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晖(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茂名525000)
基于豆瓣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郑文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以“211”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基于豆瓣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于豆瓣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提出借鉴豆瓣的社会网络服务机制,改进学科信息服务质量;利用豆瓣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借鉴豆瓣丰富的图书标签,完善图书馆书目检索功能;借鉴豆瓣的书目推荐模式,改进图书馆的网上书目推荐服务,以及利用豆瓣的图书推荐和书评功能,完善图书馆资源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豆瓣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0.7
当前一些图书馆开始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信息机构合作,希望通过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改进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比如有的图书馆已经开始与谷歌、百度合作开展图书搜索服务。笔者主要研究图书馆如何与提供图书介绍以及读者评论的社会性网站豆瓣网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探讨基于豆瓣网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以期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2.1 OPAC与豆瓣的合作
2.1.1 OPAC中豆瓣图书内容简介的引入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OPAC书目揭示功能不够完善,只是揭示图书作者、ISBN、价格、分类等基本信息,对图书内容的揭示不够全面,图书的封面、目录、作者简介、书评等功能欠缺。为了增强OPAC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尝试将豆瓣图书封面、内容简介、和作者简介引入到书目检索系统中,直观的图书封面、丰富的图书内容一目了然,在“相关资源”栏目提供购买指南,比如可外链至Google、百度、当当网等网上书店,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图书的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
2.1.2 OPAC引入豆瓣书评功能
图书馆的OPAC检索系统书评功能比较单一,与读者的互动性较差,虽然也提供读者评论、星级评价功能,但相关评论非常少,参与评论的读者寥寥无几。豆瓣网的书评功能比较完善,强调读者的参与互动体验,读者可以对所阅读的书籍发表书评,进行星级评价,还可以对已有的书评进行回应。图书馆引入豆瓣书评,将有助于增强本馆书目检索系统的书评功能,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据对96所“211”高校图书馆(剔除16所无法打开OPAC的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已有将近20%的图书馆引入豆瓣书评,65%的图书馆提供图书评分等级,读者经过登录后可以提交自己的书评,尽管比例不高,但说明高校图书馆已开始重视外部网站书评对丰富本馆书评的作用。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的读者认为阅读书评对自己选择图书有帮助,但读者的书评参与度很低,有学者对此原因做过相关的调查,原因之一就是使用者不了解书评功能,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加大本馆书评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读者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读书心得体会,良好的书评机制对阅读推广也是有帮助的。
2.1.3 OPAC提供豆瓣网的链接
读者可以在图书馆OPAC检索系统中直接链接到豆瓣网,通过在豆瓣看书评和书摘,再决定是否在图书馆借阅,对于一些本馆没有采购的图书,可以通过豆瓣提供的购书链接渠道获取该书,扩充了图书获取方式;以豆瓣读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推荐资源,借助社交网络手段,可以向读者推送高质量图书;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豆瓣读书的分享功能,可将图书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Evernote等大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知名网站,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及时、广泛的传播,读者可以快速获得导读书目的推荐信息,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2.2高校图书馆在豆瓣建立小组或小站
豆瓣网小组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兴趣分享的公共平台,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豆瓣网开设了小组或小站,目的是借助豆瓣的平台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吸引读者,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2.2.1图书馆豆瓣小组的服务内容欠丰富
