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唐意
采访人 :《仪器仪表用户》杨润杰
时 间 :2015年4月8日
地 点 :上海
背景1: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控制”)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全资公司,在核仪控领域拥有门类齐全的产品系列,涵盖核数字化控制系统产品、核探测器系列、核能专用仪控系统、核仪器仪表4大产品体系,具备为全球核技术应用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国内外核仪控领域产品链最长、品种最齐全、配备最完整的专业核仪控产品及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核控制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CMC证书、辐射安全许可证等各项专业资质,获得国家级奖项19项,部级奖项142项,其他奖项28项,完成科技创新成果近19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2项,专利10项,多次参编国家核行业标准。业务涉足核电、军工、核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相继承接福清核电站、浙江方家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广核阳江核电站、核化工项目等DCS项目工程;为国内外30多座反应堆和核电站提供了专用仪控系统(棒控与棒位系统、保护专设系统、堆芯中子测量系统、堆外核测量系统、氮16辐射测量仪等)和辐射监测仪表,且为国内唯一有应用业绩的生产商。此外,为神舟系列飞船、空间卫星、卫生防疫部门、环境监测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多项专用设备,为我国两弹一艇等国防工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中核控制旨在实现核数字化仪控自主化和国产化进程,响应国家积极发展核能的政策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向全球核技术应用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打造国际知名的数字化核仪控设备及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背景2:
唐意,1963年5月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EMBA,中核集团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具有30多年的核仪控工程经验,承担过多个大型核电仪控系统科研生产项目,并取得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专利。
杨润杰:
中核控制在中国核工业仪控领域如何进行定位?与其他同类公司有何不同?
唐意:
中核控制是响应国家发改委的号召,为实现核电装备制造产品国产化而成立的,中核控制的前身是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核仪器厂,原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核电数字化控制系统平台研制及工程服务。核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核电站核心装备之一,为了解决国内核控制系统技术空白,攻克核电的技术难点,当时国内3大核电集团都分别成立了同类公司,其他两家分别是国核自仪和广利核公司。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中核控制在前5年只致力于核工程数字化DCS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核控制已经推出NicSys系列DCS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很多应用系统,例如辐射监测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在这5年中,作为核电站DCS项目分包商,中核控制完成了8台核电机组仪控工程项目。
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中核控制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核电是一个政策性非常强的行业,例如福岛事件,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对全球的核电建设都有影响。所以,作为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业务领域仅在核电市场,企业的发展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出于长远发展考虑,中核集团从“大仪控”角度出发,在 2013年10月将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原来的中核(北京)核仪器厂进行资产重组,目的就是把核仪控产业链做深做全,促进核电仪控装备产业长远发展。重组后,中核控制拥有了数字化控制系统、核探测器、专用仪控以及核仪器仪表产品体系,从业务上来说形成了上下游关系,建立了完整的核仪控产业链。同时,在核探测器、核仪器仪表等核仪控产品中,很多产品和技术都是国内领先的。这次重组对于中核控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大的举措和转折点。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两家公司的地方,中核控制更加注重致力于做一个核仪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杨润杰:
客户选择中核控制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中核控制在售后服务工作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唐意:
根据中核控制对市场的了解,客户选择核仪控供应商时除了关注经济性外,对能否提供项目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非常重视。合格的供应商能够使客户减少费用,减少工作量并按照要求完成他的需求,中核控制的经营理念就是高质量向核技术应用用户提供一体化仪控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完成项目需求,共同成长,中核控制的经营理念与客户的这种需求正好契合,可以提供从一次元件到控制系统的仪控工程一揽子解决方案。我想这是客户选择中核控制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就不能立足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核电仪控市场更是如此。核电站的运行周期非常长,基本有60年的运行周期,而中核控制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产品寿命是在10~15年左右,而且核仪控产品不像其他产品,只能是固定的功能,它可以依靠大量的软件开发来实现新的功能。因此,它不是一锤子买卖,在这么长的运行周期里,法规地提升甚至到技术改造,到核设施地退役,客户都会产生一些新的需求。因此,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我们都需要同步服务,需要和客户捆绑。这不仅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也是我们的重要市场机会。
另外,随着网络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地不断发展,数字化仪控技术推陈出新,要保障中核控制的产品保持优势,也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不断分析,开发新功能,这样形成长效反馈机制后,让产品保持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杨润杰:
中核控制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中对仪控产品的研发重点和方向是什么?2015年“中核控制”计划有哪些新产品上市?
唐意:
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上,中核控制做了很多的核仪控产品科研项目,完成了三代堆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核电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反应堆堆内测量和堆外核测量系统设备地研发,目前上述课题都已结题,有些已经开始工程应用。这些产品都不同程度地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实现了核仪控产品国产化自主化供货。
对于数字化控制系统产品来说,单从平台来说是不分二代或者三代的。三代技术主要是对于大型的设备、关键设备,涉及安全功能的设备法规上有严格地要求。中核控制目前也已经开始对其特殊需求进行评估和研发。
同样因为经济原因,成绩出色的她,拿着由美国战地服务团提供的留美奖学金,只身一人前往美国马里兰州的女校学习。虽然并不情愿年轻轻就背井离乡,但这段经历带给了她出色的英语水平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高中毕业后,拉加德在美国国会议员、即后来的国防部部长威廉·科恩办公室做实习生。这段早年经历影响了拉加德的一生:“反性格、反周期,你要的什么都相反。”拉加德这样评价自己的成长轨迹。
目前中核控制产品分为数字化控制系统、核探测器、核专用仪控、核仪器仪表4个板块。其中,数字化控制系统平台已经完成了从小型系统NicSys®1000到全厂型系统NicSys®2000的研制,安全级DCS产品NicSys®8000N也完成了原理样机,目前正在按照进度开发中。在核电站专用仪控系统方面,2014年百万千瓦级核电堆型的棒控棒位系统已经推出并应用,2015年基于AP1000,CAP1400,ACP1000堆型的堆内堆外核测系统也都有新产品会应用于核电建设。
杨润杰:
近些年信息安全用户很关注,中核控制是如何做的?
唐意:
信息安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信息本身的安全性,二是自身产品也就是控制系统产品的安全性。2010年伊朗的“震网”事件造成核设施的大量损失,从那以后工业信息安全受到全球核工业的重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提高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在信息安全方面,一方面我们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很多工业信息安全元素在里面,从硬件、软件,甚至是防范措施上。同时我们也加强与行业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安全工作。例如与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参与他们的工业信息安全课题,同时中核控制也是他们唯一一个国内合作者。中核控制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理事单位,还是专家组成员。这样能够及时将目前国际前沿先进的信息安全理念以及技术及时反馈到我们研制的产品中,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
杨润杰:
针对本届核仪控技术大会有什么建议?
唐意:
这个会议的形式非常好。技术发展需要一个中立的组织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能够有这么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共享技术观点,能够起到推动核仪控行业发展的作用。我也提一点建议,希望大会组织方能够在会后就大会代表共同关注的2~3个技术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深入地专向研究,在下次会议中共享观点。我在参加IAEA的一些交流会议时,感觉到会议仅仅是一个媒介和交流的平台,更多的精力是在会后,会后组织方会安排专家具体负责某个关注点。这种主题式地交流,能够使技术交流更加专业化、深度化。我想这个意义大于会议本身的意义,技术本身是开放的,抓住共同关注的问题,共同推进,这样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