难民问题之外,孟缅两国的领海划界问题也曾经是影响双边关系的重要因素。孟加拉国自1971年独立以来同缅甸划分了陆地边界,但是领海边界始终存在争议。孟缅两国的孟加拉湾海域关于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是国际海洋争端的一个典型案例。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西面是印度半岛,东面是中南半岛。缅甸和孟加拉国对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存有争议,在孟加拉湾AD7区块(位于19°49′N、92°04′E)的海域主权诉求存在重叠,这一争端在争议地区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后逐渐公开化和激烈化。国际海洋法庭2009年底受理了这一海域争端问题之后,在2012年3月14日做出了最终裁决,解决了两国领海划界、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单一划界以及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划界的问题。孟缅两国对国际海洋法庭的裁决都表示接受,至此,结束了两国长达40年的海洋划界争端。*黄瑶、廖雪霞: 《国际海洋划界司法实践的新动向—2012年孟加拉湾划界案评析》,载《法学》,2012年第12期,第80页。
孟缅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拥有良好发函禀赋。缅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乏技术和资金;孟加拉国因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两国经贸合作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孟加拉国在独立之初的1973年就与缅甸签订了贸易协定,开始发展双边贸易。孟缅两国在1994年5月18日签订边境贸易协定之后,正式开展边境贸易。两国都意在加强同东盟和环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缅甸出口孟加拉国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矿产品等,缅甸自孟加拉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水泥、化肥和餐具碗和盘子等,两国的贸易往来逐年上升,目前孟加拉国已是缅甸前十位的贸易伙伴之一。*资料来源:《缅甸与孟加拉国将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0810/20081005860897.html。
缅甸在军政府时期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外交上较为孤立。孟加拉国在这一时期同缅甸保持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近年来,随着缅甸转型的不断深入,两国关系得到不断发展,高层互访频繁。孟缅两国在战略合作上有着共同利益。孟加拉国希望成为连接缅甸和南亚的桥梁,它同时也希望通过缅甸打开进入东盟的门户。缅甸加入东盟和南亚经济合作联盟之后,也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在孟加拉国进一步推进“向东看”政策和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将与缅甸在农业、贸易等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在处理罗兴亚难民问题上,两国都保持了审慎克制的态度,没有成为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的障碍。
4. 孟中关系
孟中两国交往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自1975年10月4日正式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孟加拉国在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之初,中国并没有立即承认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巴基斯坦于1974年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地位,中国随即支持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并于次年正式建交。孟中两国建交40年来,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孟加拉国与中国自建交以来,有着良好的政治互信和民间友好交往基础,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顺利。在齐亚·拉赫曼执政时期,孟中建交伊始以经济技术和科技合作为主,两国领导人也曾互访。艾尔沙德执政期间重视孟中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华,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于1986年3月和1989年11月正式访孟,两国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双边关系显著发展。艾尔沙德称:中国不仅是孟加拉国久经考验的成熟的朋友,也是孟加拉国在发展中的重要合作者。*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20世纪90年代的孟中关系,经历了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与孟加拉国从军人执政恢复到议会民主制的变革,两国继续发展友好双边关系,外交政策更加务实。在卡莉达·齐亚(Khaleda Zia)第一次执政时期,继续奉行齐亚·拉赫曼政府的对华友好政策。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执政期间也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孟中双边关系在卡莉达·齐亚总理第二次执政期间得到了新的发展,两国高层领导保持了密集互访,外交合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随后看守政府执政的两年多时间里,孟中关系受到孟国内政局不稳的影响,双边关系受到冲击,孟中两国没有高层互访,仅保持了外长级交流。在哈西娜2009年1月再次执政之后,孟加拉国继续奉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孟加拉国是中国传统的工程承包市场,承包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力、铁路、公路、桥梁、通讯、化工、煤炭等领,其中电力、交通等领域是孟重点发展的对象。*中国驻孟加拉使馆经商参处:《孟加拉:不断走向进步的国家》,载《中国经贸》,2014年第13期,第30页。孟加拉国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中国相似的国情,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迫切愿望使得中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对孟加拉国有很大的吸引力。*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4 ,1983, p. 79.
