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教学为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增添魅力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5-02-09 09:10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林提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翔安民俗文化民俗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林提升

让绘本教学为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增添魅力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林提升

“绘本”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手法,运用“说”故事的民俗文化绘本教学,可以为校本课程增添魅力。“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行实践体验的行动研究,以古朴淳厚的翔安民俗文化为主题,结合绘本习作创作教学,就翔安民俗文化现状、绘本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民俗文化绘本教学策略等视角来捕捉、探索民俗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的有效策略。

绘本;民俗文化;民俗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借助绘本教学,让学生体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感受当地民俗文化魅力,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优良美德。

一、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的缘起

1.走近绘本

(1)初识绘本。2008年,笔者参加了“海峡两岸闽台地域美术教育研讨会”,邂逅绘本,初识台湾地域绘本创作作品,绘本中感人的故事发展情节、给人强烈印象的图画、独特的创意构思设计都深吸引着我。

(2)绘本培训。《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践之前,厦门市“闽台文化绘本”教学研究已全面铺开,我们多次参加了绘本教学研讨:2010年接受了台湾东华大学艺术学院徐秀菊教授的“闽台地域文化绘本教学师资培训”;2012年参加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两岸四地文化绘本与绿活艺术教育展示交流研讨会”,进一步增强了对绘本创作与绘本教学的认识。

2.走进民俗

美术课程是开放性课程,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设计“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在强化学习内容间横向联系的同时,不失美术课的造型性、视觉性、实践体验性等特征。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上应有新的视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实现教材的多元化。《美术课程标准》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平台,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又为乡土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浑厚资源。翔安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积淀丰富,保留着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民俗文化建设从“一镇一品牌”走向“一镇多品牌”,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已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拍胸舞(图1)、中秋博饼、车鼓弄、高甲戏、腰鼓、宋江阵(图2)……这些最具翔安“土味”的民俗文化课程资源,是拓展校本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受诸多因素触动,笔者结合“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绘本与翔安民俗文化资源结合,让“在地”民俗文化走进课堂;同时,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民俗风情,建构适合学生的、突显翔安地域特色的民俗绘本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图1 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翔安拍胸舞

图2 民俗文化“稀世之宝”——翔安宋江阵

二、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建构与规划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增强对在地民俗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在地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丰富校本课程。

1.绘本校本课程方案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因此,学校应开发以核心文化为基础的艺术课程,并依据所在社区与其它社区的艺术资源,作为课程设计的内涵,达成自我定位与相互尊重的文化任务。绘本校本课程期望站在课堂内外结合的角度思考活动设计和过程实施,课程设计以翔安民俗文化为着力点,注重“理论+实践”过程,在绘本创作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2.绘本校本课程资源聚焦精简

翔安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纷繁复杂,虽然可丰富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加分析和整合,教学时难免会眼花缭乱。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应把握重点,强调资源选择性,对课程聚焦精简,让课堂活动之外的探究更加丰富多彩。笔者从“点”出发,把较大问题聚焦成小问题,将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从中梳理、遴选出节庆习俗(图3)、礼仪民俗、生活习俗(图4)、故事与传说等能让学生“心动”的小组,每小组再进行细分,如节庆习俗再次细分为“红红火火过大年”“热热闹闹闹元宵”“欢欢喜喜博状元”等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任务。聚焦精简使研究落实到位,又凸显了学生主体作用,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图3 新店后村攻炮城

图4 新店后村送王船

3.绘本校本课程单元规划

课程规划从生活化的题材层面着手,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开发、编写《翔安民俗绘本》校本教材,课程实施主题单元教学,融趣味性、活动性、审美性、探究性于一体,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地方特色教材资源。

课程共规划六个单元课时,实践操作十一课时,如图5-7所示:

图5 课程规划

图6 校本课程

图7 校本课程

三、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

民俗文化绘本教学乐趣和创意并重,教师应运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交叉互补的形式,使教学活动趋于真实,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创设民俗文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

要让学生更有兴趣感悟更纯粹的民俗事象,应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入生活,多渠道、多方位地观察生活,更深入探究身边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为艺术创造美打下基础。如《恋恋乡情——多维视角的翔安民俗文化》,课前探究,学生觉得无从入手、无物可寻,为“搜什么”“怎么搜”而茫然。笔者抓住契机,利用“一年一度的春节攻炮城”“家家庆团圆的中秋博状元”等民俗资源,让学生亲历各种民俗情境,体验浓浓的乡土情怀,从思想上端正对民俗的看法,唤醒感性认识,做好背景知识铺垫,引起情感共鸣。(如下表所示)

2.创造与民俗文化资源对话机会,引导学生在考察中体验

“翔安民俗文化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等,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民俗文化元素,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翔安民俗馆等,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民俗文化资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民俗文化、拓展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民俗文化考察中增强体验和感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体验生活,提高探索能力。

3.推进民俗文化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在绘本中提升

行动研究最终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透过民俗文化绘本创作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近距离地接触绘本创作。

(1)材料汇集:我讲你听

课堂由教师精心指导,坚持“学生本位、兴趣优先”原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各小组结合课件制作,采取组织提问、讨论答疑、图片和实物展示等互动形式进行专题汇报,展示各组成果:“我们的收获——我知道的民俗典故”“我们的故事——我创编的民俗故事”“我们的感悟——抹不去的民俗情结”等。尽情表述各自观点,体验来自分享的乐趣。

(2)诠释绘本:我绘我想

文化绘本是运用文字与图像作为文化诠释的一种书籍,具有图文共构的特性;文与图在主题叙事引领下,达到故事体验与文化美感的意境,且文与图或图与文的诠释关系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在我讲你听基础上,根据生活中那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民俗场景,阿公阿嬷口中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民俗故事,阿伯阿姆嘴里那一曲曲俏皮的乡土童谣,着手开展我绘我想绘本创作。用绘本的绘写形式,叙述一个故事、一个生活片断。引导学生创作绘本要有针对性: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其根据自己体会最深的民俗事象,确定主题,创编故事、设计情节;基础一般的学生给予一定提示,甚至提供画面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手绘、手工剪贴等绘本表现方式,演绎自己心中精彩的民俗故事。如《妙趣横生——创编在地民俗故事》一课,若教师过多的“独白”,只能使学生“依葫画瓢”;若过多的“留白”,又会让学生作业显得平淡乏味。为增加创编民俗故事的趣味性,笔者结合民俗活动资源,先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利用媒体把“民俗”情景再现出来),经过交流后再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知),在与民俗文化资源的对话中,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启发;当他们兴致高昂时,随即让他们写一写、绘一绘(创编相关故事情节,并把自己的感受尽情绘写出来),结果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绘本”、一篇篇有趣的“民俗故事”就此产生,这样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思考,体会到“不一样”的快乐;引导学生经历“不一样”的旅程,也收获了“不一样”的惊喜。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真情实感,获得多元感悟,这才是绘本教学为民俗文化校本课程“附魅”所追求的。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翔安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翔安三日游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翔安老区变新颜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综合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在翔安国际机场填海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