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特色的探索
近年来,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省体育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树立“文化兴体、育人夺标”的理念,围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两大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文化建设、强化冰雪特色(简称一个理念,两项任务,三个强化),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探索具有吉林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
以“文化兴体、育人夺标”为理念,将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到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全过程,让投身体育运动的青少年首先成人、其次成才,最后成功。
(一)转变体育思想,由“单纯竞技”向“全面育人”转变
思想决定理想,思维决定行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国家战略定位,也是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关键。长期以来,体育人的思维方式相对本位和局限,习惯于就体育论体育、就训练论训练、就技术论技术的固化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体育发展方式的封闭性和单一性,路子只能越走越窄,越走越难。我们应该“跳出体育看体育,教体结合强体育”,树立“育人夺标”的思想,秉承“文化兴体”的理念,固本培元,夯实基础,并贯穿振兴吉林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转变培养方式,由“项目训练”向“项目教育”转变
贯彻“育人夺标”思想,塑造“人文厚实、技术精良”的高端体育人才,实现竞技体育新发展、新跨越,首先要从转变培养方式做起。从单纯夺标的“运动训练”向育人夺标的“竞技教育”转变,由“项目训练”转向“项目教育”。适应国际高水平运动员成功培养模式和发展趋势。在吉林省二三线业余体育训练和教学中既要求教练员提高训练能力和育人的能力的“教育能力”,又“督促”运动员增强做人能力、竞技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自觉,从而放大他们的“资源域”,用文化软实力提升竞技体育的力。从而使其更具潜力和实力,更具活力和动力,延长和壮大其生命力。吉林省正从注重眼前“管员一阵子”,向重视长远育人“要管运动员一辈目标转变。
(三)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
建立全省体育治理体系,首先观念要从政府一家办的全能式管理,转向政府、社会、市场三元一体的治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治理的机制要由集权的“管治,转向民主法治的“善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解决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再次,治理的过程,要由管办不分到管办分
离。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顶层设计,加强事前引导,过程监管,结果监控,要把大量操办的事,还给社会组织和市场去办,彻底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习惯。
目前,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2012年召开全省教体结合现场会和2014年全省教体结合青少年体育大会,推广了“四平模式”和“延边模式”,其共同特点是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各具特色。这种示范作用已辐射到全省各市州,并结合实际,各有创新和特色。
体校文化教学以省体校为典型进行推广,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硬件过硬,为学生配置微机室、监控室、图书阅览室;二是软件不软,明晰文化教育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实施文化教师与教练业务互动、互相理解、互相推进;三是活件更活,投入资金,培养教师提高素质,适应学生特点教学。
本着政府给力、部门合力、社会助力的基本思路和设计理念,重点是抓顶层、抓联动、抓延伸,形成上有政策、下可操作、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青少年体育立体服务网络新模式。
2014年初,吉林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即:(1)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程;(3)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器材设备和场地;(4)保证学生体质监测和学生体检;(5)保证高校和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集体早操健身;(6)保证学生和幼儿及实验防控措施;(7)保证学校营养膳食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8)保证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9)学校体育卫生经费投入要保证;(10)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这“十保证”是各地、各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以长春市为典型,在全省广泛实施推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在校内课后活动政府购买服务
积极开展课后文体科技活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长春市政府再次加大投入力度,投入四千万,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文体科技活动买单。在组织上:市教育局牵头,宏观指导、建立机制、投入经费、搭建平台。各城区教育局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及特色发展需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在时间上:每天放学后开展一小时活动,每周不少于4次;在师资上:以校内音、体、美、科技教师为主,同时聘请校外教师,弥补了师资的不足;在资金上:市财政按照活动项目申报计划,将经费拨至各城区和直属学校,由各城区和直属学校统筹安排使用;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课后活动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与体育大课间和艺术小课间相结合,与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相结合,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使课后文体科技活动走出校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二)在校外开展免费活动和培训
为青少年学生免费提供各类体育技能培训活动、公共体育场馆。整合体育、教育师资力量和场馆资源,以冬令营、夏令营为主要活动载体,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开设滑雪、滑冰、篮球、足球等10余个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由教师志愿服务,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全程免费,购买保险保障,技能培训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同时向青少年定时定期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为青少年开展校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充分挖掘本地高校、校外的少年宫、文化馆、社区等现有单位的文体设施和师资力量,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2013年,吉林大学率先举办“快乐运动夏令营”,推出十项运动、百名教师、千节运动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让运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独特的“度假方式”。各城区少年宫开设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仅一个暑假,各城区、开发区及部分直属学校开课近2000课时。
(三)在社会延伸活动载体和空间
针对长春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状况,2015年初,我们与吉林大学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研制长春市中、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将体育延伸到校外家庭。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的延伸,从伸展、协调、放松、平衡、瑜伽、跳跃、力量、有氧、节奏、视力10个方面分别通过5分钟、8分钟、10分钟循序渐进的运动,从心理、机能、素质多角度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步骤上:目前,在20所试点校实施,下一步将在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推出百所试点校实施,扩大范围;在评价上:采用每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体育课
堂抽测、学校评、班级评、家长评和学生互评等方式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在呈现方式上:用视频展示,学生通过固定的形式,选择相同年级的“作业”,从网上下载或在线学习,完成每一天的“体育家庭作业”。
吉林省开展冰雪运动具有独特的传统和优势,开展冰雪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得到了青少年的普遍喜爱,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冰雪为特色、以青少年为重点,打造 冰雪体育文化,从而将青少年冰雪体育做特、做优、做强。
