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年总目录(1~6)
·阴山文化研究·
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刘春玲(1,16)
民国年间内蒙古地方志繁荣原因探讨
张淑利(1,21)
再论丁零与敕勒、高车之族源关系
胡玉春(2,23)
探析乌桓三次南迁中的骑兵因素
张晋(2,27)
固阳民谣文本的审美阐释
张伟(3,12)
二人台唱词的句式特点及其艺术特征
郝建军(3,17)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
——兼谈走西口对晋西北乡民
生活方式的影响
赵新平(4,38)
城市佛教寺庙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刍议
——以呼和浩特市藏传佛教寺庙
为论述中心
双宝(4,43)
清代归化城蒙古文庙祭品研究
王 欢张晓丽(5,21)
寓大巧于方拙显至美于无华
——固阳剪花人刘双全
剪纸作品赏析
王红川(5,27)
二人台曲词创作的“定格联章”考论
武君(6,12)
·《管锥编》研究·
“一”的艺理
——《〈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1,25)
反象以征
——《〈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2,5)
“几”的艺理
——《〈管锥编〉义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3,5)
复笔
——《〈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4,32)
滑稽—— 乱同异
——《〈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5,14)
祖构
——《〈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方直(6,5)
·古代文学研究·
略论《长生殿·惊变》对《梧桐雨》的借鉴
——以曲牌【粉蝶儿】为例
王艺翰(1,31)
《银狐》民间文学叙事的现代言述
刘倩(1,36)
试论阅读对曹植思想行为的影响
崔晓耘(1,61)
清代的帝王学术与经学
——论康乾学术思想的嬗变
与汉学之兴盛
蔺文龙(3,24)
“取经”故事冷落于元代剧坛的
原因分析
温斌(3,29)
“以文为戏”的创作风格刍议
——以韩愈散文为例
仲芳(4,68)
唐玄宗朝四大政治势力与盛唐诗坛
徐贺安(5,31)
扬抑屈原两世界
——试析元代少数民族散曲家
对屈原的接受
曲钊志(5,36)
颜真卿碑志的文章价值
与唐代碑志文的转型
安家琪(6,18)
从文学交游看李纯甫的
诗学倾向
刘志中文琪(6,22)
·现当代文学研究·
于平和的表达中追求对真善美的张扬
——读《走向心富》兼及宋生贵散文创作的
美学特点
吴玉英(1,4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黑骏马》解读
韩兵(2,42)
明星,永远耀眼
——长篇历史小说《辛弃疾》
创作理念
任建(3,33)
论新故事的叙事模式
——以《故事会》为例
马圆圆(3,37)
压抑境遇下的人性诉求
——论莫言与乔叶小说中的
女性书写
刘权(4,72)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
——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储阿敏(4,75)
自传不是华山论剑
李美皆(5,5)
合作化小说的农民主体性建构
张连义(6,27)
渐行渐远的“美丽乡愁”总是挥之不去
——对沈从文艺术作品审美个性的
再认识
任志刚(6,34)
·外国文学研究·
彼得·凯里小说对认同问题的
解构与重构
张计连(1,46)
成功冲出家庭禁锢的玩偶
——探析《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出走以后
黄慧(2,47)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安徒生童话中的
“天使”
王敏(2,51)
文脉交织中的信仰重申
——《约伯记》的互文性探析
王晴阳(3,41)
艾略特《荒原》中的丑恶女性形象
创作成因探析
董爱兰(5,40)
臆想造就“权力人物”
——《逃离巫师》中的权力人物存在原因
及实质分析
许媛媛吴炳月(6,42)
·语言文字学研究·
蒙古国学生汉语普通名词习得偏误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与对策
张金梅(1,56)
英汉语言表达差异的切入点分析
李燕莉(2,56)
·文艺理论研究·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之“势”内涵辨析
运丽君(2,31)
呈现真实人生与人性魅力的曹操形象之惑
——从鲁迅到当代曹操形象研究
再评判
贾光峰(2,37)
论冯梦龙的情感本体论
杨虎(2,89)
书而有文,蕴藉灵趣
——品读宋生贵先生书写作品选
《悟与书》
王宏伟何瑞乐(6,39)
思想的、学术的怎样成为诗歌艺术的?
——《谈艺录》的谈艺标准探析
温玉林(6,46)
·美学研究·
身体的主体间性及其批判
——“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
系列研究之一
曾仲权(3,45)
小脚的造型及其对女性的危害
曲义(3,50)
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分析与建构
——“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
系列研究
曾仲权(5,43)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暴力”研究
胡伊阳(5,48)
《匈奴歌》美学价值浅析
杨晋芳(5,52)
·历史学研究·
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管窥
王丽娟(1,65)
明代女性读者及其阅读活动论略
王龙(1,68)
“边塞”与“旗员”:清代陕甘总督
群体结构特征考论
杨军民(1,74)
《手敕太子文》和《遗诏敕后主》的比较
及其家庭教育意义
霍知节(2,59)
三国时期教育状况刍议
郭秀琦樊锐(2,65)
隋代府兵军府机构设置与沿革释证
熊伟(2,70)
明清之际佛教传戒制度之再创制
刘晓玉(2,76)
两汉时期南阳郡与南郡分界辨析
孟明汉(3,52)
俄藏敦煌Дх00293号《三藏圣教序》
文书号
吴超(3,60)
清末民初绥远城驻防
“八旗生计”的变迁
胡玉花(3,65)
“白刘事件”及其蒙古族受害者
朝格满都拉(4,54)
日本在伪蒙疆政权时期的
畜产物加工处理统制
丁晓杰(4,60)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天主教传教士
对抗战的贡献
刘青瑜(4,64)
试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
中原将领
马鑫尚烨(4,78)
元代急递铺略述
胡晓旭(4,82)
借兵平寇的得与失
——简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叛乱
董文阳(5,67)
瀚海都督伏帝难考论
——回纥琼墓志再探
濮仲远(5,71)
辽代饮食结构新探
田晓雷(5,74)
·哲学研究·
伦理学与科学的分界与互动关联
唐代兴(1,5)
“公交让座立‘法’”合德吗?
