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遗产理念指导下的科普展览——以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览为例

2015-02-12 07:38
天津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遗产天津科普

杨 婧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 300201)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进入城市化大发展阶段,城市面临着升级换代,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刻不容缓。工业文物是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透过物质背后,也见证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更能看到近代人勇于开拓创新、兴业报国的精神。

1 工业遗产的定义、社会价值和意义

目前世界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公认的《下塔吉尔宪章》明确界定了工业遗产的范畴。《宪章》中指出:“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换言之,工业遗产是一种“工业文化遗存”。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是对重要的历史印记和城市特色的珍视和选择。[1]《宪章》指出,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记录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社会价值植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对于社会生活的折射则生发了遗产的社会价值。无论是历史价值中的“人类活动”,还是社会价值中的“日常生活”,都说明保护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活动的变迁轨迹,体现了人文关怀。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活动,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工业遗产逐步成为独立学科,到2006年4月国际文化遗产日之际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即无锡论坛),[2]一些工业发达城市如上海、天津、沈阳、无锡等率先垂范,为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树立了榜样。

天津的工业遗产植根于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反映了近代天津发展的脉络,[1]贯穿天津的历史过程,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天津近代史,都不能无视天津的工业遗产。它的性质具有多重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天津是中国最早沐浴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是中国北方的工业中心,工业历史悠久,生产门类齐全。北方最早的机械加工厂、碱厂、盐厂、纺织厂、船厂几乎都诞生在天津。建国后,天津工业继续发展,创造了不少全国第一,为天津赢得了骄傲。自 19世纪天津出现近代工业企业至今,天津工业的历史已有 140多年,拥有丰厚的工业遗产建筑遗存和近一个半世纪的工业发展史,显示了天津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 2007年第 3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在全市的104处不可移动文物中评选出的10大市民最喜爱的不可移动文物,工业遗产占 7处。[1]2012年天津市科委还特别设立了《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研究》项目,对天津市现存的工业遗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类和梳理,并且萌生了通过工业遗产科普展览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的设想。

2 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的设计与展出

《追寻创新的足迹》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经过近 5个月的策划、设计与制作,于 2012年 5月正式展出。展览期间共接待观众 25.1万余人次。天津日报、今晚报、城市快报、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展览 10余次。在社会上起到广泛反响,激发了天津市民热爱家乡的情怀,起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回顾这一科普展览的创作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自主研发的主题展览

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通过收集阅读大量有关天津市工业历史沿革的资料,回顾了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和摇篮的历史足迹,以及天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尽可能深入我市尚存的工业历史遗址,收集有关历史遗产实物和相关资料,为内容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览分为萌芽与兴起(1860—1949年)、奠基与开拓(新中国建国初期)两部分。展览打破了传统文字图片的展板模式,使用大量与天津工业相关的历史遗产实物与模型,充分利用现代展示手段,制作多媒体软件达到互动式体验的展览效果。展览以天津工业遗产为载体,科技创新为主线,突出“开放、融合、传承、创新”的理念,围绕着“近代工业的摇篮”、“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广泛融合”、“科技创新的先驱”、“民族工业在创新中崛起”、“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基”、“幸福百姓的‘大件儿’”等内容,讲述创新故事、追寻创新足迹、展示创新历程,较好地体现了展览主题。

2.2 创新多种展览形式

天津科技馆为举办工业遗产展览拆除了临时展厅大门,占用常设展厅200 m2,共开辟出1,000 m2的主题展厅,设计了5个虚拟现实互动软件,编辑制作了 13,min的“追寻创新的足迹——天津工业遗产启示录”3D科普片,收集了100余件工业遗产的实物及文献,搭建实体房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模拟了许多已经消失的场景,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利用软件、投影、仿真铁轨、碎石等模拟天津站前身——老龙头火车站指挥员控制信号灯指挥火车进出站的场景;利用幸福牌照相机、软件、投影还原照相馆,当现场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墙上的老照片中时,仿佛穿越回几十年前。这些互动环节大大提升了展览的可视性和参与性。

2.3 宣传科技创新增加天津特色

《追寻创新的足迹》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是首个宣传天津市工业遗产历史保护的科普展区,它汇集展示了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工业遗产资源和相关史料,将城市中最重要的记忆,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了人类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为我市科技文化传播增添了创新内容,丰富了天津市民的文化积淀,向大众宣传科技创新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唤起了老一代天津产业工人对我市工业科技发展历史的回忆,产生骄傲和自豪感,也使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更加关注。

3 工业遗产展览的挖掘与探讨

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究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3]标志着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已进入以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为背景的新阶段。前人赋予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等[4]正逐渐被保护和再利用。

本着“为今天收集昨天,为明天收藏今天”的指导思想,《追寻创新的足迹》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挖掘和记录了天津的工业遗产,以行业为经线,以展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历程和普通劳动人民勤劳奋斗为脉络,将天津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物质见证向公众展示及回顾,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天津历史、梳理文化遗产,走进前人“痕迹”的场所,同时也提升了天津科技馆展览内容及科普传播能力。通过展览,观众了解到了更多的天津工业遗产历史,也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天津,关注天津工业历史和创新精神。

通过设计展览的过程体会到,“工业生产线”的独特性和趣味性最能吸引参观者的好奇心,可以将其作为载体把当时的生产工具、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加工和生产方式等工业遗产各要素还原呈现,让公众近距离体验近代工业生产的流程。同时适当结合“遗产”研究成果,在组织相关展示及科学传播时保证具有学理上的可靠性、学术上的严谨性和传播上的真实性,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实现工业遗产科普展示的目的和意义。

此外,面对众多的工业遗产,尽快开展系统的评估、认定,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标准是亟应解决的要务。在保护理念上,工业遗产因其携带了鲜明的科技特征,还应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从物品收藏逐渐过渡到整体价值保护和分组研究上。只有将具备行业开创性、生产工艺先进性的工业遗产科技价值[3]进行挖掘、收集、保存和研究,才能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工业遗产信息链。■

[1]岳宏.工业遗产保护初探:从世界到天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2]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认定与分类初探——以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为例[J].新建筑,2012(2):29-31.

[4]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8(12):10-11.

猜你喜欢
遗产天津科普
如果天津有“画”说
遗产怎么分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千万遗产
科普漫画
天津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