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革,张加雄,陈远树,杜 丹,蒋 波,潘 雄,曾晓康
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高原机动演练初探
唐伟革,张加雄,陈远树,杜 丹,蒋 波,潘 雄,曾晓康
介绍了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基本构成,总结了该系统执行任务时合理分组、严密组织、安全行车、合理布局等经验做法。从长途机动时舱内设备的固定、高原环境下的迅速展开、野战条件下的维修保养3个方面分析了该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了该系统在高原地区的卫勤保障能力。
野战机动医疗系统;高原;机动;展开;应用
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是以野战医疗所为模式,由方舱医疗单元、远程会诊子系统、技术保障单元等3个部分构成的模块化野战卫生装备[1]。该系统是我军应急卫勤力量的骨干装备,配发至部队使用多年后返厂大修整改[2],近期配发一套到我院。自接装以来,针对该系统(以下简称“医用方舱”)的技术特点,我院组织全院官兵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形成了卫勤保障能力。本文结合我院隧行从平原地区出发,全员全装,摩托化长途机动至4 200 m高原执行机动演练任务情况,分析在机动路途遥远、道路艰险,对医用方舱的捆绑固定及运输安全要求很高,以及到达展开地域后,地面凹凸不平、地表松软,对医用方舱的展开、连接提出了严峻考验等实际,探讨了期间做法,提出对策和建议。
1.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在医用方舱的机动、展开任务中,涉及车辆、装备、人员多,工作千头万绪,为确保各环节的安全有序,必须对参演、参训人员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在机动任务中,首先将人员编组为指挥组、装载组、捆绑固定组、安全检查组、车辆抢修组。指挥组负责总体决策,确定机动方案,并负责机动过程中指挥协调;装载组负责指挥叉车将各舱体叉举到既定的运输车辆,摆放到车厢的适宜位置;捆绑固定组负责各运输车上舱体的捆绑固定;安全检查组负责监督检查各舱体的捆绑固定效果;车辆抢修组负责机动过程中的车辆抢修。
其次,在到达展开地域后,根据方舱展开任务,将人员编组为卸载组、通道组、扩舱组和技保组。卸载组负责舱体卸载,运用叉车将各舱体准确叉举到指定位置;通道组负责展开通道舱,连接通道舱与功能舱;扩舱组负责展开各功能舱;技保组负责展开技保舱,连接水、电、氧气、空调及空气负压等技术保障管路。各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密切配合,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1.2 严密组织,安全机动
1.2.1 确定运力需求
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由功能方舱、通道方舱、技术保障方舱、储物集装箱等单元组成。其中通道方舱和技术保障舱为2 m舱(长×宽=2m×2.1m),医疗功能舱为4m舱(长×宽=4m×2.1m)。在前期训练时,我们分别使用康明斯、斯太尔、豪沃3种型号运输车进行装、卸载对比训练,仅豪沃运输车侧厢板可以打开,故方舱运输只能选用豪沃运输车。根据舱体体积及汽车货厢空间,1辆运输车可装载1个4 m舱,或2个2 m舱,或1台叉车,或1台储物集装箱,由此计算运输医用方舱需要豪沃运输车18辆。
1.2.2 装载与固定
各舱体可采用军用吊车进行吊装,也可使用叉车(≥3 t)进行举升和短距离搬运。运用叉车装、卸载较吊车更具优势[3],故选择运用叉车装载。单舱装载时间约5min,整套系统装载时间约1.5 h。在出发前运用“十字”交叉法对所有舱体进行捆绑固定;在机动过程中,因道路崎岖不平,坡陡、弯急,部分捆绑固定的钢丝绳有松动的迹象,待车休息时,经集体商议,决定将各医疗功能舱的捆绑固定方式改为“八字”固定法,并在钢丝绳与车厢接触处垫上橡胶皮,减轻钢丝绳的磨损。由捆绑固定组按新的方案实施捆绑固定。
1.2.3 安全行车
在行进过程中,带队领导在最前方负责车队行进指挥,根据机动计划及天气、路况、交通状况等环境因素调控车队行进速度。专业维修车辆在车队最后方,负责解决车队行进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各车辆带车干部严格落实带车职责,运用车载电台与指挥车及其余各车辆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互相通报前方路况,互相提醒行车安全。
1.3 因地制宜,定位展开
医用方舱要求展开场地为硬质地面、不平度小于3%[1]。到达目的地后,根据任务部署,针对展开地域为一片凹凸不平的草地,地面较松软,且多处积水,选取相对平整的区域作为医用方舱展开的中心地域,卸载部分舱体于展开地域测试地面承重能力,确定地面无明显下陷后,即实施展开。方舱进场时,因展开地面为草地,不便于划线定位,便根据各舱体之间的既定距离,运用皮尺测量定位,确定各舱体位置。在展开过程中,借助调平底座调平各舱体,对部分凹凸严重的地面,搬石头填坑,用工兵锹平整。通过以上简单、实用的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舱体的展开、连接。
1.4 集中优势,合理布局
帐篷式医疗单元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根据医疗业务调整需求,即时开设、即时撤收;医用方舱具有标准化、系统化、通用化等特点,相较于帐篷式医疗单元,其功能区分更细致、硬件设施更齐全、技术保障更完善;专业技术车辆虽不能像医用方舱一样,实现各医疗单元的无缝对接,但其能提供标准、规范的硬件设施和工作环境,并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环境适应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帐篷式医疗单元,还是新型的医用方舱、专业技术车辆,都各具优势。多年以来,医院依托帐篷式医疗单元及专业技术车辆,圆满完成了野外驻训、实兵演习、抗震救灾、藏区维稳等重大任务,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卫勤保障经验。此次赴高原机动,在过去的基础上配置了医用方舱,通过帐篷式医疗单元、专业技术车辆及医用方舱的合理布局、有机组合,实现了各医疗单元的优势互补,组建了专业齐全、功能完善的野战医院,提升了卫勤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2.1 长途机动时舱内设备的固定
医用方舱在机动过程中,因道路原因造成舱体摇晃、颠簸较严重,多台舱内设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手术舱内手术灯的固定装置均脱落,造成手术灯与舱壁碰撞,灯罩破损、变形;手术舱内一台手术床支架断裂;急救舱内储物柜因柜内储存物反复移动撞击,导致门锁破坏。经分析认为,因长途机动过程中,方舱内提供的固定设施及方法不能确保设备固定牢靠所致。
2.2 高原环境下的迅速展开
方舱在高原地区机动,并在既定地域展开,需克服展开地域面积狭窄,凹凸不平的草地,地面松软,车辆迂回困难,舱体难展开,通道更难连接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适逢雨季,沼泽地多,车辆及舱体易下陷,严重影响医用方舱的快速展开。
