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减法切割在抽象雕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5-02-09 12:21吕绍藩
雕塑 2014年5期
关键词:泡沫雕塑创作

一、教学理念

“减”的手法:近百年里,在中国大陆艺术高校的雕塑专业教育当中,皆十分重视泥塑课程的教学,由于泥的特性注定了必须运用“塑”的手法,也就是重视“增”的手法,而忽视了“减”的手法的训练;本课程的创新与价值点在于运用“减”的手法对学生进行“抽象雕塑”审美与创作训练,运用电热丝对泡沫(20cm×20cm×40cm)进行减法切割。

本课程强调在教学中的互动原则,通过活跃思维,加强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互动(图1),更好地激活学生对抽象造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设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交汇,强调设计之上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要求学生掌握并利用抽象造型语言表达观念的能力,能够运用工具与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的

秉持培育学生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抽象雕塑”创作方法论及抽象造型表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抽象造型表达观念(concept)的能力,要求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和综合训练掌握空间(space)、形状(form)、重力(gravity)、张力(tension)、正负空间(NEG/POS)、比例(proportion)、尺度(scale)、对比(contrast)等手法的综合运用,活跃思维,加强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图2、3),对“抽象雕塑”有充分的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图4)

四、教学方法

教学课堂专题讲课、作品欣赏与分析,学生各阶段作业分析讲评及讨论,采用理论讲授和作业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阶段完成并组织学习讨论和作业讲评。

1.电热丝切割泡沫的操作步骤

①检查:检查切割机周围是否有异物,电阻丝是否完好。

②放物:将泡沫平放工作台上,并调节切割宽度,切割泡沫不得超过切割允许最大范围。

③通电:插上电源插座,调节切割宽度,左手握住泡沫右手缓慢匀速推动泡沫进行切割。

④断电:切割完毕,关闭切割开关,断开电源。

2.材料与工具(图5)

五、教学成果

1.学生参展、获奖作品(2009年至2014年)(图6)

2.学生课程作业展示(2009年至2014年)(图7)

3.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参观课程成果展(图8)

4.学生课程感想

黄海康:开始的几天里一直围绕着“抽象雕塑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抽象雕塑?”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老师给我们看的图片和讲解总让人感觉震撼、兴奋、好奇、迷惑,一时一头雾水,一时恍然大悟,或许这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啊。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课程给我感觉最大不同,就是前者需要不断地动脑,不断地推敲,反复地琢磨,动手时间却很少。而后者只要把对象的原始结构做到位就可以了,动脑时间很少。

白昕:这个课程是我来广美遇到的最纠结最累的一个课程,也是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训练我们的抽象造型思维,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发展,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开设的,在这个课程中学习到了传统课程学习不到的东西。我对老师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你们要将材料想成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不要切割拼贴,尽量不要浪费。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雕塑家必须拥有的素质,教会我们有效地节约成本,充分利用材料。而我做泥塑的时候不会认真考虑作品的尺寸,材料的多少。而现在,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也将这种思想在我未来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高荣荣:我非常享受这个课程。我看到很多同学,虽然现在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不成熟,但是他们都很认真,那讨论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的思想很活跃,都很有想法,只是还不懂得怎样去表达自己而已,我很喜欢那上课的气氛,大家热烈地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碰击再产生新的想法,感觉很开心,会让同学们在大家的讨论中,产生自己的想法。这个课程,让我想到团队的作用,一个团队很容易让人进步。

蔡志城:对于这个课程我是第一次接触,由一开始充满憧憬、兴奋到中途受到挫折再到最后的收获。这其中包含着快乐与痛苦,体验到那些成功的抽象作品是来之不易,是呕心沥血的过程。课程中大家都很认真、刻苦,特别是老师除了在上课时间,课余也回来帮我们上课,引导我们的创作思维,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老师,辛苦了。”经历过这个课程后,对以后的木雕、石雕、玉雕帮助是很大的,这都是减法雕塑,得想好了才能动手而且对那个度的把握也是特别重要的,还有就是对现阶段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可以与泥塑结合,在一些手法上,思维上都可以结合。

陈有春:没有学习这个课程之前,我们之前所做的雕塑都是泥塑写生,要么头像要么人体。知道了怎么观察,怎样加减泥巴做出一个作业,只需要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做出来就行;而抽象雕塑这个课程,是得先想好方案,比较崇尚极简主义,高度概括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还要有造型美、空间感和思想。并且是在一块尺寸限定的泡沫(20cm×20cm×40cm)进行减法切割。用泡沫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挑战,之前我们都是通过雕和塑来做,现在只能用雕的了,只能切掉不可加。所以下刀之前得想好一套可行的步骤,这样就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陈斯坚:初次接触抽象,运用抽象作为表现,表达自我的语言,起初确实令我哑口无言,没有诉说与表现的欲望,于是便是一周的一言不发,始终一刀没动。不过在积累了一定的视觉经验后,我便渐渐有了头绪,我慢慢能感受到抽象雕塑较之具象雕塑更为突出的方面,就是在表达个人感受上,抽象似乎比具象反倒更加准确,要想通过具象的人物表情,肢体动作来猜测作者想要变表达的感受似乎有所局限,例如你如何去猜测一个面无表情者的情绪,因为人类是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神态来隐藏情绪的,当一个人笑时也许是愤怒伤心。相比较之下,抽象雕塑能够直奔主题,畅所欲言,来得较为爽快而非委婉。

