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祥 波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先军政治”及其对朝鲜外交的影响
金祥波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金日成主席去世后,金正日成为朝鲜第二代领导人。在金正日领导体制确立后,朝鲜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同时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周边安全的考虑,确立了“先军政治”路线,此后,“先军政治”就成为朝鲜对内、对外政策的基础与核心。鉴于此,需要对朝鲜“先军政治”路线推行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先军政治”作为朝鲜内政外交的基本战略,是其对内、对外政策的核心,今后将继续作为朝鲜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会长期存在,其对朝鲜外交走向影响深远。
“先军政治”;朝鲜;外交;影响
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主席因心脏病突发而于1994年7月8日逝世后,其子金正日开始主持朝鲜党政工作,并成为朝鲜劳动党的最高领导人。在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朝鲜政治体制中,金正日掌握了劳动党的最高领导权,也就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而实际上,早在金日成逝世之前的1993年,金正日已经就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掌握了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并得到了军队的承认和支持。因此,掌握了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金正日奠定了牢固的政权基础,朝鲜也正式进入到金正日执政时期,*高连福:《东北亚国家对外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471页。并开启了“先军政治”路线。鉴于此,本文将对朝鲜“先军政治”路线推行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力图从中勾画出朝鲜式外交的基本轨迹,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朝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对朝政策提供参考。
金正日领导体制确立后,一直加强军事建设,并把军队作为对外政策以及维护国内稳定的基本力量和最重要的支撑点,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先军政治”和“先军思想”,最终达到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由此可见,“先军政治”是朝鲜对内、对外政策的基础与核心。根据资料记载,朝鲜的“先军政治”开始于1995年1月1日金正日对214部队所驻守的蟠松哨所的访问,特别是他作为劳动党总书记后首次公开活动即是访问了564空军部队。为此,朝鲜电视台发表了评论:“世界社会主义领导者金正日在当选后的首次公开活动即访问部队是史无前例的”。*[朝]《劳动新闻》1997年10月31日。而“先军政治”的具体表现是金正日每年对部队的多次访问。以1995年到2002年为例,1995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11次,其中7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63.6%;1996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36次,其中17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53.1%;1997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29次,其中18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62.1%;1998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49次,其中28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57.1%;1999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50次,其中25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50.0%;2000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42次,其中13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31.0%;2001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41次,其中19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46.3%;2002年金正日参加公开活动46次,其中18次是访问部队,访问军队次数占公开活动的39.1%。*资料来源于李教惠:《金正日现政权的特征》,首尔:统一研究院,第38页;转引自林福顺:《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六方会谈》,《学术探索》2005年第2期,第89页。从以上数据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朝鲜的“先军政治”,特别是金正日对于发展军事力量的高度重视。*林福顺:《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六方会谈》,《学术探索》2005年第2期,第89页。但朝鲜实行“先军政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
虽然冷战体制已经结束,朝鲜半岛局势也有所缓和,但朝鲜半岛仍处于冷战状态,特别是2000年韩国《国防白皮书》中继续强调朝鲜的军事威胁,强化韩美军事同盟。2001年3月20日,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称“朝鲜是头号敌国”。4月25日,韩国国防部长金东信在国会答辩时称“朝鲜是现实和直接的威胁势力”,应明确朝鲜是“主敌”。*巴殿君:《朝鲜内外政策的变化及其东北亚国家关系》,刘清才主编:《21世纪初东北亚地缘政治——区域政治与国家关系》,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因此,双方军事对峙未能改观,有时甚至出现紧张局面。由于长期经济困难,朝鲜军队除了在数量上超过韩国外,在尖端武器方面已无优势可言。在这一时期发生的朝韩冲突中,朝方大都损失惨重。1999年“6·15”事件中,*1999年6月15日,朝鲜和韩国在半岛西部海域的“北方限界线”地区因双方渔民渔业纠纷引发的海战。韩国轻而易举地击沉了朝鲜2艘军舰,并重创3艘。
