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兵 孙 超 赵艳梅 孙迎迎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21200
医疗保健
48例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脑梗死临床分析
赵良兵孙超赵艳梅孙迎迎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1200
摘要目的:对外出务工中青年男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知晓率、干预措施等进行分析,提高中青年务工人群对脑梗死的重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48例外出务工男性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及其知晓率、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卒中常见早期症状的认识及重视情况、处理方式等进行问卷式调查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在嘈杂、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工作;大多数患者生活方式不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很少或不规范干预;对脑梗死早期症状重视不够,多在基层卫生机构诊治,治疗不规范;多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长途转院,加重病情;总体预后尚好。结论:外出务工中青年人群对脑梗死的相关知识认识严重不足,医务人员、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指导、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认识早期脑卒中的症状,积极的诊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引起重视,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致残率。
关键词外出务工中青年男性脑梗死
脑血管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2008年公布的死亡原因,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近年来农村脑血管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甚至有井喷趋势,且年轻化较明显。睢宁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外出务工输出劳动力的大县。本文对我县外出务工的部分中青年男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因为此类患者的死亡、残疾、劳动能力丧失对家庭可能是灾难性的;也是沉重的社会负担。通过对此类患者的分析,目的是提高中青年务工人群对脑梗死的重视,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例外出务工男性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均在务工地发病,后转入本院治疗。患者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44.23岁。所有患者均予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48例患者均能配合、完成相关问卷及调查。
1.2方法对上述48例患者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常见因素)知晓率、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卒中常见早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单眼失明、复视等常见症状)的认识及重视情况、处理方式(就诊时间、就诊医疗机构级别、转入我院的时间及方式等)等进行问卷式调查和分析。
2结果
2.1工作环境40例(83.33%)在建筑工地工作;4例打零工;3例在建材加工场工作;1例在海上从事捕鱼工作。多为嘈杂、空气污染较严重等环境,3例从事建材加工的患者偶戴口罩等防护。
2.2生活方式吸烟42例(87.50%),几乎均在每天10~20支以上;大量饮酒(每天酒精摄入超过50g)33例(68.75%);高盐高脂饮食45例(93.75%)。
2.3危险因素及知晓情况高血压病35例(72.92%),知晓25例(71.43%),正规服药治疗3例(8.57%),偶尔服药的12例(34.29%),不服药10例(28.57%);高脂血症28例(58.33%),知晓8例(28.57%),控制饮食4例(14.29%),服药治疗0例;糖尿病8例(16.67%),知晓3例(37.50%),服药2例(25.00%);肥胖6例(12.50%),知晓6例(100.00%),均未予控制饮食、锻炼及服药等干预。
2.4卒中早期症状认识及重视情况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认识程度较高。48例患者40例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83.33%),言语不利15例(31.25%)。发病后3h内就诊4例(8.33%),6h内就诊18例(37.50%),24h内就诊30例(62.50%),超过24h 10例(20.83%);未就诊直接回我院诊治8例(时间在12~36h)(16.67%)。
2.5就诊医疗机构社区医院和个人诊所14例(29.17%),区或县级医院(二级医院)23例(47.92%),三级医院3例(6.25%),8例首诊在我院(16.67%)。
2.6发病后转入我院的时间及转院方式发病后3d内28例(58.33%)转入我院;5~7d内转入15例(31.25%);超过7d的5例(10.42%)。转入我院方式:公共汽车为主的31例(64.58%);出租车或私家车12例(25.00%);救护车5例(10.42%)。
2.7病情及预后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患者14例(29.17%),时间在3d内9例(18.75%),5~7d内5例(10.42%)。治疗上均未予阿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入院时NIHSS评分(13.57±6.73)分;出院时评分(6.23±4.57)分。无昏迷、死亡病例。出院30d后回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0~1分14例(29.17%);2分30例(62.50%);3~4分4例(8.3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筛查、积极的干预,对卒中早期症状进行积极、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的意义[3]。中青年男性农民工因其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此类患者的致残及劳动能力的丧失,对其家庭常常是灾难性的。因此要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关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筛查,早期进行干预。
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因其文化程度较低,无劳动保护意识,绝大多数人长期在污染较重的环境内工作(建筑工地、建材加工场等)。有研究表明长期在污染较重的环境,可明显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4,5]。生活方式方面:吸烟患者达87.50%;大量饮酒达68.75%;高盐高脂饮食达93.75%。长期吸烟和大量的饮酒等非健康生活方式都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其经济原因,大多数外出务工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进食大量的咸菜、肥肉等高盐高脂食物;而蔬菜、水果等摄入过少。另外因经济、社会地位低、家庭负担重、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导致中青年务工人员有较大心理、精神压力。也是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之一。长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长期不良情绪及压力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6]。危险因素及知晓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知晓率较高(可能和我县曾在2009年进行“万民”体检惠民工程有很大的关系),但正规服药治疗的比例过低,绝大多数不服药或偶尔服药,几乎无人监测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知晓率均较低,服药率较低,几乎不控制饮食。很多中青年务工人员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似乎和他们无关。对卒中早期的症状认识及重视情况偏低, 6h内就诊18例,仅达37.50%,大多数是在休息后症状不好转,或加重才就诊,错过早期的就诊、处理时间。就诊的卫生机构多在基层医院,因经济原因、合作医疗统筹等原因,很难予规范化的治疗,治疗上打折扣,影响了治疗效果。发病后,患者症状进展的概率29.17%。脑梗死的进展多发在发病后1周内。脑梗死进展的原因可能为就诊时间相对较晚、不规范的治疗、病情不稳定、早期不恰当的转院方式等有关。虽然中青年务工人员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0~2分的高达91.67%),病死率低;但此类患者因文化层次低,无技术专长,多从事中-重强度的体力劳动,恢复期后很难从事原来的职业,失业率很高,对其家庭经济、稳定等造成很大的压力。
为了降低外出务工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医务人员、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比如在医院、社区、农民工较集中的工地等进行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义务测血压、血糖、体重等体检,每年进行全面的体检很有必要。指导、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认识早期脑卒中的症状,积极的诊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才能有效的降低发病率、致残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公布〔N〕.中国医师论坛报,2008-05-09(A3).
[2]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Bowler JV.Moden concep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Br Med Bull,2007,83:291-305.
[4]周煜,李秀央,陈坤,等.大气颗粒物与居民脑卒中发作或死亡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1300-1305.
[5]王德征,顾清,汪国虹,等.天津市空气污染物对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2):902-907.
[6]Rahn KH,Barenbrock.The sympathetil nervous syste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ion,2000,42(1):17-21.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3-31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3-3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