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灵魂与实体的思辨

2015-02-12 16:51:23屈义华
图书馆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馆佛山市灵魂

屈义华

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灵魂与实体的思辨

屈义华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一点都不高深,它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或者所做的。说到底,“灵魂”是一个“理念”问题。

我们公共图书馆经常犯一些错误,而且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最近我在一些地方交流时讲到佛山市图书馆的一个案例:3年前佛图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制度,要求图书馆和每一位注册读者签署协议。既然是协议,必定要有甲方和乙方。业务部拟的协议初稿中,甲方是佛山市图书馆,乙方是读者。我看到这个协议后,在心中掂量了大约半分钟,我在想:我们是否犯了常识性错误?图书馆的主人是谁?我们的工资是谁发的?我们购买图书、设备以及维持图书馆日常运作的经费是谁在承担?是纳税人!那么纳税人又是谁?对图书馆而言就是读者!我们所用的一分一毫都来自纳税人,难道他们不是图书馆的“老板”吗?协议的最终稿将甲方改为读者,将乙方改为佛山市图书馆。

这样的错误在工作中并不少见。再举一个例子:佛图新馆搬迁图书上架的时候,有一个部门的图书很多,按理说可以排满架或排到8成满,后来书架排得很整齐,但都只占三分之一的书架,最多不过半。我问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排满架?他的回答是:倒架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每一个书架都排满,那新馆开放后,读者将借走的书还回来,书往何处放?我们要留有余地;而且还要买新书,也要留有余地。我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要以人为本,这个“人”是谁?是以工作人员为本,还是以读者为本?以排架为例,少排一点,我们就少一些工作量,这是以工作人员为本。但书架上少放一些书,读者见到的书也就少了。这就是矛盾。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犯这样的小错误,而我们自己意识不到。比如刚才提到的排架规则甚至曾经写入教科书。记得30多年前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排架时不要排太满,一般三分之二就是最多的了,二分之一为佳。刚才广州市图书馆方家忠馆长在演讲中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新常态”概念,我想我的老师三十多年前讲这些话的时候,不知道三十年后图书馆事业会有如此大的改变,会出现“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我们要怎么做?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我们要思辨。

佛图在搬迁时,很多工作人员问我:老馆1.6万平方米,新馆4.7万平方米,是老馆的近3倍,我们是大馆了吧?这又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是大馆了吗?正如一个玩具——小朋友喜欢玩的奥特曼,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但奥特曼体积再大,如果没有能量、没有电池,能说它是一个大的奥特曼吗?或者能说它是一个强大的奥特曼吗?我们新馆同样如此。我曾经提出:我们从旧馆到新馆,只是一种物理地址的改变,面积的改变,充其量是一个体量的改变;我们要从小馆变大馆,从弱馆变强馆,这二者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二者又必须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实体”与“灵魂”。

1 外在的辉煌——公共图书馆实体与灵魂的距离

有句话说:“躯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回看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可以说现在公共图书馆的实体已经走在康庄大道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数据足以证明相当部分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走在康庄大道上。再看看公共图书馆的灵魂,直到近10年,随着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精神的反思以及图书馆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才得到明显转变,灵魂才得以摆脱枷锁,重新上路。

实体与灵魂存在距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国有些图书馆的建筑、设施、技术条件丝毫不比国外很多图书馆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办馆效益和服务效益上望尘莫及。举一个例子:2007年我去德国考察,重点考察了维尔茨堡市图书馆。这个馆仅2000多平方米,藏书25万册,面积和藏书是佛图新馆的多少分之一,算一算就知道了。但这样一个馆却是全德国的明星馆,25万册图书全年借阅量达到120万册次。馆长介绍说,平均每7秒钟借出一册书!这样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可以说是体量上的小馆,但在办馆理念上、办馆效益上,我认为它就是大馆!

近年我国迎来了图书馆建设的高峰期,一座座气势雄伟的新馆拔地而起。最近我去粤北地区考察,形势非常令人振奋:我去的14个县,有10个县已经建好或正在建新馆,看得人心花怒放!馆舍多了,设备升级了,技术先进了,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有多少馆的服务效益能够与投入成正比呢?图书馆的实体与灵魂,我认为在很多地方实则貌合神离。以我本人的感受为例,政府投入将近5个亿建设佛图新馆,目前平时读者不多,只旺在周末,我和同事们戏称新馆是“假日图书馆”。今天是星期二,读者不会突破1000人次,但到了周末就接近2万人次,图书馆的前后马路都堵塞,三个停车场都不够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灵魂和实体貌合神离了吗?我们糅合了吗?

