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村
曾在收看中央电视台《卫生与健康》节目时,听该节目所邀请的一位内分泌专家说,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患糖尿病死的;听后心中颇感疑惑,越想越觉得这位专家的诊断恐怕有“误”,于是止不住想要“解剖”一下杜甫的生平,探探杜老夫子是否有糖尿病史。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只活了58岁。其适逢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变化的时期,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35岁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历。杜甫的家庭属“奉儒守官”的书香门第。杜甫从小好学,7岁能诗,20岁前都在“苦读寒窗”,生活过得平常而充实,从其早期作品的内容我们可推知他的健康状况也是良好的,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绝不像是个糖尿病患者的模样。杜甫20岁后开始了为时十余年的游历,从老家河南巩县出发,先是南下吴、越,后是北上齐、赵,阅尽名山大川,交遍文人雅士,与李白、高适等诗酒唱酬、纵马狩猎,如他诗中所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也看不出患了糖尿病的症兆。25岁时他登上泰山,写了《望岳》一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雄壮的气魄!如果这时患了糖尿病,手脚无力,恐怕爬不上泰山,即使爬上去了,恐怕也写不出那样劲拔惊人的诗句吧。
35岁至44岁为第二阶段,杜甫困守长安十载。因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权,阻塞贤路,使他在仕途上寸步难行,生活也极困苦,经常挨饿受冻,“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即为写照,有时甚至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乞讨般生活。在这种境况下,恐怕是没有机会患糖尿病这种“富贵病”的。
45岁到48岁为第三阶段。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入长安,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杜甫先陷叛军之中,后只身逃到甘肃,饱受战乱之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杜甫虽在朝廷做了个小官,但因与当局政见不合,干了两年零两个月便辞去职务。这个阶段虽然只有四年,却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许多名篇如 《悲陈陶》《春望》《哀江头》《羌村》《北征》《洗兵马》 及 “三吏”“三别”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这些作品,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罪恶,如实记述了战乱中人民大众的苦难,充满了爱国忧民的情怀。从这个时期的249首诗作看,杜甫虽然饱尝离乱之苦,也深蒙压抑之痛,但却十分坚强,不但自己积极与叛乱作斗争,而且还动员和鼓励人民群众拿起武器与叛乱作斗争,他的精神状态不像是一个萎靡不振的糖尿病患者。
49岁到58岁为第四阶段,为西南漂泊时期。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华州辞官居秦州、同谷,随又历尽千辛万苦转抵成都。杜甫在城郊草堂住了几年,过的是靠人接济的流寓生活,自然十分清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百忧集行》等作品可见其一斑。说到生病,杜甫在成都时写的《野望》一诗中有“惟将迟暮供多病”一句,有学者考证称:“杜甫困守长安时即患了肺病和疟疾,到成都后又得了头风,故曰多病。”①但并未提到糖尿病问题;而成都这段清苦的生活,似乎也不具备患糖尿病的条件。
公元765年,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这使杜甫失去依靠,于是他乘船东下,移居夔州。在此期间他所写的《登高》一诗,是其悲苦的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也写到“病”,因“病”而停了“酒”。有学者考证,杜甫系因肺病戒酒,而不是因为患了糖尿病。②两年后,杜甫又去湖北、湖南作“潇湘之游”,漂泊无定。公元770年冬天,在由长沙到岳阳的途中,杜甫因肺病病情恶化在一条船上去世。③这颗伟大而明亮的诗星最终在贫穷潦倒中陨落了。
纵观杜甫一生,20岁前家境小康,刻苦求学,身心健康。20岁后,周游各地,凡十余年,结交名士,增长阅历,及至壮年,其诗文中未见疾病之类记述。然在长安困守期间,不仅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也极困窘,又目睹统治阶级的腐败与人民群众的疾苦,其愤世嫉俗、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这从《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作品中可见一斑;学者考证他在这个时期中患了肺病,想来应当是成立的。安史之乱使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杜甫身受其害,仅是侥幸逃脱并得以入仕肃宗朝廷,但却与当局政见相左,屡遭贬谪,乃至愤而弃官,去过漂泊流亡生活,可见其激愤到了何等程度!在这样的心情和环境下,杜甫虽然通过诗歌来抒发郁闷的心情,但生活境况的恶劣与内心的忧愤苦处不能不使他的病情加重,所以在此后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多病”的字样。学者考证他所患的是肺病、头风等病,看来也是可能的。通观其生平状况,患糖尿病(无论Ⅰ型或Ⅱ型)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至少是查不到这方面的依据的。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古人最好不要随意猜测他患有何病。医生诊断是个科学问题;科学是要讲根据的,因此胡乱给古人诊病至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给古人胡乱诊断虽然不至于产生医疗纠纷,但也有违医者严谨的职业操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医儒一家——医家是文化人,不应被人讥为“缺少文化”,所以也宜读点古书。
注释
①②③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6页、301页、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