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凤
文化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
赵金凤
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改革创新。近年来,同质化发展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是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因此要大力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来自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文化创新。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这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特色化
我国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的事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其特征是以文化资源为原材料,以产业化为手段,通过提供能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获取利润。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尽管发展迅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团,但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形态的集聚和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的问题是同质化趋势严重。文化产业发展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跟风,要认真研究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与一般产业不同,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结果;是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现状,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类文明方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运动形式。文化产业在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是同质化发展。所谓同质化发展是指:各类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的选择、文化产品的目标定位上趋同;在经营模式和文化产品的制作上雷同。这种发展势必会造成企业的恶性竞争和低水平的重复运作,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因地制宜地去搞特色;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文化产业的特色化是建立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的。“所谓特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得以存在、繁衍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精神动力。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反映了特定区域的人文历史,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文化相区别的人文特色。特色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富有特色和地方性,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人文乃至人的习惯、习俗和价值观的取向都有着重要影响。”[1]因此一谈到某种文化,这种文化只能是个别的、具体的、富有现实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种综合的文化观的体现,它在总体上指向哲学世界观。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更把文化概括为一种主导原则:“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需要有一个包括自然、社会、人生的广泛哲学体系作为文化的中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把这种文化的各个方面统帅起来,联系起来,指导它前进。”这样说来,文化其实是受哲学价值观的规范,并在各方面表现出这种价值观。尽管它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最根底处指向哲学层面。
美国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体,尽管他兼收并蓄了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化,但仍然有自己核心的文化体系,即一种个体本位主义的价值观。这种核心文化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在根本上主导着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可通约性,但文化之间也是可理解和认同的。美国在进行文化输入的同时把价值观也输入进来。现在美国的价值观正在同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人。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来发展不同地区的主导文化产业。比如四川是休闲文化、苏州是园林文化、深圳是创业文化、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等等。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独特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特色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是文化资源、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制度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资源是根本。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人类所创造并积累的文化遗产库和当代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的总和,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戏曲等。据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表明,当地文化资源往往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文化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其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确实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比如文化旅游业。而在创意和设计人才丰富的地区,与版权相关的文化产业则往往较为繁荣。这种生产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文化资源依赖性。文化创新就是要不断地优化文化资源,使其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新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文化创新首先要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会,继承是基础。没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谈不上创新。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古代先哲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依据。珍视并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骨子里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对一种文化或一种行为是否接受,根本上取决于它们与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否符合。对传统文化的改革创新,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在充分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整合上要本着“文化为体、科技为用”的原则。只有创造性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才能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比如国产电视动漫剧《喜洋洋与灰太狼》之所以能够创造收视率的奇迹,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就在于它把传统文化中狼与羊的关系进行了改革创新,大胆地加入了现代文化元素。狼不再是凶恶的只会吃羊的动物,而是怕老婆、爱孩子的暖男形象。同时在制作手法和创作理念上,它成功地借鉴了美国动画片《猫与老鼠》的幽默方式,这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成功之作。
第二,要把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内容的产业。美国迪斯尼主题乐园的开发就是对主题公园施加了无穷的创意而获得成功。我国2008年奥运会期间把作为文化符号的兵马俑与中国传统的灯彩相结合,制造出兵马俑景观灯饰,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引起了中外游客的极大兴趣。“女子十二乐坊”将中国传统的乐器与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形式完美结合,使传统的经典音乐披上了时尚的外衣,从而扩大了受众群体,打开了国际市场。同样通过创意取得巨大收获的例子是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生”。这表明传统文化借助独特的创意就可以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关键是我们如何运作。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借鉴国内外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努力挖掘古典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景区、文化创意园区、主题公园这些平台把传统建筑、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演艺节目等孵化和培育起来,从而展示出其无穷的魅力。
第三,注重传统文化的运营手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中国人不善于表达,因此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含蓄内敛型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游离于理性和感性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使其在传播上难度很大。现今已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创意产品再好还要能够卖出去。因此文化创意产品要告别古代口耳相传、书籍传播的方式,利用网络和卫星技术,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获得广泛传播。如我国民间传统故事“花木兰”借助美国好莱坞这个平台,经其加工、制作拍成电影后,获得极高的票房收益。
第四,利用现代科技把传统文化制作成高科技数码产品。可利用数码产品的交互性、虚拟性和智能化、个性化特征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以传统人物或传统故事为依托,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在许多数码产品、3D影片、儿童玩具、网络游戏的设计上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等等。
第五,对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以戏曲、武术、书法、绘画、诗词、剪纸、窗花等形式出现,可对其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如贵州电视台《最爱是中华》将传统文化揉开又整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精深。节目设计了“文化密码”环节,关乎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历史、文学、文物、民俗等,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该节目实现了文化与现代游戏的结合,注重受众的参与,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娱乐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对我们一直追求的“寓教于乐”方式的最好诠释。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依靠灵感,但更依赖经验。经验是知识的来源。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真切也更实在。美国经验自然主义大师杜威十分强调经验的作用。他把自然、环境的存在作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或者说人的经验的对象的存在,并在这种意义上认为它们的存在以人经验到它们为转移。他认为:“知识的对象不是思维借以出发的东西,而是以之为终结的东西,是构成思维的探索和试验过程本身所产生的东西,从而知识的对象在一种意义上说是实践的东西,即它的存在(它作为知识对象的存在)取决于一种特殊的实践。”所谓“特殊的实践”是指以某种方式来经验对象。要想知道梨子酸不酸,就必须亲自尝一尝。许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同时我们在接受间接经验时也是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的。任何真正的经验都是从实践中获得并经过实践的检验的。
在文化创新中我们要本着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首先,要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欢迎不同国家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其文明成果,同时又要把中华文化推广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要求在丰富中达成和谐,在差别中达成一致;“和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将中国的杂技与西方的芭蕾舞巧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西文化的合璧说明文化之间是互通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天鹅湖》的成功使拥有着27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杂技重新找回了自信。芭蕾舞与魔术、戏曲与魔术的完美结合也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面向时代主题,把文化创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的实践中来。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还是文化传播的主体。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出发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就是首先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创新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限的潜力。许多优秀的节目都出自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我国正进入到一个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正在成为文化创新和文化消费的主体。老年人自编自创的广场舞成为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集体舞蹈是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体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广场舞带来的社会和国际影响正在与日俱增,它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否则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我们正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发展。它既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的内涵,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阶段的发展,它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课题的敏感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互利共生型”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是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1]周建军,张爱民.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6).
责任编辑:李 彦
G122
A
1673-5706(2015)04-009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13CZX018)阶段性成果。
2015-06-07
赵金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