2 理念为王,硬件为辅——灵魂是公共图书馆的主宰

对公共图书馆而言,灵魂的萌芽先于实体的诞生。1850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这是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中对建设公共文化、保障信息平等的意识结晶。1852年英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曼彻斯特图书馆诞生。这种文化和信息平等获取的意识构成了公共图书馆的灵魂之源。

我们说灵魂是公共图书馆的主宰,不单单是追溯它的起源,事实上它应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伴随着图书馆发展的每一天,具体表现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馆员对图书馆的认识和态度,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情,这关乎公共图书馆的兴与衰、生与死。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欧美国家的市民保卫图书馆运动,不多赘述。还是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佛图有50多年的历史,祖庙路旧馆使用了20年,许多读者在那儿长大,也有许多读者在那儿变老,读者对旧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保留祖庙路旧馆就是一场图书馆保卫运动。本来这样一场对旧图书馆的保卫运动,我应该是领头者、策划者,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当时我多少有点预感:旧馆也许能够保留。事实证明预感是对的,原来的规划是将旧馆作为“祖庙游客服务中心”来使用,现在则改为保留总面积的一半,作为一个提供少儿服务、图书借阅服务、报刊阅览服务的分馆。这种保留得益于谁?当然得益于政府能倾听民意和正确决策,更得益于众多读者的呐喊!读者通过微博、微信等不断表达意见,有一位读者甚至在网上留言:“如果佛山祖庙图书馆不留下,我们就上街游行!”如果是我说“图书馆不留下,我就带着我的读者去上街游行”,恐怕第二天就得麻烦我让位了(全场大笑)。

保卫图书馆运动的源泉、力量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读者,来自读者对我们的感情,来自我们对读者注入的知识所产生的能量。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读者还会保卫图书馆吗?试问:一个徒有其表、没有内涵、没有灵魂的图书馆,读者为什么要保卫?

我想特别强调一句,我们一直引用博尔赫斯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实际上世界上美轮美奂的图书馆建筑比比皆是,但如果没有理念、精神和灵魂,图书馆会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天堂吗?当我们将博尔赫斯这句话经常挂在嘴上的时候,有没有考虑灵魂的问题?

3 探索与前行——公共图书馆灵魂与实体的结合

灵魂是公共图书馆的主宰,只有灵魂与实体结合,产生共鸣,才能形成完整的生命体。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既要有实体建筑、设备和服务,也要有灵魂——精神与理念。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史,一路坎坷,现在仍在摸索。我查过一个资料,我认为理念的回归、灵魂的回归,就全国总体而言,它的元年应该是2000年,也就是14年前。

珠三角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灵魂与实体的结合方面做出了榜样。2003年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第一个分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落成开放,标志着我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诞生;同年深圳提出建设“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文化愿景;2004年以“大物流”模式运行的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工程启动;同年作为佛山市重点文化项目之一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工程启动。

2006年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公共图书馆在正确理念指引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创造了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佛山市图书馆也在探索灵魂与实体结合的路上亦步亦趋。继免费开放后,在尊重与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理念引领下,推行“免押金、零门槛”服务;在读者文化自主权回归的理念引领下,推行读者自主采购新书借阅服务。为激发图书馆活力,2011年提出“项目立馆”的办馆理念,以企业经营管理方法革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努力摆脱体制的局限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虽然“免押金”“新书借阅”“项目立馆”等一些新举措在业界有所争议,但我们从来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决定。虽然每一项创新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阵痛,但阵痛过后则是灵魂的又一次升华。在一次又一次的阵痛中,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发展、事业的前进是真实存在的。

4 责任与担当——公共图书馆灵魂的守护

公共图书馆的实体为“形”,总是有限而无常;灵魂为“神”,可以不朽和永恒。有一句古话:“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只有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公共图书馆才能繁荣发展。建新馆、搬新馆,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结实的实体承载更充实的灵魂,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大家来到佛山市图书馆新馆,或许不少新鲜的东西会成为争议的话题,事实上有些图书馆也在做,比如报告厅有高速的wifi,建立了新技术体验区,还要投资1000多万建一个和杭州图书馆一样的视听馆,花六七百万包装升级展览厅。这些都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我们想,纵然换上崭新的实体,纵然有这个、那个成百上千个项目,但佛图的内在是不变的,这是根本,灵魂的守护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

佛图新馆搬迁的时候,我们把两件宝贝带过来了,一件是新馆东门外的雕塑,名曰“智慧树”,是1993年1月8日祖庙路图书馆开馆时竖立的,它在旧馆大堂屹立了21年;还有一件宝贝挂在新馆大堂的新技术体验区墙上,是一块“佛山木雕”。木雕是佛山著名的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绝不是简单地将两件宝贝移至新馆,我们既是想提醒自己,也是想告诉读者:佛图会传承好的做法,我们会以更新的更好的面目,或以更精彩的内容展现给读者,展现给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屈义华,男,研究馆员,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馆长。

2014-12-17

*本文系作者2014年12月16日在“2014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暨广佛肇图书馆学会联合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猜你喜欢
新馆佛山市灵魂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2年1期)2022-03-01 00:52:52
深圳科技馆新馆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18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大众文艺(2020年20期)2020-11-18 08:05:08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资源再生(2019年1期)2019-03-04 01:57:44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灵魂树 等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28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