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佳林 羿宝金
充分发挥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阎佳林 羿宝金
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中保持长期演进和互动,始终维护了“一个中国”的框架,祖国大陆实际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决定性因素。这一作用,就是铺路架桥,影响和引导两岸关系相向而行,具有主动性和建设性。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面对岛内纷繁复杂的局面,保持清醒头脑和定力,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发挥好主导作用,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在两岸关系中,祖国大陆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作用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一)从法理上看。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的战后安排,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在国际社会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之后,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具有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法理管辖权,这一国际政治地位,决定了两岸关系主导地位非祖国大陆莫属。
(二)从政策主张上看。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处理两岸关系的一系列大政方针正确、政策主张明确、法律法规适用,集中体现在把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与为台湾同胞谋福祉有机统一起来。即:一以贯之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底线;坚持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鲜明态度;坚持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的坚定立场;坚持以“一国两制”方针并兼顾台湾特殊情况解决台湾问题的有益方式;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路径方向;坚持两岸共同发展、共创双赢的惠民政策;坚持两岸同胞共同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些方针政策,由于惠及两岸同胞福祉、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公理,所以为国际社会普遍赞同,为岛内多数人士基本认同。
(三)从祖国大陆大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看。祖国大陆推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轨道,打破了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的不幸局面,加深了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感情,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维护了台海的稳定与安全。同时,客观上祖国大陆作为中国领土主体部分,与台湾血脉相连,其辽阔的幅员、众多的人口、巨大的市场、强大的实力、厚重的传统文化、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力等等,犹如万有引力,轮辐向心,发挥着保持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主导作用。
上世纪40年代末,两岸因内战和外国势力阻扰而隔绝,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心系台湾同胞,把解决台湾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懈探索,不断推进;在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情况下,始终发挥着正确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导作用,使得“一个中国”框架得到保全,岿然不动。
第一、坚决反对“台独”,遏制外国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的图谋。仅列举三个方面的事例,足以看清祖国大陆的主导作用对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至关重要性。一是炮击金门。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势力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美国第七舰队借朝鲜战争开进台湾海峡,美国政府公然站到前台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8年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一时间万炮齐发,怒涛翻卷,不仅震动了台湾,也震撼了世界。我们以这样前无古人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仍处于内战状态,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对外国势力的干涉,我们绝不是只会口头谴责。这一重大举措,也得到了当时台湾当局的默契,从而维护了一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外国分裂势力,确保了几十年来始终未发生“台独”事变。这一以战争形态警示外国分裂势力、以内战形式挤出外国分裂势力的伟大实践,堪称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艺术奇观。二是颁布《反分裂国家法》。针对李登辉推行“一边一国”,陈水扁妄图通过所谓“公投”、“修宪”达成“台湾独立”,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将反对和打击“台独”纳入法律程序和国家意志,沉重打击和震慑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2015年7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由习近平主席签署,颁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其中第11条明确规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从而将防止和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列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三是联合全球正义力量反“独”促统。1988年以来,祖国大陆成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个相关组织共筑反“独”促统铜墙铁壁,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华侨华人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的国际统一战线,极大地挤压了“台独”的生存空间,展示了13亿祖国大陆人民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6千万优秀中华儿女维护祖(籍)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达成重要共识,确立了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础。在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国防实力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逐步形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祖国大陆发挥主导作用的一条主线。这方面大体经历了提出“一个中国”原则、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框架里恢复交流交往的漫长历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提出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并提出,由于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不同于港澳,还可以保留军队。体现了原则性与务实性相结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模式。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可以说,这是两岸隔绝几十年后,在“一中”这个最大政治原则问题上首次如此接近,尽管只是阶段性进展,依然难能可贵,为今后两岸交流交往奠定了政治基础,为“台独”势力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2005年4月29日,在当时岛内“台独”势力猖獗,两岸关系异常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历史性会晤,开启了两党两岸接触交流的新阶段,为日后走上两岸同胞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轨道打下了基础。
第三、打破坚冰,实现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发展。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两岸被压抑多年的交流交往得到井喷式释放,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大交流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特点: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以实现“三通”为基础,以签署一系列交流合作协议为保障,开展了几乎除军事领域外各方面的交流交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大交流,即,以国共两党领导人多次会晤商谈、定期举办论坛作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动力的高层大交流;以两岸各地各界各层面人士广泛参与的民间大交流;以经贸合作为主干带动旅游、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实业大交流;以共同打击经济走私犯罪的警务大交流;以祭拜共同人文始祖等为载体,增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民族情感认同的文化大交流。2014年,祖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1983.1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941.1万人次。4月15日,祖国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五批11个试点城市正式启动,至此祖国大陆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已达47个,覆盖4个直辖市和24省区3.2亿居民。特别是自7月1日起,祖国大陆实施台胞来往祖国大陆免签注政策,使台胞到祖国大陆省时省钱又省心,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增加了便利。同胞间的交流亲切、热络、务实,可以说愿景初步呈现,前景令人憧憬,充分显示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中共中央始终坚持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顺大势、握全局、把方向、惠同胞、建共识、促双赢、助发展,引领两岸关系破冰前行,从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冻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积累了对台工作的新鲜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会见国民党领导人,在全国两会等场合就解决台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继续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向前进。虽然这些年来对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岛内政治生态以及相关因素依然复杂多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与台湾同胞一道维护并推动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为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法理基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落脚点、道义至高点和两岸同胞利益最大融合点,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始终。
(二)深化对台交流交往,深植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论岛内政治生态如何变化,不论亚太局势如何复杂,都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排除干扰,持之以恒,继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和成效,不断为台湾同胞谋福祉,使台湾同胞了解到台湾的出路和命运是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担负起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重任。通过不懈努力,争取达成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的共识,进而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使两岸关系发展再上新台阶,共同承担应对诸如南海、钓鱼岛问题等面临的挑战。
(三)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祖国大陆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威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把祖国大陆各方面的建设和深化改革做得更实、更好,把“十三五”规划制定好、落实好,把“一带一路”海外大合作大发展启动好、推进好,把调结构、稳增长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实现好、发展好,欢迎台湾同胞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历史性机遇,共同发展、共同圆梦,共享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荣耀。
(四)营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有利环境。要团结台湾同胞,求同化异,和平发展;联合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万众一心,应对挑战;优化国际环境,时刻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