随着朝鲜与韩国军事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驻扎在韩国半岛的3.7万美军,南北军事实力对比处于南强北弱的局面,朝鲜面临严重的外部安全危机。面对压力,朝鲜不惜一切代价优先发展国防工业,每年的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预算的20%以上,实行“全民皆兵”的战时管理体制,发展正规军达到120万人,全力推行军事优先于一切的政策,即“先军政治”路线。军事优先于一切就是“把力量优先投入到军队,加强军队方面力量的同时,在军事优先的原则基础上,解决革命与建设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军事优先是我们的基本政治方式,是引导我们胜利的万能宝剑”。*徐宪忠:《世纪之交的朝鲜半岛局势》,《国际战略研究》2001年第1期,第9页。2000年1月15日,朝鲜元旦社论指出,“重视枪杆子是所有部门首要的国事中的第一国事”。*[朝]《劳动新闻》2000年1月15日。2001年元旦社论中再次谈到,“军事优先革命路线是我们时代永远的战略性路线”。*[朝]《劳动新闻》2001年1月16日。此外,作为朝鲜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国际朝鲜友好协会网站刊登出许多有关“先军政治”的文章,如《在军事为重旗帜下奔向强盛国家的高峰》、《拉开以军为重的序幕》、《保卫和平与安全的军事为重政治》、《在重军的旗帜下建设强盛国家》、《先军是反帝、自主事业胜利之路》、《重军时代的伟大建造物》、《告全朝鲜民族书》、《胜利的历史将连续不断》。其中,在《在重军的旗帜下建设强盛国家》、《先军是反帝、自主事业胜利之路》、《保卫和平与安全的军事为重政治》三篇文章中写道:“今天建设强盛国家的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军事为重思想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革命军队作为主力军和支柱,全体人民学习军队的斗争作风和工作态度,不断创造奇迹。以军队为前导,有力地打开前进的突破口”。*巴殿君:《朝鲜内外政策的变化及其东北亚国家关系》,刘清才主编:《21世纪初东北亚地缘政治——区域政治与国家关系》,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先军政治”的推行与朝鲜自身变化、朝鲜半岛形势变化及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是朝鲜内部矛盾、朝鲜半岛矛盾和东北亚战略力量对比矛盾三大矛盾催生了“先军政治”。
第一,从朝鲜内部矛盾看,冷战后朝鲜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内意识形态、经济状况和对外关系,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困难重重,难以迅速恢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朝鲜体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协作关系瓦解,连年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使朝鲜经济形势恶化。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进一步加强对朝鲜的军事威胁,使朝鲜国家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作为“前苏联集团中唯一尚未对其封闭经济体制和政策作任何变动的国家”,*[韩]黄义钰:《朝韩经济启示录》,郭荣星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第27页。维护生存成为朝鲜的首要课题。朝鲜采取措施,加强意识形态宣传,维护思想政治团结,突出军队作用,加强社会控制,应对国际威胁,“先军”政策初见端倪。
第二,从朝鲜半岛矛盾看,朝鲜现有的国家实力与未来要实现的国家目标之间的矛盾在逐渐加深。对于朝鲜而言,“统一祖国”是其最重要的国家目标。祖国统一问题是“民族的至高无上的课题”,是“终止屈辱的殖民地历史,摆脱外来势力的支配,在整个半岛确立民族主权的问题”。要实现统一就必须把“共和国北半部”(指朝鲜)作为“民主基地”,以最快速度的发展来赢得与南方的比较优势,吸引南方的“民主势力”,并以更加强大的实力来应对“大国势力”。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不能统一,朝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军事化,其主要原因也在于此。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朝韩实力对比发生严重倾斜,要加强自身实力,继续谋划“统一”,朝鲜只得加强军事投入,借此来保证在综合国力上与韩国的相对平衡。
第三,从东北亚战略力量对比矛盾看,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突出的变化表现为“半岛原有的战略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安全机制尚未建立”。美国依靠强大的实力,对朝鲜施加全方位压力,试图通过控制半岛来确保东北亚主导地位。韩国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准备在朝鲜“体制崩溃”后“吞并统一”。俄罗斯实力锐减,不仅放弃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而且奉行对西方“一边倒”政策。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思想迅速膨胀。中国则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与韩国建交。朝鲜强烈反对的“交叉承认”成为现实,但朝美、朝日乃至朝韩关系却无从改善。所以,朝鲜成为东北亚战略力量对比失衡的“直接受害者”。
应该说,冷战结束之初,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主要表现在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或者说半岛矛盾的缓和。朝韩两国于1991年9月加入联合国后,双方先后签署了《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和《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在上述协议书和宣言中明确规定了“朝韩双方不生产、储存、使用核武器等”。然而,在朝韩关系取得进展之际,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半岛缓和进程夭折。美国国防部秘密制定了《朝鲜半岛战争方案》,还提出实现“武力统一”的“5027作战计划”。短暂缓和进程的终结,加剧了朝鲜对外部环境的悲观判断。1994年7月,金日成主席去世,西方纷纷预测朝鲜崩溃的时间表。
