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清,谢向英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创意经济时代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发展的思考
郑小清,谢向英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创意经济时代,知识与创意作为新生产要素,以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和创新力在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文简述了创意经济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分析了福建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创意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发展对策思考。
关键词:地理标志;福建茶业;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98年提出。创意经济思维下,知识和创意取代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创意经济强调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具的创新创意,更关注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响应。本文探讨了创意经济背景下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1创意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创意经济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心理、娱乐等精神产品的新兴经济形态[1]。创意经济要求产业更加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供给,因此也是更鲜明地体现为以价值为重心、以生活方式主导的经济,异质性、个性化、特色化成为创意产品价值的重要内容,更加强调产业的发展及产品的生产需要突出满足人们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精神文化需求。
传统的产业形态,多以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代价,资源的耗竭与环境的恶化都在促使着产业寻求更为清洁、更具有创造力、更具生命力的生产资源与产业发展方式。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创意经济,是以创造力和智力资本作为原始投入,所产出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它是处在价值链上游的高端产业,实现了各行业“跨界”重组,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2]。创意经济的生产资料远远超出有形的资源和实物资产,人才、知识、技术、环境等非物质性创造力要素在产业生产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意思维,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挖掘财富的增长空间。
创意经济以创意产品为载体,把创意思维渗透到传统产业价值链前端的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环节,在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潜在的新需求。在价值链的后端,新的营销方式和新的营销渠道促进产品的流通,而与下游产业的创意开发和合作,就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此外,创意在产业自身内部及其他产业之间的结盟、融合或重组趋势日渐强烈,从而带来了显著的产业融合效应,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加深了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创造新的增值空间而形成新的价值分配链条[3]。
2创意经济背景下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发展的优势
福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名优茶种类繁多,赋予了福建茶业天然的竞争优势。以地理标志为纽带进行产业聚集发展,可以有效地促使区域资源的集中高效配置、带动产业提升、提高区域特色茶业的知名度,为此成为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手段。截至2014年1月份,福建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茶产品共有10个,包括2012年12月18日核准的“邵武碎铜茶”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涵盖除黄茶外其余5大茶类,茶类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了福建省所有产茶茶区。
但是,从目前福建省地理标志茶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目前茶叶企业对作为专有概念的“地理标志”有着广泛的认知和普遍的市场效用肯定,但在实际的运作和品牌管理建设中偏重于单纯性地消耗其长久积淀的历史文化声誉,而忽略对地理标志茶叶产品的现代市场声誉及其独特市场竞争力的培育与维护[4]。由此造成的区域性地理标志茶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和“产品的低附加值”,成为制约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1.1不同茶区同类茶产品同质化导致“特色不显”福建地理标志茶业依托当地优良生态地理环境发展,但茶业同质化现象使得茶叶产品独特性的弱化,市场难以清晰地区分不同地方的特色茶叶,导致产品独有性丧失、竞争混乱、品牌价值减弱。笔者认为福建地理标志茶业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茶叶品种同质化、品牌核心价值同质化、营销推广手段同质化三大方面。
以福建乌龙茶的地理标志为例,在12个证明商标中单以铁观音命名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就有安溪铁观音、华安铁观音、南靖铁观音。各地理标志间不仅产品品种相近,就连品牌核心价值的塑造也都相似地体现在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内容效用等方面,各品牌价值宣传都主打茶叶外形独特、气韵芬芳和健康养生等。品牌价值的大致趋同使得产品在后期的市场推广上很难找到“独特的卖点”,致使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营销手段也呈现出相似性。这样的做法不仅容易使得地理标志品牌所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遭受挑战,还会因特色产业结构趋同而带来有限资源的恶性竞争,模糊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2.1.2单茶区产品种类单一、产业链短呈现“附加值低”从单个地理标志茶业生产和开发的角度来探究,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产品单一;综合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层次低[5]。虽有以细分市场需求所进行的产品品质创新及初级衍生品的生产,但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发展动力,联合第二、第三产业进行产品的纵向精深加工或横向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全方位价值升级模式尚未发展成熟,产业链构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如何挖掘地理标志产业区域特色,并以产品开发为载体将产业特色多形态、多角度地进行展示,以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的差异化来凸显独特性,成为各地理标志茶业产品突破同质化困局的必要思考。同时,在创意经济消费时代,面对单种类和纯品质的比拼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如何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就成为福建地理标志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问题。
地理标志具有“地域性”、“公有性”、“永久保护性”、“独特性”、“文化性”等特征,不仅能反映产品的来源及归属地,且能反映该产品的特性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及人文因素所造就,具有独特性。福建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的创意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2.2.1不同地理优势形成茶叶的不同特色品质福建的地理标志茶业孕育于福建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也因此造就了福建茶类生产的多样性和优越性。不仅囊括了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众多茶类,且品质上乘。闽南地区主打的乌龙茶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闽北产区以武夷岩茶为主凸显“岩韵”;分布于福建福鼎和政和的白茶具有突出的保健功效。可见,不同的茶业地理优势形成了福建地理标志茶叶产品不同的品质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茶产业的创意运作,特色资源充足、可利用性高,进而打造的创意茶业及其产品也必然特色突出,且能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2.2.2多年集群式发展奠定良好产业创意发展基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力、设施等基础资源的配置。福建地理标志茶业经过多年产业集聚式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如拥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茶生产基地、生态茶园等。同时,随着产业化发展的加速,福建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一些生产职能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独立的、与农业密切联系的产业部门[6]。通过各部门、各区域间的分工协作,能优化运用产业资源,促成特色产业的合理布局。
2.2.3现有市场基础有利于区域特色创意产品推广地理标志茶叶产品的高质量、独特风格、高市场认可度、高附加值,赋予了地理标志茶叶产品比较优势,有极大市场效应、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不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拥有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且多年的市场营销基础使得既有的销售渠道及销售通路也比较成熟。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品牌延伸方案,能够大大降低创意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增加消费者对新型创意农产品的接受程度,降低产品推广的成本和风险。