2012年,孟加拉国与中国在政治、经贸、军事和文化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合作。李长春在访问达卡期间发表书面讲话时表示,中孟两国是亲密友好的邻邦,两国自建交以来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深化政治互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贸合作成果,加深人文交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双边关系得到了良好迅速发展,并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还表示,中孟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互合作的潜力巨大。*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bd.china-embassy.org/chn/2013年6月6日孟加拉国工业部长迪利普巴鲁阿(Dilip Barua),在云南省昆明市参加首届南亚博会期间指出,2010年孟中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仅为30亿美元,2012年就突破了80亿美元,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密切以及促进双边经贸发展的切实有效措施,是近几年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关键。*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bd.china-embassy.org/chn/
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武官李成林大校于2012年7月26日在达卡市拉迪逊酒店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招待会,孟方多位军方高层领导出席。同日,李军大使在孟加拉国国防学院发表演讲表示,中孟两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友好关系,如今是重要的发展伙伴,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取得了新进展,两国将在今后国际事务中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军事安全领域深化合作,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http://bd.china-embassy.org/中国从1975年穆吉布被刺,苏联撤销所有对孟军事援助后,成为了孟加拉国主要的武器供应国。*应穆吉布1972年3月在莫斯科访问时的要求,1973孟加拉从苏联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军事援助。见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 SIPRI Yearbook 1974 , 1974, p. 272.2012年,中国根据与孟加拉国的武器出口订单交付孟方的有:16架F-7MG战斗机、44辆90-2/MBT-2000型坦克 、20枚C-704反舰导弹及2艘LPC-1轻型护卫舰。*资料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SIPRI arms transfers database,http://portal.sipri.org/publications/pages/transfer/splash。一些孟国政要把中国当作“四季挚友”,高度重视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任琳、牛恒:《“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孟加拉》,中国网,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2_125722.html.
(二)夹缝中的孟加拉国与域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
1. 孟美关系
在孟加拉国独立之初,很少得到来自美国以及美国主导下的一些国际机构的援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与印度和苏联的密切关系。孟加拉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过程中,美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在独立战争期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国,获得了美军提供的军事装备,但美军并未直接参战。
孟加拉国作为一个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印度洋国家,其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为美国所看重,美国于1972年4月正式承认了孟加拉国的独立地位。两国很快进行了高层互访,美国还对孟加拉国提供了一些粮食援助。这些连续的外交活动,使两国的相互了解更加深入,增进了双边关系。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于1975年8月的军事政变中被害之后,孟加拉国开始转向了亲西方政策,孟美双边关系迅速发展。孟加拉国政府实施非国有化的经济政策获得了美国给予的大量援助。孟加拉国政府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美国的立场,比如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等。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重视孟美双边关系,双边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到80年代后期,美国已成为孟加拉国最重要的国际朋友之一和主要的国际捐赠者。*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美国极力拉拢孟加拉国的目的一方面旨在阻止苏联在亚洲西部推行扩张主义;另一方面,要遏制中国在南洋的扩张。*M. A. Aziz, “Bangladesh i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sian Affairs, Vol. 9, No. 4 ,Mar. - Apr., 1982, p.219.1980年至1997年期间,孟加拉国首脑对美国进行几次国事访问之后,双边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5年,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了孟加拉国。*Bangladesh Review 2012, pp74-75.美国随后对孟广泛推进各种关乎国计民生的援助项目,这正是孟加拉国所急需的。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支持孟加拉国的发展,对孟加拉国的援助带有自己的战略意图,即希望孟加拉国能恢复议会民主制度。1991年8月6日,经过多年的曲折之后,孟加拉国的议会民主制得到正式恢复。政治制度的趋同,成为促进孟美关系的重要因素。*刘建:《列国志·孟加拉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9页。
