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为例

2015-02-10 07:53明平芳
关键词:体育产业课程体系学院

明平芳

(湖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为例

明平芳

(湖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分析社会需求导向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情况,探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对策,为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一个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状况,显示着一个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们需求体育,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个体身体健康而已。很显然,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正如民间里传颂的:“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念的改变,也是时代文明进步的结果。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满足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发展的需要,早在1994年国家教育部就批准同意在部分高校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以培养相关体育人才。经过整整2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这么多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足以说明社会需求市场之大。

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修订,起草制定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就有将“社会体育专业”调整更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如何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在原有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新开设的一个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办学时间较晚,办学经验也有待加强。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体育市场需求走向,分析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尚且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对策,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体育市场与体育人才的需求现状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中介业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助推下,中国的体育实现了腾飞,我国的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以及各项体育事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到如今,我国的体育产业链市场已初步形成,并且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6%[1],预计到国家“十二五”期末,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超过4000亿,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0.7%,体育从业人员达到400万。体育产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同时,随着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国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将以几何级数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有40%的人口会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这必将大大促进相关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这在客观上势必需要大量从事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健身咨询、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我们的培养方案必须与市场需求对接,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的专业要求。为此,一些高校对社会体育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上开始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求做到心中有数。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从创办、发展到壮大,这些年专业办学实践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但不同学校由于自身所处的区域不同,背靠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不同,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情况也不尽相同,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整体而言,大凡开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其开班的目的都很明确,如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运动知识和方法;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等工作以及具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组织管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毕业生适合在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为有关部门培养具有管理、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等等。从实际效果上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市场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事业、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渐渐地显现出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和脱节等问题。显然,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组织安排及课程设置等要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始终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专业课程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门类的排列顺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以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在以往的办学实践中,该院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是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存在一些不足。

(一)课程结构失衡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类型、各要素和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界定,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课程结构主要解决课程内容的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问题。

我院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五大课程类型模块组成。具体各模块课程学时、学分构成所占比例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院的课程体系结构中,专业课与基础课以及选修课与必修课所占比例有些失衡,具体来说,专业基础课只占总学分的10.5%,专业课却占总学分的54.9%,专业课所占比例明显过大,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小,且明显低于其他同等体育院校的课程类型比例。这说明我院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课数目相对不足,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这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无可置疑,学生基础理论功底的修炼需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作良好的铺垫。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专业课程结构中看出,一方面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略显失调,且学院重视专业必修课程建设,对专业选修课程建设较为忽视;另一方面学院对一些专业课程的课程类型属性定位模糊不清,有些课程应属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却归类于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是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指令设置,故不作讨论研究,本文主要是讨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问题。

表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学时学分比例统计表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在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首先,表现在专业技术课程开设过多,据统计我院专业技术课程的开课门数已达到18门,共计40个学分,720个学时,各占专业总学分总学时的30%,而对专业理论课程开设偏少,这完全背离当前国内外体育院校课程设置中技术课程比例缩小,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加大的新趋势[4],而且肯定会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文化素养的积累不够坚实。其次,有些专业课程内容的开设,如健身气功、太极拳剑、太极柔力球等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太符合,与专业培养方向也没有直接联系,使得有些学生对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模糊不清,而且还有些开设的理论课程的实践实用性不强,应该进行有效取舍。另外,在我们的专业教学进程中,根据学生的调研反映,我院在不同学期开设哪些课程的先后排序以及教学排课管理尚不合理,对学生应掌握课程内容的先后逻辑关系不够清晰,这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如经营管理技能、营销技能、健身指导技能、人际沟通技巧、良好的形象与气质培养等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践体系和校外实践体系组成,具体包括专业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实践及就业实践等。当前,由于体育学院专业办学时间较晚,办学经验不足,再加上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等相关办学条件的局限,造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尤其是与一些体育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关系甚少,实习基地的欠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严重影响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专业课程实践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单一,有些专业课程实践需要深入到体育企、事业单位去完成,使得实践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加大,致使课程实践教学大打折扣。另外,还有些学生对社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四)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

对于课程来说,评价也是促进课程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程评价一方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另一方面也要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以提出改进的建议,还要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鉴定,以期激励老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5]。调查中发现,专业任课老师对学生课程评价基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法,把期末卷面成绩知识考核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学生很少参与到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中去,缺乏学生的自评互评,导致评价结果客观性的缺失。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对专业教师课程评价中,敷衍了事,评价过程组织混乱无序,学生表现出个人喜好倾向的随意性较大,评价效果缺乏真实性与有效性,且课程评价时间滞后,致使教师不能及时得到课程评价的反馈信息,去改进课程教学。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针对当前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体育学院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办学实践,更新观念,合理定位,加强管理。具体来讲,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首先必须对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纲领,其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体系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培养规格是能力与要求,课程设置与体系是关键。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以及对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信息的调研和反馈,结合学院的办学实践,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定位为: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体育经营管理与开发、体育市场营销、健身咨询、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向上定位在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健身咨询与休闲指导等方向;在培养规格上定位为毕业生具备从事体育市场经营、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体系改革优化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根据我院目前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

其一,在课程结构上,应该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增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一致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如: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销售管理、体育市场调查与预测、社会体育管理等课程;而且,对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进行科学梳理定位,减少专业必修课程比例,加强专业选修课程建设。

其二,对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优化,首要删减专业技术课程的开设,增加专业理论课程比例,与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不太符合的一些技术课程应该删掉,如:太极拳剑、健身气功、户外拓展、太极柔力球、体育游戏、现代艺术体操等课程。同时,及时增设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如:体育赞助、运动场馆经营管理、运动处方等。

(三)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增强专业办学实力

实践性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平台,这就要求学院必须要加强与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紧密联系,启动校、企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学校与体育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他们那里获取就业需求信息,根据社会及企业的要求,合理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体育企、事业单位可利用高校的知识与人才资源优势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委托学校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上的问题或是帮助培训企业员工,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素质又节约企业成本费用。

(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保障

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学院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和支持,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没有必备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就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此,我院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专业骨干教师,不断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还要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只有这样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

同时,学院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是课程体系优化实施的对象,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体育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学生普遍文化理论基础较差,活泼、好动、坐不住等,以致专业学风较差,近几年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针对这种状况,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学风、考风建设,才能使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落到实处。

[1] 欧阳新周.消费不断升级 政策不断放开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化[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40824-028aa09e.html.

[2] 汪爱平,范洪彬,等.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

[3] 廖哲勋,田慧生,等.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5] 杨明全.课程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胡 晓

2015-01-10

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社会需求导向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XA-023)。

明平芳(1981- ),女,湖北阳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理论。

G80-05

A

1004-941(2015)02-0185-0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课程体系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海盗学院(7)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