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华
绵绵葛藟①,在河之浒②。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③。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④。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⑤。终远兄弟,谓他人昆⑥。谓他人昆,亦莫我闻⑦。
注释
①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葛藟(lěi):葛藤,藤多攀援于山涧间的树丛上。
②浒:水边。
③涘(sì):水边。
④有:犹“友”,友爱,相助。
⑤漘(chún):水边。
⑥昆:哥哥。
⑦闻:犹“问”,恤问,问候。
简析
诗的起句首先用“绵绵”这一叠音词来描绘“葛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攀援而生的葛藤连绵不断的长势。这藤条在什么地方攀援而长呢?诗人告诉我们:“在河边。”
不能独立成长的葛藤,依附于河边的树丛上,好歹也有落脚之地啊!诗人自己呢?他说:我已经远离亲人,喊别人爹啦!可是喊别人爹,别人也不顾惜我。
多么痛的感受啊!这样的感受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在第二、三节中得到了强化。听:
那长长的葛藤,攀附在河边的树丛间,好歹也能安生。我已经远离亲人,叫别人妈。可是叫别人妈,这个妈也不对我好呀!
那长长的葛藤,攀援于河边的枝条上,也能暂时存活。我已经远离亲人,叫别人大哥。可是管别人叫大哥,这个大哥还是对我不闻不问!
就在这样回环往复的四言诗句之中,一个连葛藤的命运都不如的,无父无母又远离了亲兄弟的流浪者形象隐约可见:他眼前攀援而生的葛藤,让他想到了自己无着无落的身世;他像眼前的流水一样,不停地前行;他在前行的路上管他人叫爹,叫妈,叫大哥;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点温情的帮助与安慰!可是他热烈的充满期盼的呼唤换来的却是对方不管不顾不问的冷落、冷漠与冷酷!葛藤攀附而生,还能存活,他将何以安生?悲痛之情溢于诗外!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涘/漘”运用比兴,而紧随其后的诗句则以铺陈直叙的“赋”笔,如瀑布般倾倒出了诗中人身世的凄苦与经历的悲苦。
于是,这首来自《诗经》的《葛藟》便具有了一种动人的魅力。王风是周朝迁居洛邑王城之后的诗。那时,征伐频繁,人民不胜徭役之苦。朱熹《诗集传》中说:“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听啊,这种流离失所的叹息声还在诗句中回荡……
名句欣赏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兼用比兴。“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既是触动诗人心事的“兴”语,也可看作诗人身世的自比,暗示自己无可依靠的悲苦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