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孟加拉国逐渐重视与美国的对外关系,而美国也将其视作能同时牵制中国和印度的理想战略要地。美国看重孟加拉国的地理位置对亚洲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南亚地区在1998年后开始拥有核武器装备,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日益凸显。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展开以及南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形势的变化,使得孟加拉国成为了美国在南亚的战略重点。为了加强在这一区域的军事存在,近年来与孟加拉国的军事交流也日益密切,美国不但同孟加拉国举行联合军演,还向孟出售武器装备。而孟加拉国政府在许多重大国际行动中也积极配合美国,使孟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和1994年海地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孟加拉国都派遣了部队。“9·11”事件之后,孟加拉国是第一个向美国提供支持的伊斯兰重要国家。孟加拉国政府很快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提供了诸多便利,其中包括对恐怖分子基地进行攻击的军事基地。在美军向阿富汗开战之前,尽管达卡街头曾出现反美游行,但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政府继续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大选之后的政府换届也没有影响孟加拉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1998年初,比尔·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提出两国签署《驻孟美军地位协定》的建议,在美国国防部长出访孟加拉国之后,又进一步重申了签署该协议的立场和要求,美国需要紧急状况下能够毫无阻碍地驻军孟加拉国,《驻孟美军地位协定》将准许美军免除入境程序,除了武器装备可以不受限制以外,还可以免除国际惯例限制。然而,这项协议并没有为孟加拉国派兵美国进行军事训练或是相关目的而提供类似的军事条款。*Bangladesh Review 2012, p75.出于多方考量,孟加拉国政府决定,在本地区和国内方面的所有意见全部处理好之前,暂时搁置做出签署协议的决定。
近年来,美孟两国的合作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和军事领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2年5月5日访问达卡,两国签署了几项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建立“伙伴关系对话”机制。美国将在未来5年内在气候变化、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向孟加拉国提供总额10亿美元的援助。希拉里·克林顿表示,两国将在双边、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加强合作,继续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此次希拉里访问孟加拉国,似乎选择孟加拉国作为美国在南亚的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两国的经贸关系对于孟加拉国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是孟加拉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孟加拉国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市场。两国于1989年签订了双边投资条约,双方出口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但存在巨大逆差。
2. 孟俄关系
孟加拉国在独立之初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苏联支持印度的行动,也因此成为最先承认孟加拉国主权独立的国家之一。苏联在外交上全面支持孟加拉国的建国运动,希望在孟加拉国获得一个主要的影响力。*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3, 1983, pp. 73-74.苏联对孟加拉国的投资援助主要集中在发展电力、天然气和石油,两国还保持着活跃的文化联系。1972-1973年,苏联对孟加拉国的援助总额为1.37亿美元,占孟加拉国外国经济援助的11%,位列印度和美国之后。*G. W. Choudhury, India, Pakistan, Bangladesh and the Major Powers: Politics of a Divided Subcontinen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p. 298此后几年孟加拉国国内的亲苏派力量不断被削弱,表明孟加拉国开始调整之前完全依赖于苏联的对外政策。*Sabiha Hasan, “Foreign Policy of Bangladesh - I”, Pakistan Horizon, Vol. 36, No. 3, 1983, p. 75.1975年穆吉布被暗杀,军方上台执政之后,孟加拉国与苏联的双边关系迅速冷淡下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孟苏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恢复。苏联解体后,孟加拉国与各独联体国家建交并保持来往。
近年来,俄罗斯日益重视与东盟国家及亚洲的区域合作,孟俄两国的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两国在诸多领域有着积极合作,比如安全核能的开发合作、促进双边贸易与文化交流及食品安全保障。2012年4月,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子公司(Gazprom EP International)与孟加拉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bangla)签订了10座天然气钻井合约。同年,孟加拉国科技部长叶费斯·奥斯曼(Yeafes Osman)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 (ROSATOM)总裁谢尔盖·基里延科(Sergei Vladilenovich Kiriyenko)在莫斯科签署了两项重要备忘录,这将促进两国在孟加拉国核电领域的合作发展。2012年俄罗斯与孟加拉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达了到7亿美元。