——社会道德建设的个案分析
黄各(1,12)
庄子语境中的“德”“形”之辨
王传林(2,81)
孝:本源情感与终极关切
张新(3,69)
青年毛泽东的政治思维
——先验形上本体
与经验形下具体
魏明康万高潮(3,74)
卓越道德的美德的基本问题
唐代兴唐梵凌(4,16)
伦理因素对经济理论构建的影响
——以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为例
黄各(4,27)
追寻逍遥,企慕真人
—— 论庄子的人生观
与理想人格
王传林(6,56)
从荀子对孟子先王观的吸收与改造
看儒学的政治化
郑明璋(6,61)
明清道教解《老》特色略论
许伟(6,66)
仿生学向室内设计延伸的
哲学思维探析
齐甲子(6,70)
·政治学研究·
试论制度文明的考量标准
张立进(4,94)
新媒体对网络治理的推动作用
和障碍分析
高慧军林雨晴王莹(4,99)
庐山会议与毛泽东的
政治思维
魏明康万高潮(6,73)
以实践辩证法透视“三个有利”与“四个全面”的
逻辑关联
张海燕(6,84)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初探
王琦(6,91)
“一带一路”的权力政治分析
杨焕平(6,95)
·传播学研究·
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逻辑
朱振明(2,13)
公众·社群·消费者:
社会关系视野下的受众研究
徐桂权(2,18)
角色与表达:
记者微博使用中的冲突研究
张冬冬(5,56)
移动互联时代加快内蒙古党报向新媒体转型的
五个意识
陈海波(5,62)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媒介形象建构
及其变迁
陈尚荣郑朝成(6,50)
·法学研究·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
“工作秘密”
高一飞(1,85)
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实施情况的
观察与分析
李海玲(1,92)
网络寻衅滋事罪
——“公共秩序”的解读
欧阳文星(4,104)
民族地区构建资源共享
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段宇衡严雪梅(4,108)
刑事推定法律规制的
困境与出路
喻名峰 宁容(5,87)
试论审判活动中证据认定的规范化
苏慧芳(5,91)
日本《宇宙基本法》探析
秦嗣权(5,95)
·教育·心理学研究·
情绪表达:从表情达意到文化共享
朱艳丽(1,51)
优化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
路径研究
杨威江红林(1,100)
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中的
应用探析
袁爱荣胡利军(1,104)
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
成因及对策
张歆柳李喆刘洁云(1,108)
高校过程性评价的理性认识
王月莲(3,84)
“过程性评价”教学笔谈
于海臣等(3,88)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追求及影响因素(于海臣魏军)○以过程性评价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任艳)○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倪素平)○过程性评价中的考核方式探析——以《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课程为例(李霞)
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古代史课程为例
刘春玲(3,99)
《文心雕龙》对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启示:
以其教育理论体系为核心
赵晓梅张丽霞(3,103)
包头市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分析
彭文涛(3,109)
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历程评述
朱永新马国川(4,5)
跨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公平问题
吴乌云格日乐(5,100)
儿童精神发展视角下
“幼小衔接问题”的审视
于海臣(5,10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
人文精神的培养
宁春慧王学功(5,108)
“过程性评价”教学笔谈
周慧霞等(6,99)
○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中的误区分析(周慧霞)○过程性评价:手段服务于目的(郝红英) ○ 过程性评价教学中的三个“一”(王芳)○过程性评价与大学英语教学(潘若芸)
·学术综述·
我国城镇化金融支持的
文献述评
万东升周孟亮(1,81)
近二十年来河东柳氏家族
研究综述
姚卫霞吴超(2,93)
汉语社会称谓词语多视角研究述评
周文娟(2,97)
2014年高校学报研究述评
韩芳(2,106)
近三十年来大陆学术界关于绥远抗战问题研究述评
——兼及毛泽东、傅作义
1936年来往的考辨
张建军(4,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述评
刁生虎王争(4,88)
革命、起义与反帝:白朗研究综述
刘阳(5,81)
·编余札记·
一场人文知识竞赛中的争论
张伟(1,112)
介乎黑白之间
张伟(2,112)
读书当读经典
张伟(3,112)
文化寓言
张伟(4,112)
米勒的中国缘
张伟(5,112)
读史使人明智
张伟(6,108)
·信息·
我刊刊发的论文获得内蒙古
第四届文艺评论奖
忻文(2,105)
“编余札记”专栏文章结集出版
忻文(3,32)
(常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