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看晓玲
(新疆巴州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巴州841000)
真菌性食管炎28例分析
李 青,看晓玲
(新疆巴州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巴州841000)
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易患因素等特点,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且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真菌性食管炎中>40岁以上者占75%,≤40岁者占25%;真菌性食管炎分布范围最多在食管中下段,占39.28%。结合原发病、诱因及真菌种类个体化治疗有效率达89.28%。结论:真菌性食管炎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其发病因素为应用抗菌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低下、高血糖、食管黏膜屏障破坏等。
真菌性食管炎;内镜
真菌性食管炎是真菌侵入食管粘膜引发的炎症[1],是由于白色假丝酵母菌侵入食管黏膜而引起的伪膜性食管炎。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低下的人群增加,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报道有明显增加趋势。探讨其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病原菌的耐药谱,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2013年1月~2014年8月结合胃镜检查诊断的28例真菌性食管炎进行对比分析。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门诊患者,没有严重心肺疾病(如心梗、中重度心衰、高血压不能控制、哮喘或呼吸衰竭不能平卧)、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腐蚀性食管损伤急性期、咽喉部疾病致内镜不能插入和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等检查禁忌的患者中,经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45.5±11.5)岁。
1.2 胃镜检查方法:28例患者均因各种腹部不适症状,或发现不能明确的病变,或既往发现各种胃病,或胃大部切除术后需随访等原因行胃镜检查。所有受检者晨起空腹,禁食5h以上,术前10min服用胃镜胶支咽部麻醉及消泡或加行异丙酚静脉麻醉。均使用日本产奥林巴斯260型胃镜实施常规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术,进镜前用无菌长棉签刷取患者咽拭子标本送检,一边进镜,一边仔细观察视野内有无异常表现,遇有病变则描述其部位、范围、形态、色泽、分泌物等特征,依次吸取粘液、钳取胃窦区芝麻大粘膜组织数块、刷取食管白色斑块并酌情给予内镜下治疗后退镜。退镜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至少15min无异常,患者方可离开内镜室,术后禁食禁饮1h,3d内进温凉少渣饮食。
1.3 诊断标准[2]:1级:中下段食管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白色圆形隆起,直径<2 mm,类似豆腐渣易除去,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2级:食管中下段有纵行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未被覆盖的黏膜发红,食管蠕动减弱,但无僵硬;3级:沿食管长轴见隆起片状豆腐渣样的污浊斑块及血痂或乳白色豆腐渣样物厚厚地覆盖全段食管,无法窥见食管黏膜。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出率:2013年1月~2014年8月共完成胃镜检查4500例,其中诊为真菌性食管炎者28例,检出率为0.62%;男18例,男性检出率0.4%,女10例,女性检出率0.22%,男∶女之比为1.81∶1。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发病年龄在18~82岁,高峰年龄在41~82岁;18~40岁共7例,占25%,男5例(71.42%),女2例(28.57%);41~82岁21例,占75%,男性15例(71.43%),女6例(28.57%)。
2.3 基础疾病及诱因:糖尿病2例,使用抗菌药物8例,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3例,恶性肿瘤1例,使用皮质激素2例,12例无明显诱因。
2.4 临床表现:胸骨后烧灼感、疼痛不适20例,进食梗阻8例,咽部不适感4例,呕血、黑便、消瘦等3例,上腹部闷胀8例,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嗳气5例,体检1例。
2.5 治疗及转归: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后,立即停用抗菌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激素逐渐减量,给予酮康唑或克霉唑治疗2周,伴消化性溃疡者同时服用奥美拉唑及吗叮啉2周,2周之后复查胃镜18例,食管黏膜略充血,白色伪膜消失,食管刷检涂片真菌阴性;20~50d复查胃镜7例,食管黏膜恢复正常[3]。
真菌性食管炎是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食管炎,本组资料研究发现,诱发真菌性食管炎发病因素主要由:抗菌素的滥用、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应用和恶性肿瘤引起。经分析男性检出率要远远高于女性检出率,跟男性饮酒吸烟有很大关系。年老的患者因其免疫力降低,比年龄小的易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检出率越高。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病为外部环境多种因素改变,要预防从平时生活饮食习惯做起。真菌性食管炎由于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一旦检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1]王培正,李素君,李学民,等.真菌性食管炎168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86.
[2]李龙霞,侯春风,赵迎春,等.胃镜诊断真菌性食管炎68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2,17(1):14-15.
[3]陈浩军,林树洪,邝杰思等.真菌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表现与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3):168-169.
R571
B
1002-2376(2015)10-0091-01
201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