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43-01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恰当合理地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导入、讲授与总结这三个环节中,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就必须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
1、音乐导入法
借助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我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时,先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顺势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齐声答道:《西游记》。我又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谁?为什么?于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孙---悟---空。我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原因,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入主题:看来同学都喜欢孙悟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孙悟空有关的文章《三打白骨精》。这样,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的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2、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如:我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因为学生们根本就没有见过海,见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对海不是太了解。因此,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海的图片,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海有哪些特点?海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孙为刚一起走进烟台的海,看看作者笔下烟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海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海的美好印象,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
1、直破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句话,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所以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即可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2、营造好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海鸥对老人的思念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在教学这部分时,为给学生营造忧伤的氛围,我播放老人与海鸥在一起的画面,配上伤感的音乐,让学生阅读体会,有的学生读着读着竟热泪盈眶,从学生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学生已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的思念……,在同学们写话时(海鸥对老人说的话),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总结
课堂结尾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1、延伸扩展
这种结课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视点由课内引向课外,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如:我教了《烟台的海》一文后这样结课:“烟台的海,有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充实与忙碌,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大屏幕上适时展现学生们熟悉的画面: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水河,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些生动、逼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时,我因势利导:“谁能用《烟台的海》一文的写作方法来夸一夸自己可爱的家乡呢?”学生们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这种结课方法,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欣赏深化
这种结课方式是借助录音、投影、录像等媒体,让学生进行与课文密切相关内容的视听欣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又不乏趣味性,同时能使学生情感形成又一个新的高潮,起到巩固扩展知识的作用。如:对《荷花》一文,我是这样结课的:“同学们,荷花可真美呀!它清香四溢,姿态优雅端庄,色泽异彩纷呈。古往今来,赞美荷花的文章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国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写的脍炙人口的《爱莲说》。这篇文章赞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品格”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爱莲说》的原文和译文,并加以补充讲解。学生们入情入境,对荷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欣赏能力。
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