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莘红宇,张有禄,刘跃生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150)
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莘红宇,张有禄,刘跃生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15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针刺组与穴位埋线组各43例。针刺组采取颈夹脊穴C4—5、C5—6、C6—7和大椎穴等穴位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同样选取上述几大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疼痛分级总评分以及现有疼痛强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P均<0.05);穴位埋线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运用。
穴位埋线;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在颈椎病总发病率中占45%~60%[1]。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的转变,CSR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轻化倾向[2]。CSR多数是由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木感、疼痛、失去感觉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CSR多数采取针刺穴位治疗,但治疗过程繁琐,并且总体疗效并不理想,尤其在临床症状及疼痛方面的改善还有待提高。目前,穴位埋线治疗技术已经得到深入发展,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的CSR临床治疗方法,笔者将穴位埋线治疗应用于CSR临床治疗中,并与针刺治疗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SR患者86例,中医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CSR标准:①患者具有慢性劳损或者对应外伤史,或存在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改变;②年龄大于40岁,有长期伏案工作者,或者经常长时间看电视者,起病多较为缓慢;③疼痛部位多在颈肩背等处,或伴有头晕、头痛,颈部肌肉僵硬,对应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或其他感觉障碍,易反复出现落枕者;④颈部活动范围缩小,出现病变的颈椎棘突、对应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实验(+),或可及条索状硬结,对应上肢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压头试验(+);⑤影像学检查显示:钩椎关节出现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歪斜,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间隙狭窄,或伴有骨质增生或对应韧带的钙化,颈椎间孔狭小。西医诊断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有关于CSR的标准[4]:①患者出现症状(麻木、疼痛)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体征;②体格检查显示椎间孔挤压试验和/或臂丛牵拉试验(+);③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症状相吻合;④排除其他颈椎病外的病变(如骨肿瘤、胸廓出口综合征、骨结核、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等)所致的疾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SR的诊断标准者;②颈椎处有骨折或者脱位者;③伴有骨关节结核、畸形、炎症以及各种类型肿瘤、内脏器官急重症者以及妊娠期、分娩期女性;④有其他方法治疗(如颈椎推拿,外科手术等)史者;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穴位埋线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5(56.3±8.5)岁;病程(5.1±2.2)年(30d~18年)。针刺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6(57.1±7.3)岁;病程(5.6±2.8)年(28d~1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针刺组 穴位主要以颈部夹脊穴C4—5、C5—6、C6—7和大椎穴为主。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将头低下,下颌向内稍收,使颈后部充分展现。将C4—5、C5—6、C6—73个夹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直刺手法,刺入的深度1~2寸,以得气为准,大椎穴以斜刺手法,刺入皮下约1寸,得气与否不作要求,留针时间控制在30min。1次/d,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指标评价。
1.2.2穴位埋线组 穴位主要以颈部夹脊穴C4—5、C5—6、C6—7及大椎穴为主。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将头低下,下颌向内稍收,使颈后部充分展现。将选取的3个夹脊穴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无菌镊子夹取小段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缝线(规格:2/0,长度:10mm),配合9号埋线针使用(生产厂家:安徽永成医疗器械公司),操作时,操作者左手需将患者颈部对应皮肤绷紧,右手则将针线迅速刺入患者穴位皮下,操作得气后利用弹簧压力将线体置入相应穴位;在大椎穴进行操作治疗时,操作者需将穴位对应皮肤提起,右手则将针线迅速刺入患者大椎穴穴位皮下。7d埋线治疗1次,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指标评价。
1.3评估指标
1.3.1临床症状及功能评估 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应用信用度较高的《CSR症状及功能评测量表》[5]对患者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量表的总分值为20分,包括症状与主诉、工作及生活能力、手功能以及体征等四大项,其中症状与主诉项中还包含颈部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体疼痛和麻木、手指的疼痛和麻木这三小项,体征项中包含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肌力以及腱反射等四小项。量表总积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越明显。
1.3.2疼痛程度评估 运用改良版McGill疼痛量表(theShorl-formMcGillpainqueslionnaire,MPQ)[6]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改良版MPQ量表包括3个方面: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ousscale,VAS),画一10cm的线段,线段两端表示没有疼痛(0分)和强烈疼痛(10分),测量患者划定的代表疼痛程度的长度值,即疼痛评分值。②疼痛的分级评分指数(painratingindex,PRI),其包括4个表达个人情绪、11个表达身体感觉的词语,表现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相应的积为:0分、1分、2分以及3分。③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painintensity,PPI),量表分为没有疼痛、轻微不适感、不适、难过、疼痛明显、极其痛苦六级,积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在评估过程中,检测者对每一项都需询问患者有无不理解之处,若有可做适当的解释,再让患者选择最为贴切的疼痛程度。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估法[3]。痊愈:原来伴有的疾病各种临床症状均消失,肌力测试表现正常,颈部与上肢体的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能够正常的进行劳作;好转:原来伴有的疾病各种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颈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疼痛明显减轻,颈部与上肢体的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没有明显的变化或加剧。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穴位埋线组明显高于针刺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分)
