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财会专业功能化下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操作上建议,力求实现中职数学文化课为专业发展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财会专业功能化 数学课程改革 研究
中职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普通中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国内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仍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严重脱离专业发展要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需要把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和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两者相结合,承担发展人的“基础性”课程培养任务,同时承担促进专业学习的“工具性” 课程培养任务,有效解决当前单向式的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课程的基础、应用、人文素养及发展功能。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财会专业功能化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学应当大胆地尝试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结合与相互渗透,以实现文化课的各项功能。
数学课程的功能化包括两类,一类是文化功能,指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另一类是工具功能,指的是作为工具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财会专业功能化是文化课功能化下的一个课程项目,具体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财会专业课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中职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部分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认为中职教育既然是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弱化普通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有的学校采取了简单地删减数学课的学时、随意地减少教学的内容,忽视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做法,对中职数学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中职数学课又具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对数学基础依赖性较强、课程内容偏重学科性质、学习目标多以学习数学知识理论体系中的概念为主、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能力以运用定理公式解数学题为重点,基本忽略数学的应用运算等。这样的情况导致大多数的学生不但没法学好,而且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学习经常处于失败状态,许多学生不愿意学。根据市教研室“数学应用取向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表明,各所学校每学期学生数学课程的合格率平均仅为70%,其中最高的合格率为95%,最低的合格率只有40%。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寻找一条道路,让教师开展数学课教学有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习数学课有一个兴奋点,最终让中职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实现“想学、能学、乐学”的转变。本文将对财会专业功能化下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操作上的建议,力求实现中职数学文化课为专业发展服务的目标。
一、财会专业功能化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职学生适应岗位竞争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学生只有在职业竞争过程中有过人的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公司或者工厂,难免会面临转岗、换岗现象,仅靠在学校学到的单一专业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是一门文化课程,如何才能将中职数学教学与财会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怎样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职学生眼中,数学课、专业课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现在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对某市几所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其内容就是中职数学教学与财会专业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学生看来数学应用能力确实与专业课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大多数财会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却非常喜欢专业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虽然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喜欢数学,但对数学与财会专业课之间的密切关系给予了肯定,认为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财会专业的学生特点比较鲜明,比如:女生人数比较多、初中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对数学缺乏兴趣和信心。但是,这些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却非常的强,对财会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加入财会专业课相关知识。
在财会教学中,可通过公式或用表格直接代入计算,而数学则要有数学公式,体现数学思维。因此,中职数学专业功能化的意义就是使财会问题的解题过程呈现数学思维,培养和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下面以数学课教学中的等比数列解题过程为例说明。
现要贷款80万元购买房产,要求按年分期付款,若年利率按照6%计算,复利计息,15 年必须付清贷款本金与利息,问每年应付多少钱,实际付款数一共为多少元?对该题进行分析:80万元按年分期付款,按复利进行计算,恰好构成以1.06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只需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进行计算,该题即可迎刃而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该种列举例子的方式,可以将数学知识和专业课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这也说明,潜移默化中数学与专业课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财会专业的课程,应当加强重视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二、中职数学教学与财会专业知识结合的要点分析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需从师生的思想观念转变着手,以实际行动强化数学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实践,是数学课程功能化的一项教学改革目标。
(一)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把握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的要求与关系
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财会类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从两者的课程要求可以看出,在课程的功能上都是围绕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设置,数学课侧重于文化素养的渗透,这是数学课程的优势;财会课侧重于专业情境的训练,这是专业课程在职业岗位上针对性较为突出的表现。如果两者互取优势,强强互补,学生就能在整个职业教育中获得系统的能力训练与提升,尤其是更突显综合能力的训练效果。endprint
下面以个人所得税额解题过程为例说明。
广州市某公司李某,2014年11月的工资收入为5266.25元,税前扣除:定额扣除3500元,社保203.5元、住房公积金148元,求李某11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如果是财会专业的教师教学,会先解读税法的相关规定,然后根据题意求出李某1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再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找到此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直接代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求得李某11月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教学重点在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上。如果是数学老师教学,首先会根据题目内容分析得出不同阶段的应纳税所得额会产生不同个人所得的税额,接着假设纳税人该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f(x),根据题意将x的范围分成不同区间,再一一求出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得出分段函数,最后将李某1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代入到分段函数对应的解析式求解,教学重点在列出分段函数上及分段函数的代入求解上。相比较两类教师的教学,发现专业课教师更多强调的是现实意义的数学应用,而数学教师更加注重的是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两者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将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培养较强的宏观逻辑思维倾向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自觉转化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地认识到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关系着学校技能化、综合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将数学教学与中职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争取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同。
学生来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因此,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远远大于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将中职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内容的改变引发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有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也会提升,由原来“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进入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由此可见,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位,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适时强化教学效果,争取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之间的联系
中职数学教学是中职学校专业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他专业课教学、技能训练提供服务。然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开展数学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在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失,导致数学教学不受重视,进而影响了数学教学与中职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重点强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和积累,积极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学习和积累。
三、中职数学课程与财会专业知识结合思考
基于以上对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与财会专业知识结合的要点分析,以下将对中职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谈一下中职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财务会计、涉税业务办理、会计报表以及成本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这些课程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会计基础、会计报表以及财经法规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是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数等基本运算和一些数学概念性的知识;财务会计、涉税业务办理以及成本会计等专业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数列、集合、函数以及平均数等数学知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转账凭证,需用到数学定义公式;财务管理、审计及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乘方、倒数、开方、函数、等比数列及极限和概率等知识内容。
中职数学课程与财会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主要是发挥数学的深刻性、工具性的特点,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财会专业的相关知识,深化数学重要性的认知。正如上文所言,财会专业的课程均与数学课程密切相关,尤其是数学应用的工具性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中职数学课程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最为关键的是数学模型的建立。现对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课程的进行整合,以上文中计算个人所得税额的例题为例。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先引导学生学习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35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工资个税,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次,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际问题有效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来看待,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假设纳税人该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f(x),
则当x≤1500时,f(x)=0.03x ,
当1500 当4500 接着,得到关于x的分段函数,形成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函数公式;再根据题意求出李某1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代入分段函数对应的解析式,求得李某11月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最后,再从数学的角度指出这里运用了数学分段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具体案例,指导学生练习,学会这一专业技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财会专业功能化大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对于学生牢固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若想实现中职数学教学与财会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背景及财会专业教学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徐正.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整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金巧玲.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2(06). [3]陈玲娟.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学习服务[J].成功:教育,2010(10). [4]林英毅. 浅谈中职财经数学专业模块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广州教学研究,2009(03). [5]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应用取向教学改革初探[J]. 广州教学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