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 Abstract (160)
高密度互连:使事物智能化
High-Density Interconnects: Enabl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ings
由于手机产品快速发展HDI PCB也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新的智能化物联网、可穿戴式电子产品,家庭自动化,医疗监控与检测,HDI工艺也用于多层FPCB和R-FPCB中。文章探讨了一些智能设备对HDI板的应用要求,特别是堆叠结构、铜填充孔、细线路加工以及低损耗的材料。列举了Multek的ELIC任意层互连工艺和HDI-RFPCB结构,HDI与RFPCB的结合带来更多优势。
(William Beckenbaugh 等,PCB magazine,201 /04,共 页)
精细地制造HDI和载板的测试夹具
Splitting Hairs: The Manufacture of HDI and Substrate Test Fixtures
随着芯片技术发展,常规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测试新的IC载板,标准的通用网格夹具不再适应。高密度基板盘尺寸约在 0 mm~ 0 mm,下一步发展将为40 mm ~ 2 mm,测试夹具的关键在定位精度。复杂的专用夹具制造过程有六个步骤,包括可制造性设计工程,夹具钻孔、测试连线布设、触针选择、夹具组装、夹具验收。测试夹具技术是一门艺术,精密夹具制造需要吹毛求疵。
(Todd Kolmodin,PCB magazine,201 /04,共4页)
OSP的铜变色和其它问题
Copper Discoloration and Other Concerns with OSP
PCB表面涂覆有机可焊保护剂(OSP)需注意到会发生OSP的变色或氧化问题,本文叙述了问题现象、原因和解决办法。OSP涂层变色和氧化的原因:一是铜面微蚀处理不当,如微蚀过少不全或过度粗糙与清洗不干净;二是OSP涂层太薄,引起防护不够。斜对问题从化学药水配比与维护,以及设备配置与操作着手,可解决这些问题。
(Michael Carano PCB magazine 201 /04 共4页)
电气试验:表面涂饰与水痕迹
Electrical Test: Surface Finish vs. Water Marks
PCB的电路测试目前是必须的,而无论是用夹具测试或用飞针测试在被测点(盘)留存痕迹。本文指出电测点的痕迹不可避免,只是对不同的表面涂饰层和测试条件所产生的痕迹程度会不同,严重的情况会引起PCB报废。应根据表面安装要求选择电路测试方式,包括测试点位置的选择,打线键合连接点是不允许有可见痕迹的。
(Todd Kolmodin,PCB magazine,201 /04,共3页)
下一代印制电路板的发展方向
次世代配線板の進む方向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PWBs
IC芯片高密度化和3D封装也促使PCB的高密度,并把平面布线向立体化布线。文章重点探讨IC载板的发展,随着IC芯片线路纳米化细微,PCB线路与微孔更小。IC的封装多元化,下一代IC封装载板呈现凹凸立体线路,这在PCB设计和制造都有大变革,面临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点。
(高木清,電子実装学会誌,Vol.1 ,201 /01,共4页)
实现光线路的课题
光配線実現ヘの課題
Tasks to Achieve Optical Wiring
对于互联网上大量数据高速传输,及计算机的大数据运算处理,金属线的电路已受到限制,于是需要光导线路,现在向光与电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发展。本文提出了实际应用面临的课题,有光路接合用的连接盘设置,光路的表面安装技术和光插针构成,光波导路的形成和插件连接,以及SiP光模块的出现,期待着光线路的实用化。
(三上修,電子実装学会誌,Vol.1 ,201 /01,共4页)
埋置元件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部品内蔵技術の現状と展望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Device Embedded Technology
埋置元件技术是三维安装的一种形态,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在手机、汽车等领域应用。目前埋置元件PCB标准在IEC有4个标准提案在进行中。埋置元件PCB发展进入第三代,为有源与无源薄型贴片元件都埋入并进行量产化,并有埋置模块化元件事例。另外,埋置元件技术还涉及到绝缘材料、焊锡膏、CAD/CAM、安装和电路检测等。
(加藤義尚,電子実装学会誌,Vol.1 ,201 /01,共 页)
(龚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