经调查,目前有50所高校图书馆在豆瓣网建立了小组或小站,其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涵盖了馆情介绍等基本信息;提供图书馆主页链接、视频、微博等网站链接类信息;讲座信息预告、图书馆活动宣传等通知公告类信息;借阅服务方面的咨询类信息以及主题讨论类信息。对豆瓣网上50所高校图书馆小组的内容进行调查发现,讲座、活动信息类内容占的比例较大,与图书馆服务相关的信息不多。网站栏目设置较单调且内容欠缺,比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小站“广播”、暨大图书馆小组“相册”“日记”“喜欢”等栏目都没有任何内容;如果网站只是单纯发布信息,网站内容过于简单,甚少有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出意见与建议,并且不注重读者的体验和反馈,这样网站的效果自然不好。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通过在豆瓣建立平台宣传自己、吸引读者是很好的想法,既然在豆瓣网开设小组,就要做好网站平台形象维护,派专人负责,其首要任务是要丰富豆瓣小组的信息内容,以吸引更多读者关注。
2.2.2高校图书馆豆瓣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高校图书馆在豆瓣社区开设的小组或小站提供的服务功能主要有信息简介、广播、视频上传、论坛、留言板、活动、图书馆豆列等。广播是一个活动发布平台,主要是发布一些讲座信息;豆列主要是新书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小站,其内容包括本馆简介、论坛、QQ以及电话等联系方式,还提供图书馆主页链接、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的链接地址;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服务小站提供了包括最新消息、学科服务留言处、阅读宣传推广、影音欣赏以及用户培训等栏目,发挥了阅读宣传推广与服务咨询、与读者互动交流的作用。但是高校图书馆开设的小站服务功能仍欠缺,有的栏目根本没有内容,比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小站的广播、相册、日记等栏目均没有内容;或者内容寥寥,一个栏目下面只包含几条信息,且大部分图书馆小站上内容更新很慢,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更新一次。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导致高校图书馆豆瓣小组或小站的关注度很低。在留言板或论坛发表意见、交流经验的读者不多,图书馆回复读者留言也较少,与读者的互动不够,说明图书馆与用户的参与积极性都不高,没有发挥社交网络平台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功能。建议高校图书馆完善图书馆豆瓣小组的服务功能,图书馆员要积极参加话题互动讨论,引导读者踊跃发表个人看法。
2.2.3高校图书馆在豆瓣社区的活跃度很低
页面关注人数、发帖更新情况、发贴数量和论坛话题数都可以反映图书馆小组在豆瓣社区的活跃度[1]。调查发现,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在豆瓣开设的小组或小站的参与度不高,关注人数较多的只有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图书馆小组,部分图书馆的关注人数只有1人,比如山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图书馆;多数图书馆的关注人数不及百人;发帖数量较多的图书馆有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其余图书馆发帖数均在30条以下,甚至只有1条帖子;帖子更新频率较高的也不多,只有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图书馆,其他的更新频率非常低。发帖数量偏少,帖子更新频率低,高校图书馆在豆瓣“落户”成为了一种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豆瓣社区的服务功能。
2.3豆瓣网提供高校图书馆网站链接
图书馆安装豆瓣网提供的API接口开发的插件程序,就可以实现读者在访问豆瓣页面时直接看到图书馆书目的馆藏信息,比如读者在豆瓣网上看到某本图书,而刚好该书也被某大学图书馆收藏,那么读者就可以在豆瓣网上看到“在哪借这本书”,豆瓣还提供馆藏索书号和馆藏地的链接,实现了从豆瓣检索馆藏图书和从馆藏图书查豆瓣的双向互检,目前可实现该功能有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在内的10所高校图书馆。这是图书馆探索与豆瓣网合作的一种方式,对于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一定作用,当然参与该项实践的图书馆数目仍然非常少,合作力度有待加大。
3.1借鉴豆瓣的社会网络服务机制,改进学科信息服务质量
现有的学科信息服务是信息由上而下传递,即图书馆提供资源,由学科馆员向读者传输信息,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导致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学科信息门户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学科信息门户或学科导航的利用率自然就低。学科服务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用户的参与将有助于完善学科信息服务。借鉴Web2.0网络社区豆瓣网的发展模式,引入社会性软件和服务机制,构建用户参与的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改进现有的学科服务模式,调动读者的参与性,可以有效促进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
图书馆通过豆瓣小组或小站这些社交平台的“留言板”功能,回答用户有关图书馆利用、数据库检索以及其他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咨询;利用小组或小组的谈论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专门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的空间;用户可以创建资源,对已有资源进行评论和推荐,图书馆通过这个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还可以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提供课程相关资料,提供资源检索和评论;根据不同的学科研究领域建立学科小组,小组成员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分享及学科馆员参与其中的讨论与交流,从而改进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质量[2]。
