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5-02-12 12:23:49蒋玉宏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病程

蒋玉宏

桦甸市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桦甸 132400

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

蒋玉宏

桦甸市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桦甸 132400

目的探讨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低血糖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现低血糖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性别、FPG、ALT、HbAlc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BMI、CR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名前3位的诱发因素为: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大,依次为(36.25%)、(25.00%)、(18.7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的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慢性疾病也逐渐侵蚀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总数高达9240万,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而低血糖则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过低的现象,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在某些情况上危害程度甚至要高过高血糖,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有着巨大的威胁。因此,探索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具有重大的意义,该研究现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出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预防低血糖提供有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其临床表现均经WHO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糖尿病2型患者,年龄均在20~80岁之间。排除标准:①发热、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③精神性疾病;④近期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将以上患者根据低血糖诊断标准(血糖≤3.9 mmol/L)分为低血糖组(观察组)和非低血糖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8.32±8.53)岁;对照组患者男39例,女41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4.12±8.27)岁。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并于患者禁食8 h后清晨空腹采血检验,包括:空腹血糖(FPG)、谷丙转酶胺(ALT)、血清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3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经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性别(35/45)、FPG(9.68±3.34)mmol/L、ALT(23.56±5.44)U/L、HbAlc(8.53±1.09)%与对照组患者性别(39/ 41)、FPG(9.72±3.07)mmol/L、ALT(24.96±5.13)U/L、HbAlc(8.78± 0.9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48.32±8.53)岁、病程(8.45±2.27)年、BMI(22.98±2.78)kg/m2、CR (97.71±10.43)μmol/L与对照组患者年龄(44.12±8.27)岁、病程(6.12±2.33)年、BMI(29.34±3.12)kg/m2、CR(77.85±9.12)μmol/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诱发低血糖的各种因素分析

根据对80例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分析,排名前3位的诱发因素为: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大,依次为29例(36.25%)、20例(25.00%)、15例(18.75%),其次为:运动量过大9例(11.25%)、酗酒5例(6.25%)及血糖控制太过严格2例(2.50%)。

3 讨论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2.8 mmol/L就可诊断为低血糖,而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血糖≤3.9 mmol/L就可属于低血糖范畴[2]。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3]。

3.1 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BMI、CR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越大、病程越长、BMI越轻,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越高,追究其主要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①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器官无法正常使降糖药物在体内代谢分解,在患者身体里日积月累发生低血糖。同时,老年人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减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糖。②老年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低下,在低血糖降低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无法被兴奋,从而出现无感知。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因素,经常会忘记胰岛素注射的时间、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后未进餐、饮食过少、饮酒过量等。④多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肾病,降低了降糖药物的清除,从而使常规的剂量就易诱发低血糖。⑤糖尿病患者的BMI也是发生低血糖的重要指标,该研究显示,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BMI普遍较低。在邹晓莹[4]等的研究报道中也提出,BMI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越消瘦的患者越容易发生低血糖。其原因在于,越消瘦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越低,同时,脂肪组织中肾上腺的分泌无法对低血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

3.2 低血糖的诱发原因及预防对策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看出,诱发低血糖的原因主要在于:①饮食不规律:患者进餐时应提倡定时定量,如进餐量减少时,其降糖药物的剂量也应相应减少。②胰岛素剂量过大: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病情逐渐的增加、调整剂量。③口服降糖药过大:在治疗的过程中,详细的为患者介绍各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作用高峰期,同时,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④运动量过大:适量的运动可增加血糖消耗、胰岛素敏感性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运动时尽量控制在脉搏范围:170-年龄(岁)=脉搏(min),同时,在运动前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5]。⑤酗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因此应严格控制饮酒,尤其是酗酒和空腹饮酒。⑥血糖控制太过严格:有研究报道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而,对糖尿病患者需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6]。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需要的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宣传,叮嘱其按时按量地使用降糖药物,均衡饮食,合理运动,患者应熟练掌握低血糖的特点和解决手段,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以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1): 81-117.

[2]吴江涛.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9):2582-2583.

[3]尹延伟,胡爱民,孙倩倩,等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83-86.

[4]邹晓莹,孙中华,韩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6):690-693.

[5]陈军.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2(12):28-29.

[6]谢乐静.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4-15.

R4

A

1672-4062(2015)03(a)-0074-02

2014-12-04)

蒋玉宏(1968.3-),男,辽宁黑山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疗。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病程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08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