危急关头,金正日实行了“先军政治”路线。通过视察军队,主抓军事,金正日增强了军民共渡难关的信念,同时顺利继承国家领导权。1997年,朝鲜宣布结束“艰难行军”,开始“强行军”。到2000年,朝鲜国民总收入虽远未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最高水平,但“朝鲜人民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对‘艰难行军’进行了最后的冲锋”,*[朝]《劳动新闻》2001年1月1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好转。
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好转,在1998年9月第十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中,朝鲜提出了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战略。该战略延续着自主自立的战略目标,其核心在于维护体制,动力在于思想政治,基础在于军事力量,关键在于发展经济。朝鲜在1999年元旦社论中,进一步提出:“要在不远的将来建设思想、军事、经济各方面具有最强大威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朝]《劳动新闻》2001年1月1日。由此可见,朝鲜已把依靠思想和军事威力建设成为经济强国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强盛大国”概念的提出,既是朝鲜“艰难行军”阶段的结束,又是朝鲜“第二次千里马进军”的开端。这一时期,金正日明确提出朝鲜劳动党的政治是“先军政治”,朝鲜的基本路线是“先军政治”路线。
“先军政治”已经得到了理论上的完整阐释和政策上的坚决贯彻,成为一整套国家发展战略。关于先军思想,金正日明确指出,“‘先军政治’是我们的基本政治方式,是带领我们革命走向胜利的万能宝剑”。对此,朝鲜新闻媒体发表社论,“‘先军政治’是在军事先行的原则下,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把军队树立为革命的支柱,推进整个社会主义伟业的领导方式”。*[朝]《劳动新闻》1999年6月16日。概括起来说,“先军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革命与建设的推动力在于军事,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在于军队。“先军政治”政策主要体现为:军事先行,先军后工,全民拥军。具体而言,“先军政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先军政治”理论首先强调革命与建设的推动力在于军事,视军事为第一国事。这意味着在制定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和政策时,把重视和加强军事看作是必须放在头等位置的重要工作。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键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大小,因此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鉴于此,加强国防力量,是举国事业。依据朝鲜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目标,朝鲜认为“靠枪杆子才有革命胜利,才有国家和民族的自主独立与繁荣富强,这是革命的原理和规律”。
“先军政治”理论还强调,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在于军队。“军队就是人民,就是国家,就是党”。*[朝]《劳动新闻》1999年6月18日。因此,以革命军队作为骨干和主力推进革命和建设,这意味着把革命军队建设成战无不胜的强军来保卫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依靠革命军队的革命气质和战斗力大力推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其目的在于:建成社会主义强盛大国,以此来保卫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进而在反美反帝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苏东剧变时,共产党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给朝鲜以深刻影响。因此,金日成特别注重军队忠诚的继承。金正日于1991年担任朝鲜军事力量最高统帅——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从而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威来掌管大政方针,逐步确定起“先军领导体制”。
1997年10月,金正日被拥戴为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指示,如“要把朝鲜劳动党建设成为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党”,“要把人民军建设成为比任何时候都更高地举起朝鲜劳动党旗帜前进的名副其实的党的军队”等,*[朝]《劳动新闻》1997年10月28日。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军政配合。1998年9月,新修订的“金日成宪法”把朝鲜“先军领导体制”法律化。新宪法规定了“国防委员会是国家权力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是总括性的国防管理机关”。*[朝]《劳动新闻》1998年9月20日。这一规定,明显提高了国防委员会及其委员长的职能和地位。《劳动新闻》对国防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进行了具体总结,“国防委员长的重要职责是统帅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总体,维护社会主义祖国国家体制和人民的命运,是组织领导、强化和发展国家的防卫力量和总体国力的国家最高职务”。*[朝]《劳动新闻》1998年9月20日。在政权机构的人事调整中,军事领导地位得到强化,从而在国家政治体制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保证军事发展。朝鲜进一步突出军人地位,“首次提出先军后工的思想”,把军人作为“革命的主力军”,置于各阶层之前。“在革命性、组织性和战斗力方面没有比革命军队更强的集体。”*[朝]《劳动新闻》1998年9月9日。