3.2利用豆瓣社交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
社交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与读者沟通的平台,便于图书馆实时了解现实读者的需求,挖掘潜在读者,推进图书馆服务。豆瓣等社交网站“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图书馆一种非常好的宣传工具,可以让图书馆的营销更具互动性,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豆瓣网的用户面广,与读者良好的交流互动等特点为图书馆宣传和推送其资源与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图书馆可通过在豆瓣网设立“图书馆小组”或“小站”,向用户发布活动公告、最新资源,为用户答疑解惑;设立“论坛”便于与用户互动交流;利用社交平台组织相关的主题讨论活动,组织一些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还可以提供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链接,以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和参与到图书馆服务中。
目前豆瓣读书推出了“图书馆合作”项目,可以将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与豆瓣网的书目数据进行Mashup融合,读者在访问豆瓣页面时可直接看到哪些图书馆收藏有该书籍,并链接指向该图书馆,引导读者通过向图书馆寻求帮助的途径获得图书,而不仅仅限于网上书店。这一方面增加了读者获取图书的途径;另一方面,图书馆借助网络媒体扩大宣传,提升其影响力。目前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加入到豆瓣社区的“在哪儿借这本书”栏目下的链接。图书馆合作项目的开展实现豆瓣网与图书馆的链接,吸引豆瓣成员从豆瓣网到图书馆去,有助于挖掘图书馆的潜在读者。
有调查数据表明,网络平台的更新频率、持续性以及应用程序的多少与访问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上开发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由于更新及时、内容丰富,吸引了很多“粉丝”,这表明要吸引读者利用,需要经常更新内容,丰富网络平台的功能。因此,图书馆在豆瓣上设立小组或小站等平台,要注意时常更新其内容,最好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不要让这些宣传平台成为一种摆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营销图书馆的作用。
3.3借力豆瓣丰富的图书标签,完善图书馆书目检索功能
目前图书馆用户一般都是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图书馆描述的书目信息,这些信息仅仅来源于图书本身,比如题目、著者、ISBN、出版社等这些浅表的信息。由于馆员在标引图书时不可能通读每一本书,因此标引的结果可能会比较片面。如果图书馆的书目组织方式开放给用户,使用户能对原有的书目信息进行目录添加、添加评论、推荐、注释等,这样可以加深对馆藏图书的了解,间接地提高馆藏利用率。Tag(类组织)在豆瓣网图书推荐和分类中的成功使用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豆瓣中所有推荐图书都附有用户常用的几个该图书的相关标签,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导入,将豆瓣网中的图书标签与馆藏资源连接,实现Tag的同步化,这样图书馆用户就可以直接参与到标签的使用。
Tag组织模式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基于标签内容、用户小组、图书主题的信息查询和检索切入点[3]。并且所有标签记录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超链接相互关联,图书馆用户可以结合自身喜好,自由查找符合需要的信息。一般的标签都是自然语言形成的,较容易被用户想到和使用,图书馆将Tags作为新的检索入口,有助于用户发现新资源,从而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书目检索功能。
目前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图书馆都实现了将应用Tag的豆瓣读书的网站链接到OPAC中,用户可以直接从检索结果链接到豆瓣读书,通过浏览其他读者对该书的评论以及描述可以获得该书更为全面的信息,使简单的书目信息变得更为丰富、生动。
3.4借鉴豆瓣的书目推荐模式,改进图书馆的网上书目推荐服务
现有的书目推荐服务,读者只是推荐图书的被动接受者,馆员无法了解读者对推荐书目的反应及新书推荐的效果。豆瓣的书目推荐理念来自于口碑式的营销方式,其“去中心化”的推荐特点值得图书馆借鉴,即关注每个读者的阅读习惯、讲究书目推荐的易用性、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交流[4]。
目前高校图书馆仅是根据用户感兴趣的分类来推荐图书,书目推荐系统个性化和针对性都不强。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一般比较稳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数据挖掘分析读者的借阅数据,根据关联规则,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图书,以达到个性化的推荐效果[5]。
要发挥书目推荐的资源推广以及提高图书利用率的作用,可以在书目推荐栏目添加站内检索资源的功能,方便用户使用书目推荐服务;借鉴豆瓣读书的意见表达系统,添加图书评论功能,建立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馆员要对读者的评论积极做出回应;添加点击和借阅统计功能,通过点击量和借阅次数,发现推荐书目的关注度以及效果,对于改进今后书目推荐工作不无助益。
3.5引入豆瓣强大的书评功能,丰富图书馆书评内容
