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花,林 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杨赛花,林 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履行特定的工作职责,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和情感上的支持知心者,除了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还须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其中,良好的情感沟通非常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在这种良好的关系互动中,学生们更容易信任和认同辅导员,继而辅导员的权威和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也更易建立,以便于辅导员完成相关的工作和任务。
辅导员;情感沟通;良好
情感是每个人心中共有的且能产生共鸣的东西。情感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中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情感沟通出现在行为科学中,是指交流双方在个人态度、感情和价值观等方面较为深入地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在情感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借助相应的情感吸引力与受教育对象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从而把特定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沟通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构成的影响或效果,是积极的、有益的就是正效应,反之就是负效应。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体,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其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90后”大学生们的情感丰富而又强烈,他们的身心特征、成长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据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在辅导员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此关系建立过程中会需要注意什么,会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克服这些问题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心理特征多样化
由于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养方式,还有些学生是在单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们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叛逆心理、个人意识、嫉妒心、个性化的行为较强,而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气。所以,这就给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加了难度,高校辅导员需要从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家庭背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究其情感问题所在。但是由于辅导员自身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匮乏,又不注重情感沟通方式的运用,往往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时常会以自己为主导,从而影响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效果。
(二)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缺少情感、相互尊重和理解
通常,辅导员和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可减少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体验到辅导员热情的关怀和支持时会增强其归属感,从而更容易受到辅导员员的影响。在实际的沟通中,一方面,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较其他人表现得更加亲密,角色更加多重化,如:人生导师、知心挚友、亲人等。双方在沟通中表现出的积极性、自控性、亲和性都要比普通人际关系高很多。而辅导员与学生双方人际情感需求的满足影响着沟通效果。若双方关系亲密,则双向沟通会更为频繁,沟通也会更为直接,学生有什么想法都会主动与辅导员说,能真正做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常会出现情感缺失,即双方缺少情感交流。有些辅导员因自身工作的特点,常会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对工作处于情感隔离的状态,即对学生只是就事论事,很少投入自身情感,这些辅导员因对学生熟悉程度低,在与学生沟通时很少能真正地深入学生,这会让学生感到很有距离感,不能赢得学生信任。此外,部分学生常只是因为需要办理某些手续才去找辅导员,很少因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去与辅导员沟通,由此,导致双方心理距离较远。
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开放、生活方式多样,辅导员虽然呈年轻化,但与学生之间也存在思维和阅历和经验上的差异。部分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需求,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至于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上彼此存在冲突,导致学生不愿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三)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
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管理的学生数量又较多,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设身处地地去为其着想,也不可能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每天的情绪和情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班委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四)辅导员的职业压力过大
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负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就业指导、班级建设等工作,同时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还要协调好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团学管理部门等的工作,传达各个部门的要求和任务等,工作量大、琐碎而繁重。有的辅导员还要应对自身的事情,比如未来的职业发展、待遇不高和生活之间的冲突,工作和生活难以分开等。这些都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到很大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
(一)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中,情感认同是关键
情感沟通的正效应,即良好的情感沟通会在人的认识效果和思维进程方面取得有益的效果;相反,情感沟通不好,产生负效应,而导致思想情感交流的阻塞或断裂,致使对方形成防卫、怀疑,猜忌心理和对立情绪,情不通则理不达,情感相悖,任凭教育者苦口婆心,也不可能达到认同的效果。很多时候,他们遇事容易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等的互动中,情感体验深刻而强烈,积极的情感体验非常有助于他们与人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在大学中,辅导员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无视的,很多事情或疑问,他们都需要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当他们不认同,从情感上不喜欢辅导员时,则辅导员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往往就很难进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更加困难。可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并认同辅导员老师,支持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这在辅导员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高校辅导员用心、用情
首先,大学生追求平等和自由,反对一味的高高在上的专制教育。随着对社会的逐渐深入了解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和需要,以及对强制性的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而如果辅导员在工作中只是使用简单的压制、批评和处罚等强制手段,则既不能被他们所接受,很难引导他们的思想,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辅导员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通过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使学生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和教育。其次,情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变化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整合与裂变,加上大学生身心的变化和不稳定情绪情感体验,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紧张、焦虑、不安、无聊和孤独等不良的情绪体验中。所以除了认知因素以外,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大学生的成熟成长和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情感体验,深入人心
情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观点产生的内心体验。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注重情感体验,深入人心,不能就事论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尤其是情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若学生在情感上与辅导员产生很真实的互动和共鸣,则学生会真切地感觉到辅导员发自内心的关爱,不论做什么事情就会顾及和考虑辅导员的感受,不愿给辅导员老师添麻烦等。这其实就是一种感情投资,这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去影响、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善于感受学生的情感,建立真挚的师生人际关系,以达到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在对大学生关心、关爱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强、自立、自律的导向,始终坚持健康有益、奋发向上的主旋律,并把对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关心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启发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认知,让大学生从这种关心、关爱中体验到学校和制度的优越性,进而产生崇高的理想追求。
(二)信任并激励学生,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当人们生理、安全和尊重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通常就进入到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归属和爱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给人以充分爱与信任,可以使人身心愉悦,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关爱和信任这一情感因素,激发大学生确立和保持勇于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引导他们自主做事,对自己有信心,对行为后果有担当。
抓住大学生自尊心强的心理,及时予以有效的激励,这样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可以激发强烈的成就欲,而成就欲又可以转化为学习热情和创造干劲。要实现成功的沟通,必须寻找共同的情感触发点,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施以沟通的力量,其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沟通、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大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其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及班级有归属感,并形成正确的思想。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辅导员工作的目的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高校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和考虑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情感特征,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了解学生所想所思,及时给予不同的情感指导,如针对大一新生,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及时进行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大二学生则主要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要对学生形成的错误价值观进行引导,纠正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对大三、大四学生,辅导员应将侧重点放在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方法和建议,特别是心理方面的辅导,对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人生观进行定期引导,以防学生不良思想观念的形成。
(四)提高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实现和谐交流
为人师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原则。辅导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动和教育学生。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而教育作用是有形的、深刻的。通过树立人格魅力,确立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保证辅导员说话的权威性、公正性.也有利于解决一些敏感问题,从而实现和谐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多渠道、全方位的。由于大学生心理、认知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情绪情感容易波动,做事容易冲动,不顾后果,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所以,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情况,就需要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成长经历等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设定相应的主题和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及情感上的互动,用爱心、耐心和热心去尊重、理解、关心和引导大学生。
[1]高庆勇,王丽琴.高校学生情感沟通问题及解决路径[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第13卷(3).
[2]潘柳燕.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的价值干预[J].湖北社会科学,2013(1).
[3]王哲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加强情感交流[Z].黑龙江史志,2012(17).
[4]暴占光.影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5]嵇娟娟.辅导员工作中的情感管理[J].文教资料,2011(1).
[6]郭栗,刘畅.有效沟通是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24卷(2).
[7]董杰.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编辑 田 薇)
G641
A
(2015)03-71-04
2015-03-20
杨赛花,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助教,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林 迟,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建设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