朝鲜所指的“革命军人精神”,按其媒体所表述的就是,“誓死拥护保卫领袖精神、枪炮弹精神、自爆精神”,“同敌人决一死战的无情斗争精神”,“不知还有不可能的攻击精神”,“敢于蔑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大无畏精神”等等。*[朝]《劳动新闻》1999年9月21日。其具体表现在“艰难的行军”、“强行军”时期,人民军战士在安边青年水电站建设中高度发挥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被金正日命名为“革命的军人精神”,称它为“全社会应学习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朝鲜的国家战略看,“先军政治”的两大目标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建设。因此,朝鲜在社论中一再强调,从政治思想威力到军事,都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国家复兴和强盛的基础,因此,当务之急是不惜一切代价提高经济实力。而人民军队作为经济建设的突击队,承担了大批重点工程建设。例如,军队中的“青年突击队”负责建设了安边青年水电站等重点大型工程,并参与了农业上规模宏大的土地平整工程,土豆革命和种子革命也随即全面展开,此外,军队还下矿挖煤,已解决电力严重不足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最费力最艰苦的战线上,军队树立了光辉的英雄业绩,*[朝]《劳动新闻》2001年1月1日。是金正日能够调动的最得心应手的而且是最可靠的建设力量。
朝鲜对外战略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在美国的对朝敌视政策没有实质改变的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核、导弹等手段都是朝鲜推进对外政策的工具。只有在国家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朝鲜才能做出国内外政策的调整。而军事则是达到政治目的一种手段。对朝鲜而言,保卫国家,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尊严,是“先军政治”最主要的目的,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满足了。*[朝]金明哲:《金正日和朝鲜统一之日》,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2011年12月,金正日去世后,其子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袖。从目前金正恩所实行的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以及外交战略来看,金正恩继承并发展了“先军政治”。其主要表现是在朝鲜劳动党第4次代表大会上将“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合并,而且正式命名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以此作为朝鲜劳动党的唯一指导思想。*《朝鲜劳动党章程序文》,[朝]《劳动新闻》2012年4月12日。这些都表明了金正恩继续固守“先军政治”基本路线不变已经非常明确。此外,金正恩于2013年4月正式确立了“经济与核武并行”的战略性发展路线。在2013年8月25日朝鲜“先军节”这一天,金正恩再次强调了继承先军思想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高举“先军”旗帜。*《让金正日同志伟大的先军革命思想和业绩永放光芒》,[朝]《劳动新闻》2013年8月25日。
作为朝鲜对内、对外政策基础与核心的“先军政治”,是朝鲜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同时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周边安全的考虑而制定的,也是金正日为了维持政策的延续性和政权的稳定性的需要。*林福顺:《金正日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六方会谈》,《学术探索》2005第2期,第89页。因此,可以说,朝鲜推行“先军政治”是其内外形势的需要。
虽然朝鲜这种凸显军事的手段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但朝鲜的首要目标是自身安全,并非是发动战争。正如朝鲜新年联合社论所说,“先军是祖国和人民的生命,是民族的尊严。我们今后也要把主体的先军思想和路线作为党和革命始终不渝的领导指针抓起来”。“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先军朝鲜自主尊严的象征,是实现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把重视军事当作强盛大国建设的基本战略的革命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朝]《劳动新闻》2001年1月1日。由此可见,“先军政治”对朝鲜外交走向影响深远。
第一,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增加筹码。一直以来,朝鲜外交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对朝敌视政策、驻韩美军的存在、美韩同盟及军演等等,都被朝鲜视为最大的生存威胁,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安全。因此,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如何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并赢得美国的尊重,进而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是朝鲜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在朝鲜看来,实行“先军政治”路线,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必要的手段。在“先军政治”路线指引下,朝鲜大打“核牌”,希望以此迫使美国对朝鲜做出让步,并给与适当的经济补偿。只有如此,才能摆脱美国的威胁和束缚,在与美国的博弈中赢取主导权,按自己的意图处理国际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朝鲜的影响力。
从金正恩上台3年多的表现来看,朝鲜依然坚持经济建设与核武发展“并进”的战略,固守“先军政治”路线不动摇,并多次表示要以军事手段(甚至是核打击)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挑衅行为。在2015年6月25日,即朝鲜战争爆发6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形容美国是“肥胖的丑八怪”,呼吁全世界汇聚力量砍断其“四肢”,*“四肢”指的是,亚洲砍断美国的右臂,非洲砍断左臂,中东砍断脚腕,欧洲砍断脖子。朝鲜将以“先军政治”为依托,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而一如既往地站在反美斗争的最前线。