2.2.4地理标志茶叶文化底蕴深厚点亮创意思维地理标志茶叶是历代茶人智慧的结晶,凝聚着特有的地域价值观、伦理思想、生活方式和传统工艺等,体现了地理标志茶叶所蕴含的特殊人文情怀[7]。福建的种茶历史悠久,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茶文化资源是其他省份所不能比拟的。特有的观音文化、岩茶文化、白茶文化、茉莉花茶文化等百花齐放。由此,区域茶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能够对产业的创意发展提供独特的思路。
3福建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创意发展的思考
基于地理标志的区域特色茶业创意发展必须要强化创意思维的重要性,运用创意的新力量将知识、文化、科技成果等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转变传统生产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注重挖掘潜在资源,扩展农业的科技创意、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美学经济等多种功能[8]。以“创意”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产品开发的核心、突出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目标,塑造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的创意发展思路。
地理标志茶叶所蕴含的人文韵味与文化资源是创意茶业产品创作、设计、生产的宝贵资料,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创新利用各个地理标志区域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资源,才能发挥创意的思维,以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运用现代方式将地理标志茶业的地方自然特性、地域价值文化、传统工艺、传奇典故、风俗习惯等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在赋予茶文化经济价值、突出地域农业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的继承、保护和创新茶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资源的生命力。武夷山作为福建省重要的茶业产区,一直以“岩韵”突出的闽北乌龙享誉海内外。为了推动地区茶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武夷山借助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的高水平创意策划,打造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使之成为可听、可看、可感、可想的文化旅游项目。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基于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的发展要以文化创意的渗透力促进关联产业的融合,构筑全景产业链[9]。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同时充分利用地理标志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包括产品特性、人文历史底蕴、集群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资源等进行创意生产,通过与科研、广告、旅游等产业融合,使其产业性质、价值链增值结构等发生显著变化。以特色茶产品和茶业创意园为基础构建核心产业、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包括创意茶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各个核心环节的价值实现。再配以直接支持创意茶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推介和促销的支持产业企业群、衍生产品生产企业群,以创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科技作为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创意催化的作用。通过科技培训,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引导茶农主动思考寻求传统模式上的突破,进而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科技促进新型茶叶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转换,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高质量、高效、安全的新产品,促进新型创意茶叶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以茶为媒,进行茶叶产品的创意深加工,摆脱目前茶叶初级加工的困窘,以健康茶产业为蓝图,开发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茶健康品、茶保健品、茶养生品、茶美容品等。同时以茶叶深加工产品为基础进行茶养生庄园的打造,开发更多更具特色的茶休闲旅游产品,将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拓展。
在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同理,地理标志特色茶业的可持续性就取决于其产品的市场文化创意感召力,取决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共鸣和被感染过程[10]。
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地域性和全国性的节庆展会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的市场影响力,在促进特色茶产品市场认可、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采用“定期举办区域特色茶业创意发展成果展示会+现有区域性农业展会平台嫁接”的形式,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同地域特色茶业相结合的产物进行展示营销和推广宣传。以创意茶产品新颖的外形、独特的新口味、富有想像力的产品创意功能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目光,提高产品市场化程度,多渠道多方式掀起创意茶业消费热潮,实现产业经济价值。
福建地理标志区域特色茶业创意发展,不仅要创意与文化先行,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及时制定和出台区域地理标志茶业创意发展的相关规划、总体发展要求、阶段性目标等。培养既懂茶又懂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为创意茶业的发展储备骨干力量。对从事创意茶业开发和产品生产的企业进行相关的优惠、减免和奖励政策,开通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资金,也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和项目运作带动相关创意茶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志伟,霍春辉. 创意生产力与创意经济发展[J]. 生产力研究,2009(3):66-69.
[2] 周泽辉. 创意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 经济视野,2013(17):293-294.
[3] 龚雪.创意经济时代的产业融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3):72-74.
[4] 谢向英,杨江帆,杨朝英,等.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下的福建茶叶企业行为特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1):74-79.
[5] 邓启明,朱冬平,董秀云,等. 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浙闽两省的调查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1(9):47-52.
[6] 胡铭.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8(5):26-31.
[7] 姜含春,赵红鹰.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特性及品牌战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4):58-63.
[8] 章继刚. 创意农业消费时代阔步走来[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2):24-26.
[9] 厉无畏,王慧敏. 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
[10] 刘丽伟. 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经验[J]. 学术交流,2010(8):79-82.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ea Industry
in the Era of Creative Economy
ZHENG Xiao-qing, XIE Xiang-ying
(CollegeofManagement,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creative economy, knowledge and originality as the new production elements play an enormous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 with their stro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mands of creative economy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ea industry. From the angle of creative econom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ea industry.
Key words: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ujian tea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15)01-0063-04
中图分类号:F273.2;F326.12
doi:10.16006/j.cnki.twnt.2015.01.014
通讯作者:谢向英(197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茶业经济、品牌关系. E-mail:372572329@qq.com
作者简介:郑小清(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E-mail:zhengxiaoqing813@126.com
收稿日期: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