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书评日益重视,开始在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设置书评功能,其功能也不断拓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中引入豆瓣书评。将外部网站书评信息引入到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有助于丰富图书馆书目数据,扩展读者的阅读空间,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但受权限、不擅宣传等多种因素限制,发表书评的读者非常少。而豆瓣网的书评功能比较完备,书评内容比较丰富,强调用户的参与,与读者的互动性较好。豆瓣网的书评和读书笔记都是读者自行撰写的,比较真实,鼓励读者对图书进行评分,对已有的书评进行评论或回应,提供部分内容供读者试读,还可以将喜欢的图书信息分享到其他社交网站。高校图书馆将豆瓣网书评引入书目检索系统中,对于丰富图书馆书目检索功能,拓展读者阅读空间、提高学科图书资源利用率将大有裨益。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整合读者书评、专家书评、豆瓣网之类的社会网络书评,结合馆藏资源和学校学科建设特点,分学科、分主题、分类别地聚合书评信息,以达到推荐阅读的目的,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书评导读功能。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用户需求,开展面向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的学科书评服务,建立学科书评与网络书评的双向导航机制,探索图书馆与读者博客、书评网站、网上书店合作以拓展学科服务范围,为教学、科研提供更有深度的高层次学科化服务[6]。
3.6利用豆瓣的图书推荐和书评功能,完善图书馆资源建设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采购是按部就班,多以流水线的顺序进行,采编部往往是从出版商那里决定图书馆资源的购买,因为信息不畅通导致所购买的图书不符合读者的要求。而豆瓣网提供了用户推荐图书的功能,图书馆可以了解豆瓣成员关注的图书,参照用户推荐和评价来判断图书资源的购买,还可以利用用户的评价和推荐完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借鉴和利用豆瓣网的图书推荐和书评功能,建立社区人际网络,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由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变成多向信息传播模式,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发现最新的图书资源,豆瓣的“最受欢迎新评论”是基于点击或借阅次数的叠加,基本上能反映出大众阅读的关注点,图书馆可以参照用户的评论来决定图书资源的购买。
借助书评家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采访人员本身学科背景知识的不足,利用书评可以了解图书出版市场的最新动态,因此利用书评选书是图书馆界十分普遍的做法,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经常关注豆瓣网之类的网络书评网站,将这些书评内容作为采购图书的一个参考,借此提高购书质量[7]。
研究发现,豆瓣读书的图书标签能较强地揭示图书的主题,因此许多图书馆开始尝试引入标签分类系统到图书编目工作中,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书目数据服务。基于folksonomy的图书馆信息组织分类法能有效弥补传统分类法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的不足。用户使用自然语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添加标签,不限制于专业的分类法,使标注更加自然化,用户也能更方便地定位到相应的信息资源,因而更受用户的欢迎。但是由于图书标签分类法强调用户标注的自由性,不可避免地产生用户标注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不够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将图书标签和书目记录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完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使读者能准确、及时地分享到优质资源[8]。
参考文献:
[1]刘建.公共图书馆豆瓣社区应用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3(5):50-54.
[2]李金波.社交网络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6):170-174.
[3]于明洁.豆瓣网Tag模式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2):99-102.
[4]范旭.以豆瓣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案例的网上书目推荐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8):44-48.
[5]陈定权,朱维风.关联规则与图书馆书目推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6):81-84.
[6]李明.高校图书馆学科书评网络资源深度聚合服务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94-97,126.
[7]黄佩,王翠萍.国内外SNS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6):132-136.
[8]贾君枝,李婷.图书标签与书目记录结合方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3(3):96-99.
郑文晖女,1968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14-06-10;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