第二,在半岛统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纵观金正日执政时期的对韩政策,从“统一三原则”到“祖国统一三大纲领”,再到“祖国统一三大宪章”,最后是“民族大团结五大方针”的提出,从中可以梳理出朝鲜对韩战略的基本思想,即在自主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实现民族大团结和统一祖国,也是朝鲜最重要的国家目标。但在统一过程中,朝韩双方都想获得主导权。在经济上,朝鲜已经处于劣势,因此,唯有在军事上获得突破,才能在未来的统一过程中争取主动。目前,朝鲜拥有正规军120万人,红色青年近卫军和工农赤卫队约600万人,并拥有居于全球之首的特种部队,达到了12万人,每年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25%。朝鲜对军事的高投入旨在与韩国的交往中主打军事牌,并达到军事上的威慑作用。正如朝鲜社论中指出的那样:“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先军朝鲜自主尊严的象征,是实现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把重视军事当作强盛大国建设的基本战略的革命立场是坚定不移的”。*《要使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今年成为彪炳祖国青史的历史转变之年》,[朝]《劳动新闻》2007年1月1日。金正恩上台以来,多次指出“先军政治”对于朝鲜的重要意义。例如,2014年11月,他在朝鲜第三次大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大会上明确指出:高举“先军政治”的伟大旗帜,不断提升军事实力,是祖国统一的需要,更是击退敌人挑战的需要。
第三,以小博大,打破东北亚地区力量均衡,进而影响该地区的战略格局。朝鲜半岛在地理上处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其西部隔海与中国相邻,北部与俄罗斯和中国交界,东部面对广阔的太平洋,彼岸即为超级大国美国,东南部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中、美、俄、日4个大国利益相互交错地带,因此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最为关注的“火药桶”之一,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而作为半岛国家之一的朝鲜,其一举一动不仅关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安全和发展,且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因如此,朝鲜施以先军对外战略,并大力开发核武器,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的东北亚地区,以小博大,以“核牌”打破该地区的力量均衡,通过显示本国军事上的威慑力量来加重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通过开发对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能够产生负面影响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引发矛盾,然后再把这些武器作为其谈判的手段加以充分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国家安全上的保证和经济、外交上的援助。*金祥波:《朝鲜对外战略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9页。
综上所述,作为朝鲜实现其内政和外交万能宝剑的“先军政治”,在金正日与金正恩父子的共同治下已经历了20年。在此期间,朝鲜一直在“军事优先于一切”的道路上前行,其军民比例世界第一。在朝鲜社会中,无论是最高领袖,还是普通百姓,均把“先军政治”视为国家及个体生存的一剂良方。“没有糖果能够生存下去,但没有子弹却不能够活下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鉴于此,笔者以为,除非朝鲜国内有重大的变故发生,否则金正恩政权固守“先军政治”的战略不会轻易改变,正如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社论中所言:“金正恩是朝鲜主体革命的伟大继承者,必然会遵循金正日将军的伟大遗训,坚持先军道路不动摇”。*[朝]《劳动新闻》2011年12月22日。金正恩本人也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在新的一年中,朝鲜要在加强国防力量和革命武装建设方面掀起新的转变,进一步彰显军事强国的巨大威力”。*[朝]《劳动新闻》2015年1月1日。此外,朝鲜还于2015年初发表了歌颂金正日“先军政治”伟大功绩的文章《蟠松哨所传送不灭功绩》,并由平壤外文书店重新整理出版了40余万字的《朝鲜的先军政治》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明确写道:“今天,全体朝鲜人民都拥护金正日同志的伟大继承人金正恩最高司令官的先军领导”。*周之然、杜白羽:《金家父子先军政治20年》,《环球纪实》2015年第4期,第72页。由此可见,“先军政治”作为朝鲜内政外交的基本战略,是其对内、对外政策的核心,今后,将继续作为朝鲜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会长期存在。
[责任编校:宋宁]
“Sungun Policy” and Its Influence on DPRK’s Diplomacy
JIN Xiang-bo
(SchoolofMarxismStudies,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concerns about the national security impelled the formation of “Sungun Policy” after Kim Jong-iI’s succession of Kim II Sung as the second president of DPRK. “Sugun Policy”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r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since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policy herein shows that it will be a long-standing national guiding ideology and deeply influence the diplomacy orientation of DPRK.
“Sungun Policy”; DPRK; diplomacy; influence
D831.25
1009-3311(2015)05-0009-07
2015-06-25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530号)
金祥波,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延边大学朝鲜半岛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