俄罗斯与孟加拉国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立场趋同,在国际领域合作上相互支持。2012年12月23日,孟加拉国外交部长迪普·穆尼(Dipu Moni)访问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Sergey Viktorovich Lavrov)。双方表示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发展良好,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最有具潜力。两国外长探讨了双边合作的前景及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等优先发展的领域。此外,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丰富,不断加深双边的了解和友谊。当前孟俄双方正不断寻求积极合作,加强在政府组织和议会层面的双边关系,积极促进两国经济领域的合作。
(一)孟加拉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联系
孟加拉国是温和的伊斯兰国家,它与伊斯兰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孟加拉国独立之初,巴基斯坦是不予承认的,且阻止其他伊斯兰世界成员对其进行援助。此外,当时孟加拉国宣称自己为世俗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颁布了许多社会主义政策和措施,加之印度在孟的驻军,为伊斯兰国家所不能接受而无一与之建交。直到巴基斯坦对它的承认,才开始了孟加拉国的伊斯兰世界认同之路。1975年政变之后,孟加拉国的宗教党派得以恢复和发展,政府开始推行伊斯兰化。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也对孟加拉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加拉国在国内推行“自上而下的伊斯兰化政治”,并积极参与伊斯兰世界的国际事务,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与出口石油的伊斯兰国家的联系。*张来仪:《孟加拉国的伊斯兰教》,载《南亚研究》,1993年3期,第86页。此间,许多重要的伊斯兰国家纷纷与之建交,同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1975年以来已成为孟加拉国发展基金的重要来源。*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许多政治问题上达成共识,沙特对孟加拉国的经济援助也一直持续不断。
1988年,孟加拉国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随着伊斯兰教的作用不断增长,孟加拉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页。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穆斯林人口约1.486亿,占总人口的90.4%,是世界第四大穆斯林人口国家,仅次于印尼、巴基斯坦和印度。*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Muslim Population -An Interactive Feature, http://features.pewforum.org/muslim-population-graphic/JHJ/Bangladesh.孟加拉国在短暂实行过世俗主义之后,很快转向了伊斯兰主义,其伊斯兰化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孟加拉国伊斯兰化后,其宗教极端势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逐渐得到发展,恐怖暴力和教派冲突事件不断增加。孟加拉国近年来不断与印度、美国等国际社会合作,打击国内极端宗教势力的发展。
近年来,孟加拉国与伊朗、土耳其、苏丹等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政治经济领域加强了合作。伊朗在2010年提议孟加拉国加入连接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的跨境输气管道建设,全长约2775公里。孟方表示,有效解决孟加拉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状况,从伊朗输气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资料来源:《伊朗欲建设连接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的跨境输气管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bd.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008/20100807081528.shtml.在2013年5月举行的伊朗—孟加拉国第五次双边经济委员会会议上,伊朗工矿部部长梅赫迪(Mehdi)与孟加拉国财政部长阿布尔(Abul)代表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合作,计划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亿美元。*资料来源:《伊朗和孟加拉将扩大经济合作》,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3-05-20/content_9080158.html.
此外,孟加拉国还重视与欧洲的穆斯林国家发展双边贸易。2011年8月,孟加拉国商务部表示,为了促进与欧洲服装市场集散中心土耳其的服装贸易,孟方将向土耳其提交一份自贸协定提议。2011年,孟方对土耳其的服装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资料来源:《孟加拉拟与土耳其签订自贸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bd.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108/20110807701453.html.孟总理谢赫·哈西娜在2012年4月访问土耳其时表示,孟方非常重视与土耳其发展双边关系,希望不断加强两国在文化、教育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并计划到2015年讲双边贸易额提升到30亿美元。*资料来源:《孟加拉国总理表示非常重视与土耳其发展关系》,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4/13/c_122970772.htm.