陈忠旭:虽然我们没具备大师们的艺术境界,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课程给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当然一开始我们总是打不开思维去设想抽象雕塑的方案,原因是我们深深地被具象的东西给束缚,我觉得我就是缺少这种扩散思维的能力。而老师的教导真的让我对艺术有了又深一层的认识。这个课程还有一点就是细心严谨的考验,因为泡沫不是泥巴,一刀切下就难以修复了,我觉得很是锻炼我们从小模型等比例地放大的能力。总之这个课程真的让我学到很多很多东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出来的。

赖昱颖:在还没上这个课程的时候,我通过同学知道了我们要接触的材料是泡沫,我感到非常无趣。雪白色的,无数大颗粒状的,体重轻飘的,只能以减法进行塑造。这都让我感觉迷茫与乏味。习惯了有适度柔软的泥,一下子很难适应泡沫。加上没有运用过泡沫,更让我觉得课程一切都是未知的。上完了理论课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课程。这是一种空间的体验。老师常说:“你看到的这个面是这样子的,但是它的背面或者是侧面,有一百种可能性。”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雕塑。雕塑是一个“面面观”的艺术,不仅要正面好看,侧面、背面都需要有看头。这跟我们之前上课,老是喜欢做泥塑的正面,有很大的差别。它更讲究的是一个大的整体……造型制作过程有无数的困难围绕着我们。在最后作品完成的时候,内心的那份狂喜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我喜欢这个课程,它能让我释放内心。

梁毅华:抽象雕塑是我们在接触雕塑学习过程中,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来与作品融合的一个课程。所以我们在上这课程的过程中是很兴奋的,但也不乏一丝畏惧。兴奋是因为具有新鲜的课题和可以接触不同的材料,还有就是可以用自己个人的想法直接做出想要的抽象形态。畏惧是因为时间很紧凑,方案的冲突与制作上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推敲,怕把材料糟蹋了。但我们还是很乐意沉迷于推敲这材料的运用,课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体会到同学们有很强烈的个人意识。虽然材料有限定,但我们内心的想法还是如此沸腾。课程中老师提到过放射性思考方式,反向思维和跳跃性思维。说过这种放射性思考对于策划的设计是很有利的,一来对于从点到面的周全扩展很有帮助,二来对于这样不断地锻炼后产生的脑力扩展和联想能力的扩展也很有帮助。在课程中介绍了很多可参考与学习的书籍,还有介绍了很多出名的艺术家作品和老师的个人优秀作品,受益匪浅。

林恩超:想做好一件抽象雕塑绝非易事,它和作者的造型能力、审美、性格、经历、眼界密切相关,学了这个课程之后,我感觉一件优秀的抽象雕塑作品大都来之不易。抽象雕塑的创作难度大多体现在构思上,要想创造一个简洁耐看又富有精神内涵的抽象造型,是要经过很多考究和推敲的。这个课程在观念上开阔了我的视野,技术上也让我学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只有减法没有加法,这对以后木雕、玉雕和石雕等材料的创作很有帮助。这个课程收获很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很多,希望以后能多些这样的课程。

刘键熹:上美院一年多,最累最纠结就是这课程,但也是收获最多的课程。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抽象造型艺术,以全无概念的心态进入这个课程。经过两节理论课,开始懵懵懂懂地去想方案,思维老是打不开。想方案实在辛苦,连睡觉都在想,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想出的方案还频频被老师否定,已经有点崩溃了。做最后那个方案时心里已经到了老师如果不再敲定方案就不做的那种无奈的地步了。还好,老师没否定方案,帮我切了一刀,效果立竿见影。原来抽象艺术是这么的有魅力啊!只抽取我作品里面最精华的部分,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就行,不像具象艺术局限性那么大。虽然到现在我对抽象雕塑还不是全然了解,但在这过程中,在经过跟同学的思想碰撞和老师的指导下,使我打开了观看事物的角度,我想这对以后的创作多多少少会给我们增加点灵感来源。

王饶军:通过这个课程,我有3点想法。一、要创作,就必需要有个好的想法和出发点,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二、要有过硬的手头功夫,包括各种制作,对各种材料的熟悉,以及制作过程,如果只有想法,但是做不出来表达不出来是不行的;三、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艺术涵养,阅读也好,看展也好,观摩也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

肖国洪:我上了这个课程,就感觉自己的大脑又开了一扇窗,对于抽象雕塑也有了不会像之前那样陌生的体会。在课程里,我感觉到了很多同学对专业的热爱和努力。我当然也不能落后,不断前进。现在我对身边的事物更加的敏感了,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人们无比的智慧结晶。抽象雕塑的本质就是将复杂的简单化。这句话意义重大啊!这门课程使我对抽象雕塑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抽象雕塑太有趣了,我太爱这个专业了。很感谢老师的教导,真的!