2.3 野战条件下的维修保养
医用方舱展开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及时对舱体、线路、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修复故障,恢复各医疗单元的基本功能。但因在野战条件下未能购得相关维修材料,个别舱体漏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尤其是外出执行任务,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维修材料及零配件供应困难,方舱系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保养。
长途机动时,为避免舱内医疗设备因摇晃、颠簸造成的碰撞、脱落,可以考虑焊接、安装固定底座,运用捆绑带进行捆绑、系固,在相互接触部位垫泡沫、胶垫等多种措施固定舱内设备并缓冲相互碰撞。在舱体展开前,可以请求工程机械部队支援,平整、固化场地,若没有支援,可借助各类营具,对积水之处进行掘沟排水,对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简单平整,特别松软的地面可铺放木板,防止舱体下陷。野外方舱维修保养难的解决方法有:首先,加强平时的检修、保养,使装备处于较好的性能状态;其次,强化野战
(▶▶▶▶)(◀◀◀◀)条件下维修技术力量的配备,若装备使用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可向装备生产厂家、军区联勤部药检所寻求支持,加强野战条件下的维修技术力量;最后,充分发挥地方物流、沿途兵站的作用,建立野战条件下维修材料及配件的供给通道,确保维修、保养工作能及时有效的展开。
目前,方舱医院系统已较好地应用到部队的卫勤训练、演习及医学救援中[4-5]。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是我国第一代方舱医院系统,它实现了建制医疗单位机动卫生装备单元模块化、装备结构通用化、设备配置标准化、总体构成系统化,增强了装备机动应变能力,形成了装备整体保障能力的系统优势[6]。
本文总结了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高原机动演练的做法,对方舱系统机动至高原并展开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为方舱医院系统在高原条件下遂行任务提供了示例,有助于提高方舱医院系统的卫勤保障能力。
[1]张庆勇,李捞摸.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勤务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014.
[2]张庆勇,杨冬,王放鸣,等.首套S95-100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大修整改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1-3.
[3]任旭东,谭树林,牛福,等.方舱医院病房帐篷模块保障方舱设计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2):26-27,42.
[4]王炳南,程正祥,曹小勇.野战方舱医院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92-93.
[5]赵海鹰,左广友,王军,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野战方舱医院门急诊模块使用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82-83.
[6]谭树林,刘亚军,孙景工.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9):78,85.
(收稿:2014-11-12 修回:2015-04-27)
Adaptability of S95-100 field mobile medical system in case of rush entry into plateau
TANG Wei-ge1,ZHANG Jia-xiong2,CHEN Yuan-shu2,DU Dan2,JIANG Bo2,PAN Xiong2,ZENG Xiao-kang2
(1.Department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the 42nd Hospital of the PLA,Jiajiang 614100,Sichuang Province,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the 42nd Hospital of the PLA,Jiajiang 614100,Sichuang Province,China)
The composition of S95-100 field mobile medical system was introduced,and some practices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rational grouping,enhanced organization,proper allocation and etc.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fixation of the internal devices,the rapid deployment in the plateau and maintenance in field conditions,and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upport 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plateau.[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9):112-113,122]
field mobile medical system;plateau;mobility;deployment;application
R318;R197.39
A
1003-8868(2015)09-0112-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9.112
成都军区“十二五”科研重点项目(B12008)
唐伟革(1971—),男,院长,副主任医师,成都军区医学科委会委员,四川省医院协会城市医院管理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农村卫生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和卫勤指挥方面的研究工作。
614100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院部(唐伟革),医学工程科(张加雄,陈远树,杜 丹,蒋 波,潘 雄,曾晓康)
张加雄,E-mail:bmf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