同时,孟加拉国也与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国际伊斯兰组织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合作。孟加拉国外长迪普·穆尼(Dipu Moni)与伊斯兰合作组织(OIC)秘书长埃克梅勒丁·伊赫桑奥卢(Ekmeleddin Ihsanoglu)于2012年3月22日在伊斯兰合作组织总部会面期间,对伊斯兰乌玛(Islamic Ummah)及国际性社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孟加拉国为伊斯兰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的努力受到秘书长的赞赏,双方还期望伊斯兰合作组织能为伊斯兰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孟加拉国还积极投身伊斯兰会议组织,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区域合作与国际事务的参与
孟加拉国是联合国、英联邦、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张汝德:《当代孟加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页。孟加拉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提出南亚区域合作的设想。近年来也是在多种场合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于2012年6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期间,孟加拉国外长迪普·穆尼在“日益增长的南亚地区安全威胁”的特别会议中发言,表示所有安全挑战都应该通过对话与理解对方立场的方式得到妥善处理,以保证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12年10月15日,在首届“亚洲合作对话” (ACD)召开之前的预备会议上,迪普·穆尼强调在南亚地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沟通并开展有争议合作的必要性。她表示,促进亚洲各国有效沟通将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
孟加拉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与国际事务,在伊斯兰合作组织、灾难及难民救援和联合国安全维和部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孟加拉外长迪普·穆尼于2012年3月1日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 (Pascal Lamy)会面期间,同意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并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合作框架交换了意见。*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近年来,孟加拉国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万名孟加拉国军人出国参与维和行动。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孟加拉国维和部队曾派往索马里、卢旺达、莫桑比克、科威特和波斯尼亚等地。1994年孟加拉国快速积极地回应了美国总统克林顿派兵海地的要求,参与了海地维和行动,成为非美国军队的最大兵源。*Bangladesh Review 2012, p.70.联合国高级官员们对孟加拉国长久以来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军事建设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孟加拉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
2012年12月2日,孟加拉国外长迪普·穆尼在外交部会见了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紧急救援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Valerie Amos)。瓦莱丽·阿莫斯指出,孟加拉国的预警应对机制工作要比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南亚国家做得好得多。迪普·穆尼强调,对于易受气候自然灾害的国家来说,有必要在2015年后建立起减少灾害风险与应对的国际合作框架。*资料来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mofa.gov.bd/.
孟加拉国对外关系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围绕其外交政策目标来实施。
首先,孟加拉国重视与美国、中国的大国外交。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对孟加拉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从战略上来说,美国看重孟加拉国连接南亚与东南亚,毗邻孟加拉湾的特殊地理位置,孟加拉国是美国“再平衡”战略中的新焦点,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合作,完善其“亚太再平衡”的战略部署。从安全层面来说,美国强化与孟加拉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将有助于增强美军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同时还能维护该地区的反恐成果。从经济层面来说,增强在南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力以及开拓孟加拉国市场和资源,符合美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在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印太经济走廊”新概念中,孟加拉国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将进一步拓展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因此,随着美国对孟加拉国政策的调整,孟加拉国将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与美国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未来,加强孟中两国的双边合作对两国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作为孟加拉国重要的贸易发展伙伴以及平衡印度在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战略伙伴,从南亚地缘政治和现实的利益需求的视角来看,孟加拉国需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同时,对中国而言,孟加拉国在南亚的重要地缘位置对我国能源安全和西南边疆地缘政治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孟加拉国将继续与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达到更高水平。
其次,孟加拉国将继续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其外交的重点,进一步推动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国的友好双边关系,以促进国家安全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孟印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使两国有着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印度也是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孟加拉国继续与印度就水资源共享和非法移民等问题深入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缅甸地处孟加拉湾海运航线的咽喉,孟加拉国亦是缅甸与南亚地区合作的桥梁,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双边关系,未来两国将开展更深层次的地区合作。
再次,基于努力巩固、维护和加强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兄弟关系这一基本国策,孟加拉国将继续与伊朗、土耳其、苏丹等伊斯兰国家以及伊斯兰合作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尤其是在经济合作领域。
最后,孟加拉国将积极致力于南亚和东南亚区域合作,在联合国与国际事务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地区的发展与和平、稳定,并不断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A
53-1227(2015)05-0022-20
* 罗圣荣: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