肖伟德: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抽象雕塑”的乐趣与魅力,同时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认为这一次的课程,我们整个班都表现得非常好,很多同学的作品都让我眼前一亮,做的非常好。在最后与段老师和吕老师的合影,让我感到异常的温馨。还有辛苦了吕绍藩老师在炎热的太阳下为我们每个同学的作业一一拍照,真的是辛苦了,感谢老师的循循教导。

谢道靖:经过两个星期的日夜劳作,看着泡沫从零到作品最后完成,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都会为之自豪和兴奋的。因为我们是初接触抽象雕塑,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怀着无限的激情与无尽的想象力,对着材料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正因为我们没有压力也没有负担,才能使我们的创作灵感在一星期之内得到极限的爆发。因此每个同学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品位和特征,我相信这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体会到的以及领悟到的比以往还要多,因为老师开放的精神以及宽容的态度,使我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品最终成绩如何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灵感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体会到用心去制作或者打磨一件作品所需要的毅力,知道对待雕刻时应该保持的那份专注与严谨,这些对我们以后的雕塑之路都是很重要的。这么快就要与老师作一次暂时的惜别了,学生万感不舍,感觉雕塑系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老师都那么尽心尽责,每个老师都那么大公无私,使晚辈增添了勇往前行的决心。

徐晓彬:一件好的抽象雕塑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时间来慢慢的推敲,给人想象的空间。课前的方案和工具准备还有与老师的讨论都是必不可少,这样让学习的气氛更加活跃,大家的热情更加积极。从各种不同的方案能感受到大家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方向,能拓宽我们的想像。好的抽象雕塑作品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抽象雕塑,一开始无从下手,所以课前老师的PPT讲解和在网上查阅,让自己越来越了解抽象雕塑制作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也让我对其产生兴趣。老师授课的活跃对我们做出一件好的作品起了很大的作用,给予我们一些好的建议和帮助,通过这个课程让我感受到另一种学习的方式,很是收获!

赵攀:抽象雕塑课程将要结束了,虽然时间短,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很多平时在泥塑课程中学不到的东西,这个课程很不错,它让我们切换到另一种思维去思考平时具象所无法表达的意象,可以说这个课程完全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对于课程的结束,我其实有些不舍,想想自己也许是喜欢上这门课了,不希望它结束。由于时间短的原因,我们的剩余时间真的不多,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大批的同学留在模型室,而且都工作到晚上一,两点,真的不是夸张,说真的同学们真是把这件事做了。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这时候应有的劲头。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内心感想:虽同是创作雕塑,但它让我换了种思维方式,也让我增添了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它也告诉我世界上美的形式真的很多,只要你懂得去发现它。

唐海鹏:从开始画草图和动手做模型到最后的造型成型,老师一直和我们保持着很好的互动,学的也很开心,尤其是在动手做那块泡沫的时候花了不少的心思和功夫,感觉时间很短暂却又是那么的深入与充实。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这种课程提供给我们来学习。

朱茂贤:经过这几星期的时间,让自己通过“抽象雕塑”课程完成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一件创作作品。之前对创作这个概念不太明确,然而通过学习,现在能够理解了。吕绍藩老师的PPT理论演讲课彻底地将我们的思维打开了,我认为思维的打开,在我们做抽象雕塑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老师对我的方案提的建议,一步一步地将之推敲出来,这个过程让自己觉得比较踏实,能够自己将作品的方案建立,小模型做出来后再推敲线条的流畅,让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我学到了在创作中必须注意的以下几点:1.草稿在自己观点上发展;2.小稿推敲形体;3.做小模型完善造型;4.把小模型放大做出创作。

朱威: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作品的本身,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学到了什么。我们开始思考抽象雕塑和之前具象雕塑的区别。慢慢开始对抽象雕塑有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它并没有之前想的那么简单。正如老师所说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应该是两条平行线。我想这个课程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启发我们去思考。从最初的感受到方案的形成,再到作品的完成我们始终在思考。

六、小结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泡沫”减法切割在抽象雕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经过笔者六年的教学实践,教学大纲、教案不断修改、不断提升,目前已经逐渐形成“抽象雕塑”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泡沫雕塑创作
巨型雕塑
废弃的泡沫盒
Jazz
我的破烂雕塑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写实雕塑
创作失败
自然雕塑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