2.2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穴位埋线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PRI总评分以及PPI总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有VAS疼痛评分值与PRI总评分值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均<0.05),而PPI评分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穴位埋线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PRI总评分以及PPI总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穴位埋线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针刺组比较,t=8.93,P<0.05。
CSR在颈椎病四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中发病率最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有50%以上的人会发生颈肩痛的临床症状,而其中超过60%的人确定为CSR[7]。由此可见,CSR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导致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在临床中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要课题。
目前,CSR的治疗方法分为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虽然已经证实外科手术对CSR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外科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对患者的损伤也较大,并且手术费用支出较高,因而,外科手术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在保守治疗中,以中医针刺、物理牵引和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最为常见,这些方法的临床效果参差不齐,对CSR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8]。然而,针刺与推拿法通常疗效只表现在近期,远期疗效不佳,必须行多次的维持性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这就需要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坚持每天来院进行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由于无法长期坚持,导致治疗无连续性,最终大大影响到治疗效果。穴位埋线治疗是通过在相应的穴位内置入可自行降解的线体,慢性长期刺激相应穴位,从而产生接近于传统针灸的“留针”的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效果强而且效果持续,并且操作方便、治疗次数少(一般每周1次),因而成为临床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较好选择[9-10]。
中医传统穴位埋线治疗一般采用的是羊肠线,而羊肠线的用料成分主要是异种蛋白质,许多患者对此易引发多种变态反应症状,如皮肤过敏瘙痒、皮下结节肿块等,从而影响治疗进程及效果。近几年,材料学研制出一种新型线体,聚乙交酯丙交酯合成材料(PGLA),PGLA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玉米与甜菜中,经穴位埋线后可在人体内降解成CO2及水,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较好,具有不易产生变态反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1],PGLA线体在正常替代传统线体的同时,还能避免过敏、皮下结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大促进了穴位埋线治疗技术的发展[12]。
针刺在治疗颈椎病中运用较多,在针刺穴位的选择上各有不同,而中医治疗规范中也没有对穴位选择进行统一。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本组研究中对针刺穴位进行了精简,未选取患者肢体中的远端穴位,而是选取了颈部的夹脊穴以及大椎穴;同样,在埋线治疗时选取的穴位与针刺组相同。夹脊穴位置特殊,属于经外穴位,位于人体的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两大经脉中间,足太阳膀胱经共有67个穴位,主要穴位分布在项背部和腰背部,对应的背俞穴就起到了调节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而督脉则为“阳脉之海”,起于会阴,并与脊里,主治神志以及头颈部诸证。大椎穴则更为特殊,为督脉和三阳经的交汇之处,起到协调诸条阳经的作用。CSR患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即为颈部酸痛麻木,以及对应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从症状统计学上看,凡涉及疼痛的部位范围大多数为手三阳经脉的行走路线上,而涉及麻木的部位范围大多在与三阳互为表里的手三阴经脉行走路线上,这就是治疗上选择夹脊穴和大椎穴的理论依据,这些对应的穴位可以使得督脉和太阳经脉的气血得以畅通,也可以对相应的三阴经脉气血进行调节,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现代医学对于CSR的研究较多,从病理解剖学角度分析,此病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间盘突出、局部椎体关节的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从而对颈椎对应的神经根产生压迫、刺激,进而演变成为局部炎症性损害,局部组织的水肿粘连,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相应症状,如颈部的疼痛,对应上肢的疼痛麻木,甚至感觉异常等,所以如何消除这些炎症水肿是治疗CSR重要的一环。人体的夹脊穴下有对应的脊神经后支和丰富的动静脉血管,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节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的吸收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使得病变的神经、血管等组织得以修复,从而达到消除疼痛麻木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法与穴位埋线法均对CSR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穴位埋线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尤其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明显优于针刺治疗法,并且,穴位埋线治疗对于患者更加方便,更能节省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 Eubanks JD. Cervical radiculopathy: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neck pain and radicular symptoms[J]. Am Fam Physician,2010,81(1):33-40
[2] 郭燕.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63-6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5] 田中靖久,国分正一,佐藤哲朗,等. 颈部神经根症に对する保存的治疗の成绩とその预测[J]. 整灾外,1997,8(40):167-174
[6] Lisa CC,Joy CM,Anita RG,et al. Treatment preferences amongst physical therapists and chiropracto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eck pain: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survey[J]. Chiropr Man Therap,2014,22(1):11-12
[7] 李波霖,周宾宾,张鸿升,等. 中医外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14,45(7):74-77
[8] 丁敏,蒋亚秋,冯骅,等. 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00-901
[9] 杨才德,王玉明,薛有平,等. 平刃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42-44
[10] 冯骅,丁敏,蒋亚秋,等. 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2,44(12):59-60
[11] 郑晔,陈庆东,陈志伟. 一种新型可降解纤维的性能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2009,19(1):24-26
[12] 冯骅,蒋亚秋,丁敏,等. 不同材质埋线法治疗颈椎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484-48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3.013
R681.55
B
1008-8849(2015)33-3685-03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