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侠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 22172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
韩振侠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 221723
近些年,肉鸭养殖量不断增加,诞生了许多规模化种鸭场,饲养量在几千只的养殖户也不在少数,然而,肉鸭养殖利润不高,主要限制因素有饲养规模、市场行情和死亡率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危害养鸭业的常见病,本文介绍了其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危害养鸭业的常见病,也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新鸭病和鸭疫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出现纤维素性的炎症,如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还有脑膜炎。急性型病例一般以死亡为转归,慢性病多会耐过,但失去经济价值。预防本病可使用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本病发病率高,控制难度大,不容忽视。
本病的病原体为鸭疫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杆菌,有的呈椭圆形,瑞氏染色见有少数菌体呈现两端浓染,有荚膜。在37℃或室温下于固体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 d,在水中和垫料中存活时间较长,分别为13 d和27 d。
本病一年四季皆有发生,秋冬季节,温差较大的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于2~6周龄,以2~4周龄雏鸭易感性最强,8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发病较少。发病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有时可达80%甚至更高。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皮肤伤口也可感染,种鸭带菌也可垂直传播本病。被污染的养鸭用具、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消毒不严、潮湿、营养不良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本病易继发于某些病毒病(病毒性肝炎),或者与某些细菌病(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据调查,新建鸭场发病率较低,以后逐年增高,这与长期饲养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此外,消毒不彻底也是主要因素。养鸭场一般较为集中,养殖户之间存在走访串门等现象,成为交叉感染的因素。
急性型病例病程一般为1~2 d,个别病鸭不见明显症状即死亡。2~6周龄的鸭则病程可达1周以上,呈慢性经过。发病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翅膀下垂。病鸭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性的分泌物,出现咳嗽、打喷嚏。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喜卧,不愿走动,脑炎型病鸭可出现共济失调、摇头、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症状。而较大的雏鸭,病程可达1周以上,症状不是很典型,耐过的病例,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下降,逐渐消瘦,失去经济价值,建议淘汰。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肝脏表面覆盖1层灰白色、灰黄色纤维素性膜,易剥离。肝土黄色或棕红色,肝肿大,实质较脆,胆囊肿大,心包膜上覆着黄色、黄白色干酪样纤维素状渗出物,心包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心包膜与心外膜黏连。气囊混浊增厚,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有的肿大,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呈灰红色斑驳状。脑膜炎型病例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关节病变可见跗关节肿胀,切开可见关节液增多[1]。
根据雏鸭发病,临床表现出现精神不振、眼鼻有分泌物、排黄绿色稀便、角弓反张等症状,典型剖检病变,如全身的浆膜面出现纤维素性的炎症,如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出现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常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氟本尼考、喹诺酮类等药物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发病严重的联合用药可参考使用头孢噻呋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大群进行饮水给药,药量要足、疗程要够,保证每个鸭都能饮到足够量的药液。发病严重的鸭隔离,可注射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2]。
最好筛选出敏感药物,因为近年来抗菌药物大量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强,可应用药敏试验,针对性地用药。选择常用药物制成药敏制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8~18 h,如抑菌圈直径在20 mm以上为极度敏感,15~20 mm为高度敏感,10~14 mm为中度敏感,10 mm以下为低度敏感,治疗时选用高度敏感或极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是体外实验,在实验室进行的,真正在动物机体内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是否与体外实验一致,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因此仅可以作为借鉴应用。
发病期间每天消毒1次,可带鸭消毒。病重鸭应隔离饲养,死鸭进行焚烧或深埋,禁止随意丢弃。
如果鸭传染性浆膜炎继发于鸭病毒性肝炎,可参考使用鸭精制卵黄抗体注射液,其含有鸭病毒性肝炎和鸭传染性浆膜炎抗体,为微黄色或白色的液体。注射后3~6 h即能被机体完全吸收进入血液,能够快速发挥疗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使用前注入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约10 min完全溶解后使用,使每羽份稀释液不少于0.5 mL。肌肉注射,250 mL可治疗鸭250羽,预防量减半,也可与抗生素配伍使用。注意本抗体主要用于鸭病毒性肝炎及鸭浆膜炎早中期感染的紧急治疗与紧急预防。
治疗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严格消毒,防止应激的发生。减少不良环境对鸭的刺激,尤其是呼吸系统。减少饲养密度,改善鸭舍通风条件,保持舍内的空气流通,及时清除鸭粪,降低鸭舍内氨气含量,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气候突变、温差较大、转群、饲养管理不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好等对鸭的影响。加强饲槽、饮水用具的清洗消毒和饮用水的消毒。有些养殖户不注重通风,认为通风降低了鸭舍的温度,尤其是育雏早期,导致舍内空气污浊,加上鸭舍使用火炉等加温措施,会消耗鸭舍氧气,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舍温提高几度,再进行通风,时间上可选择1 d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
1)首先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坦的场地建鸭舍。鸭舍建设时要考虑到有利于环境控制,不要想降低成本而导致饲养过程中疾病不断出现。
2)坚持每批鸭做到全进全出,与其他养鸭厂之间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防止饲养密度过大。
3)做好其他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鸭的抵抗力。防止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对疾病易感性增强。
4)加强种鸭场种蛋的消毒与管理工作。做好孵化过程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菌通过蛋壳污染种蛋。
5)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本病。
6)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血清型较多,一般认为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最好筛选适合本地区的血清型,才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可参考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于雏鸭7日龄免疫注射。也可以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多价二联灭活苗,于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15~20日龄加强免疫1次[3]。
总之,治疗本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明显,控制率高,并以多种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等进行辅助治疗,才能尽快控制病鸭的死亡。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尤其注意1~2周龄的饲养管理工作,对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基本要求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到位。治疗时要保证疗程,没有足够的疗程,很容易复发或延长病程,一般3~5 d的治疗基本能够控制本病,具体可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选择。
[1]王永秀.鸭大肠杆菌病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7(2):40.
[2] 周珍辉,李玉冰,曹金元,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7(5):91-93.
[3]郑腾,陈枝华,李昂.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现状及进展[J].中国家禽,2002(21):40-42.
2015-11-01
韩振侠,女,1977年生,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