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2015-02-11 11:11:52孙万龙
医疗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胃部圆形小肠

孙万龙

(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医院,辽宁庄河116400)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孙万龙

(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医院,辽宁庄河11640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结果:肿瘤位于胃部患者为5例,肠系膜2例,小肠2例,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4例。肿块形态多表现为圆形或是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是坏死。经过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得到显著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性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分析

Mazur和Clark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这个概念,GIST是一类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随着病理学水平的提高,此类肿瘤诊断率越来越高。本文就我院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年龄42~73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4例腹部不适,3例腹部肿块,1例呕血,1例不全肠梗阻。

1.2 方法:9例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10mm,层间距10mm,螺距1.0。进行CT检查前常规禁食,胃检查前一次性喝800~1000ml水,然后立即检查;小肠检查前30min喝800-1000ml水。9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100ml,经肘静脉用注射器以3.0ml/s流速注入,注射后30s、60s对感兴趣区分别各扫描1次。

2 结果

9例患者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4例,全部经手术病理确诊,在术前诊断率为89%(8/9),定性准确率为78%(7/9)。肿块来源:肿瘤位于胃部患者5例,肠系膜2例,小肠2例,肿块一般向外腔生长。9例均不伴有明显胃肠道梗阻症状。CT表现:肿块形态多表现为圆形或是类圆形,肿块最大15 cm×10 cm,最小2 cm×1 cm。3例良性间质瘤与2例潜在恶性均发生在胃部,其中良性间质瘤中最大直径约为3cm,潜在恶性中最大直径约4 cm,4例恶性病例发生于小肠或肠系膜,其中最小直径约4 cm。9例患者中,病灶内密度均匀4例,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1例;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内有不规则片状低密度灶或囊性变5例。9例患者中,3例良性与2例潜在恶性边界均清楚,4例恶性与邻近组织界限模糊。增强扫描间质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至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高于动脉期;其中3例良性与1例潜在恶性强化较均匀,4例恶性强化不均匀。

3 讨论

3.1 胃肠道间质瘤概念: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起源于胃的间叶组织(平滑肌的Cajal起搏细胞)[1],是一种独立的肿瘤,好发于胃部(60%~70%),其次为小肠、结肠、食管及腹腔内其他部位。间质瘤能表达c-kit蛋白(CD117),为胃肠壁Cajal细胞的间叶性非定向分化的肿瘤,而胃肠道的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均不能表达c-kit蛋白,这也是目前区分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依据[2]。腔外生长,故很少发生消化道梗阻。

3.2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型:根据瘤体与胃肠道管壁的关系胃肠道间质瘤可分为3型。①黏膜下型:肿瘤在黏膜下生长并向胃肠道腔内突出。②肌壁间型: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③胃肠道外型:肿瘤起源胃肠道以外的腹腔内其他部位。

3.3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相对于内镜、超声、消化道造影及MRI检查,CT扫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CT扫描具有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密度、与周期组织器官关系、是否伴转移,适用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的检查,并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较高,是目前胃肠道间质瘤检查的最佳方法。CT轴位图像结合MPR能够提高对肿瘤的来源的诊断,且能很好的显示肿瘤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有效信息。

3.4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WHO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3类。CT平扫:肿瘤形状多为圆形或是类圆形,可向腔内、腔外或是腔内外突出,少数呈不规则或分叶状,有分叶者多为恶性[2]。CT表现及良恶性判断与肿瘤的大小、部位,肿瘤与胃肠壁的关系及肿瘤坏死情况密切相关。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直径多大于5cm,与周围组织结构浸润轻微,肿瘤内部容易出现坏死,肿块密度不均匀;良性直径多小于5cm,与周围组织浸润分界较清楚。9例患者基本符合。

3.5 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应与胃肠道癌、恶性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要鉴别。胃癌常发生于胃窦及贲门,肿块周围肠壁呈环形增厚,胃壁有僵硬感,常见形态不规则与腔内溃疡,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常伴胃周淋巴结增大,易导致梗阻。恶性淋巴瘤易累及邻近区域淋巴结,可表现为表浅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病变虽然广泛但胃蠕动与收缩仍然存在,常伴有颈部、纵膈及后腹膜淋巴结增大。与平滑肌肉瘤的鉴别困难,因二者的影像学表现相似,明确的诊断需依赖病理。

综上所述,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清晰的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密度等,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临床手术指导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1]业颖江,王彬.靶向治疗时代胃肠间质瘤的外科理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4):250-253.

[2]徐从斌.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4):296-298.

R735.2

B

1002-2376(2015)11-0035-02

2015-09-22

猜你喜欢
胃部圆形小肠
为什么坐过山车时胃部会发痒
灌肉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 17:47:35
一根小肠一头猪
故事会(2019年10期)2019-05-27 06:06:58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