国家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是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将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机遇。吉林省作为国家发展冰雪运动的主要地区,承担着支持国家申办和参加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任务。以冰雪为特色建设冰雪运动强省,有助于国家申办冬奥会,为世界体育发展做贡献。
(一)立足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水平
吉林省冰雪资源丰富,是国家冰雪运动发展的主要地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条件和基础较好。吉林省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文化兴体战略初见成效,冰雪健身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冰雪竞技运动成绩突出,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又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省冰雪运动的发展;冰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具备一批世界知名的冰雪体育旅游健身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第6届亚冬会和第12届冬运会。建设冰雪运动强省,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为建设冰雪运动强国做贡献。
(二)立足建设体育民生工程,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吉林省冰雪运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开展冰雪运动能够引领广大人民群众适应自然、超越自然、享受自然,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培育顽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完整的人格,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建设冰雪运动强省,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
(三)立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冰雪运动作为吉林省群众健身的重要运动项目,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前景乐观。冰雪运动的蓬勃开展,必然会扩大冰雪健身、休闲、表演、旅游、制造、科技和服务等产业规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冰雪运动强省,有利于完善冰雪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富民强省做贡献。
(一)普及学校冰雪体育课程
将冰雪体育课列为全省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确保学生冬季每周两课时的冰雪课,提高冰雪体育成绩在毕业和升学考试成绩中的比例。各地教育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冰雪体育课程标准。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鼓励院校组建冰雪训练队伍,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共同组织全省青少年比赛、各类学生比赛、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学校比赛,共同颁发运动成绩证书。体育行政部门给达到运动员等级标准的学生发放运动等级证书。教育行政部门对在市级以上冰雪项目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按规定落实相关政策。
(二)加强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
吉林省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吉林省地域特点,加强冰雪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和冰雪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布局,长春市、吉林市和省内东部地区的学校重点开展雪上运动项目,其他地区的学校重点开展冰上运动项目;积极鼓励各类院校申办冰雪特色学校,对冰雪特色学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各级政府加大对冰雪特色学校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重点扶持2 ~ 3所冰雪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确定3 ~ 5所小学,2 ~ 3所中学建设成为冰雪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三)加强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各级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体教结合,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加强竞技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有重点、市有优势、县有特色、校有传统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建设,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业余训练,逐步建立年龄层
次、项目结构、训练规模合理的、多元化的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后备人才质量,促进冰雪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吉林省政府从2015年起,每年规划3个地区各建一座滑冰馆,到2018年,全省各市(州)均建成1座标准滑冰馆,建成3 ~ 5块室外标准滑冰场;县(市)所在地建成2 ~ 3块室外滑冰场;乡(镇)所在地建成至少1块室外滑冰场。根据省级优秀运动队冰雪运动项目设置情况,及时为新增设项目建设竞技运动训练场地。各地将建设冰雪运动场地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在新兴城市建设和城市居住绿地、公园绿地中规划设置冰雪运动场馆设施。要充分利用公园、大型社区绿地和其它闲置场地建设冬季室外滑冰(雪)场。
(五)鼓励院校兴建冰雪运动场馆
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建设滑冰馆,各类院校原则应建成室外滑冰场。独立建设滑冰馆的院校享受相应的减免优惠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补助院校的浇冰及器材费用,水务和电力等部门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充分提高冰雪场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冰雪场地资源共享,以满足各类学生对冰雪活动场地的需求。
(六)支持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冰雪场地
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在大型社区建设和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时,兴建具有公益性质的冰雪运动场馆设施,对用于场馆建设的土地转让金、税收和相它配套费用上给予相应减免等优惠政策。
(七)保证冰雪运动开展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冰雪运动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和社会投入为主,体彩公益金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格局。各级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将各级各类冰雪特色学校开展冰雪运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修建滑冰场和滑雪场的经费预算由所在市州、县(市)区纳入财政预算,省政府给予配套扶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弥补体育发展经费的不足。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和举措,需制定实施3个发展规划:一是制定实施“十三五”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省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1)组织建设。以公办为主体,社会组织为主力,辐射各层面,比较健全的组织网络。(2)场地建设。建成以省、市、县为主体,辐射乡镇、社区、村屯的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体育运动设施。(3)制度建设。建成比较健全的各项保障制度、规章,使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制订实施奥运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制定的奥运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调研论证制订全省奥运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冰雪项目为重点,兼顾传统项目和优势项目,努力使冰雪项目在冬奥会上有突破,在全国保持上游地位,为国家在夏季奥运会取得好成绩上争取做出更大贡献,在全运会上越位升级,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三是制订实施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社会保障的意见》,细化目标任务及措施,分层次进行运动员文化教育设计,创新运动员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加大运动员文化教育投入,提高文化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把运动员培养成“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供稿: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处 刘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