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英
心力衰竭属于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即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随着科学的发展,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遇到洋地黄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时,非洋地黄类药物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非洋地黄类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等作用,通过调节病人的血压、体内的水盐平衡、降低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症状[1,2],适用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级及以上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本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心力衰竭病人使用新活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Ⅱ级以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按入院编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20例。纳入标准:①2013年6月—2014年1月住院病人;②年龄18岁~78岁;③NYHA分级Ⅱ级以上;④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排除标准:①急性心力衰竭病人;②伴有急性脑梗死病人;③伴呼吸衰竭病人;④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不足。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8岁~78岁(72.0岁±2.3岁);缺血性心肌病病人5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20例病人均有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情况。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3岁~78岁(72.5岁±2.2岁);缺血性心肌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例,Ⅳ级11例,20例病人均有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情况。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方法: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先给予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推注时间10 min,然后再按照维持剂量采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007 5μg/(kg·min)。具体配制方法:第1瓶使用0.9%氯化钠溶液50 mL加入0.5 mg新活素,轻轻摇动,保证药物充分溶解,药物均匀后抽取其中7.5 mL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为10 min,剩下的新活素以每小时2 mL~4 mL微量注射泵泵入,然后再以原剂量及方法配制第2瓶,以每小时2 mL~4 mL泵入。总量1 mg的新活素可以维持24 h~48 h,一般使用2 d~3 d即可。
1.2.2 护理 ①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需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掌握用药的浓度和速度,现配现用,以确保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药液配制剂量做到准确无误,因新活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收缩压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 k Pa)的病人在使用时应该慎重,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病人心率及血压,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变化,因为心率加快或者心律失常病人的血压有可能下降,应30 min观察记录1次,并观察病人全身症状和尿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防止意外发生。新活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因此病人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心电监护,从而及时了解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当血压下降时,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师,然后根据医嘱进行紧急处理。选择浅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和穿刺针,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是否有红肿、液体外渗,保证液体泵入通畅。不可在注射泵中加入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病情严重者给予吸氧,并做好吸氧记录及观察,监测指脉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同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以免发生意外时手忙脚乱,延误救治时机[3]。②常规护理:病人在发病后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服合适的卧姿,一般为平卧或者是高枕卧位,病情严重病人可以采用端坐位[4]。同时,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保证病人的床铺干净、整洁,让病人有一个轻松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协助家属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洗漱、大小便、翻身、饮食等日常生活,帮助病人进行肢体活动,从而避免血栓形成。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低脂,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多食水果、蔬菜等,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保证病人每天排便1次,有需要的情况可以使用缓泻剂。③心理护理:由于心力衰竭属于一种比较危险的病症,而且易患人群多为老年人,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和病人沟通,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2.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有2例病人收缩压降至100 mm Hg以下,停用药物后血压恢复正常。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比较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病人心脏功能突然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急性失代偿[5]。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心功能将迅速恶化,继而导致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处在急性失代偿期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以及心室负荷增加,血液中的脑利钠肽(BNP)浓度明显升高,脑利钠肽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心力衰竭时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张力增加,体内脑利钠肽分泌明显增加,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性代偿反应,脑利钠肽通过选择性扩张血管、利尿排钠、拮抗神经内分泌、抗心肌重塑等一系列作用,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而改善心功能[6,7],但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内分泌脑利钠肽有限。新活素是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药,是一种通过DNA技术合成的生物剂,由于与心室肌产生的内源性多肽有相同的32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和生物活性,因此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可有效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全身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状况[8]。该药采用DNA基因重组技术,以大肠杆菌为生成菌种制成高纯度冻干制剂,与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其作用机制也与内源性脑利钠肽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下降不明显。
综上所述,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疗效,适用于患有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呼吸困难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NYHA分级大于Ⅱ级。虽然新活素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剂量依赖性低血压,但药物减量后大多数病人血压可恢复正常。近年来研究发现,短期应用新活素未发现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临床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冯晓宁,苏红,闫璐,等.新活素在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1):1742-1743.
[2] 蒋劲松,陈伟芳.新活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2):201-204.
[3] 余碧清.新活素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9):224.
[4] 张晓芬,刘健,张彩霞.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2B):3254-3255.
[5] 张文博.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81-82.
[6] 熊小奇.新活素治疗4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5-36.
[7] Greener DT,Quill T,Amir O,et al.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J].J Palliat Med,2014,17(10):1115-1120.
[8] 毛拥军,张春华,刘松,等.脑钠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