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鹏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而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除了与教育有关,还与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有关。因此,实现实训基地共享是优化实训资源、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的硬件资源以及各实训室承担的课程进行统计,发现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现有的实训基地使用率差距较大,有的实训室每周使用率接近 90%(每周使用率=实训室周课时/周最大课时量×100%),而课时少的实训室每学期总课时数不超过 10课时。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3方面:①各专业班级数、人数不同。如应用艺术系园林专业的生化实训室只有面向园林专业的植物生理 1门课程,而这门课程只对园林专业大二的学生开设,并且该门课程使用生化实训室的课程较少+,由此造成了该实训室每学年使用不超过3次。而同为应用艺术系的视觉传达实训室,面向应用艺术系广告专业3个年级,学生总人数180人,同时该实训室几乎可以满足广告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实训需求,每周使用率超过了 90%。②实训基地使用率不均衡与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关,实践课内容在每门课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较大。如电工原理实训室承担着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电工原理课程实训课部分的实训内容。电工原理这门课程主要为理论讲述,实训课内容仅占总课时量的 1/9,因此该实训室每学年的总课时不超过 30课时。③在对课程和实训器材进行罗列后发现,跨专业共享并非不能实现,而是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实现这些实训器材、设备的跨专业共享。多数专业不了解本系以外实训室具备的硬件资源及能够承担实训课程的情况,当发生本系的实训室不能满足课程实训需要时,首先想到的是购置,由此造成了实训资源的重复建设。
实现实训基地的自造血,由消耗型实训基地向盈利型实训基地转变有以下2个优势:①降低教学成本。很多院校的实训课程均为课本上的实训项目,并非现实中的实际生产活动,因而实训内容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如果能够将学生实训课上的作业变成可销售的商品或将课上的实训内容作为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如仓储、服务等),甚至将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如酒店实训基地、未来超市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实训课程、实训基地的盈利,从而降低教学成本。②如能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引入课堂,也会使实训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现有实训课内容大部分为课本上的实训项目,相对比较基础,且多数与实际生产活动脱节。如能将企业的部分生产活动引入课堂,可使实训课程更贴近实际、面向市场。
一方面,跨专业实训室共享率低,使学生的实践内容仅限于本专业及课本知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拓思路具有很大局限性。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虽有企业顶岗实践经验,但实践时间短,与实际生产接触不深,故而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实训课堂教学活动多局限于课本内容,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针对各实训基地使用率不均衡问题,可将负荷较大的实训基地与使用率较低的实训基地进行罗列,将可以共享的实训资源平均分配,减小负荷较大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同时提高负荷较低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学院现有实训基地利用率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训基地的跨专业使用几乎为零。究其根本原因,学院内部没有一个部门对所有实训资源进行统筹,且没有相应的制度条款对实训基地的跨专业使用进行说明。学院各实训基地均由本系单独管理,各专业、各系出于管理责任等问题,很少将各自的实训基地与其他系进行共享。如果学校将大部分实训室由实习实训处进行统一管理,并形成制度,可使各系实训基地实现跨专业共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否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能否树立起应有的社会形象,能否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关键在于其能否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实训基地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1]赵宏.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科技,2014(09):11-13.
[2]冯美宇.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J].山西建筑,2006(14):178-179.
[3]徐辉.浅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人才,2008(23):21-22.
[4]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5(02):32-34.
[5]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8-30.
[6]林瑞.论创新型人才之素质特征[J].中国人才,2008(19):28-29.
[7]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践行[J].中国高教研究,2008(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