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

2015-02-11 13:56:39胡文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安市神经病有效率

胡文峰

大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吉林大安 131300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

胡文峰

大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吉林大安 13130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大安市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3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下且控制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下,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采用弥可保与抗氧化剂硫辛酸完成;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 g加入98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以纠正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使用多虑平、卡马西平等抗抑郁药与抗惊厥药物,局部用硝酸异山梨酯喷剂、利多卡因胶能直接作用病处;对足部溃疡、感染和坏死等各种继发症和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减少截肢的发生;胃轻瘫患者应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可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泻可使用易蒙停,同时可使用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同时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符合显效标准,显效率为22.22%;22位患者症状好转符合有效标准,有效率为61.11%;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符合无效标准,无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明显好转,对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神经病变;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随之可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脑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便秘、上腹饱胀、排尿失禁等多个系统的神经支配功能障碍。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为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反应,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治疗,可以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此,笔者随机选择大安市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3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大安市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3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3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岁;患糖尿病病程范围在2~20年之间,平均病程10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程在2个月~4年之间。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4.5~7.1 mmol/L,患者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7.5~11.7 mmol/L之间。排除标准:患者为非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为过敏体质者。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表现,包括中等到严重程度肢体对称或非对称性持续性疼痛以及麻木,四肢末梢发凉,末端存在束缚感或蚁行感,具有刺痛、隐痛以及烧灼痛等多样性的疼痛感,患者在夜里或寒冷环境中临床病症加剧,患者行走感觉步伐踩在棉絮之上,腱反射能力下降或消失,患者舌质颜色为淡紫,或者存在瘀斑情况,舌苔呈现薄白状,脉细涩或细弱;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使用肌电图进行电生理检查,可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有明显变化,故有早期诊断价值。肌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动电位波幅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可见纤颤波和神经电位,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1.3 治疗方法

①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下且控制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下,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

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采用弥可保与抗氧化剂硫辛酸完成,用法用量见药品说明书。

③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 g加入98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以纠正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

④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使用多虑平、卡马西平等抗抑郁药与抗惊厥药物,另外局部用硝酸异山梨酯喷剂、利多卡因胶能直接作用病处,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用法用量见药品说明书。

⑤对足部溃疡、感染和坏死等各种继发症和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减少截肢的发生。

⑥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患者应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可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泻可使用易蒙停,同时可使用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

⑦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黄芪30~60 g,当归尾、赤芍、川芎各10~15 g,桃仁、红花、地龙各5~10 g。对于麻木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鸡血藤、全虫;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威灵仙、细辛。服用量为每日1剂,用水进行煎煮,分2次服用。

1.4 治疗效果的判定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各级的判定标准为:①与治疗前相比,症状完全消失者判定为显效;②症状减轻或好转者判定为有效;③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者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符合显效标准,显效率为22.22%;22位患者症状好转符合有效标准,有效率为61.11%;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符合无效标准,无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进展较为缓慢,症状在早期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造成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其病情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糖类以及脂类物质的代谢发生紊乱、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及微小血管出现病变导致的神经纤维缺血缺氧等相关因素导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神经病变,病理改变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轴索再生能力受损,一般感觉神经受损较早。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其更为持久的表现中,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因此早期发现和正确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在于平稳的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同时给予抗氧化、营养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黏滞度、对痛性神经病变等对症治疗。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明显好转,对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该文观察表明,严格、稳定的控制血糖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程,其中稳定的血糖控制较快速的血糖控制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更有意义。弥可保与抗氧化剂硫辛酸可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药物使用。使用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滞度,可纠正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使用多虑平、卡马西平等抗抑郁药与抗惊厥药物,另外局部用硝酸异山梨酯喷剂、利多卡因胶能直接作用病处,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成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新的治疗方式。应注意各种继发、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足部溃疡的发生、感染与坏死,减少截肢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治疗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主要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耗灼阴血,热郁血瘀;阴伤及气,终致气虚血瘀,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的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发明的,主要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专为“气虚血瘀”证所设。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及川芎能够活血化瘀;地龙则具有通行经络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士以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的引入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神经细胞的生长得到促进,另外也能够活化神经元以及促使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

该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经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符合显效标准,显效率为22.22%;22位患者症状好转符合有效标准,有效率为61.11%;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符合无效标准,无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1] 廖二元,赵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王志宏,陈海燕,郭瑞清.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8例[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1):2-3.

[4] 陈玉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3):137-138.

R587.1

A

1672-4062(2015)06(a)-0028-02

2015-03-09)

胡文峰(1978-),女,吉林大安人,本科,主管医师。

猜你喜欢
大安市神经病有效率
展品提供:李晓华 大安市档案馆
兰台内外(2023年12期)2023-05-30 04:24:44
吉林省大安市老缪家屯城址调查简报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越测越开心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吉林省大安市无公害花生的推广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1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
学雷锋成为大安市的一道美丽风景
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09: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