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彬,陈永学,王清香,侯俊德,魏红芳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
喉罩全麻联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研究
杨晓彬,陈永学,王清香,侯俊德,魏红芳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
目的评估LMA喉罩全麻联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0例, 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和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1)、插管(喉罩)时(t2)、插管(喉罩)后5 min(t3)、拔管(喉罩)时(t4)、拔管(喉罩)后5 min(t5) 的SBP、HR及RPP(HR与SBP乘积)、用药剂量、复苏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实验组诱导、复苏时点SBP、HR、RPP的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较气管内插管全麻更加平稳,麻醉药物用量更少,苏醒迅速,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颈椎前路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喉罩;全麻
颈椎前路手术创面小、手术时间短,但牵拉反应强烈,围手术期循环波动较大。最初对呼吸、循环功能较好的患者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临床发现此类麻醉中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阻滞不良等情况。后来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但因患者常伴脊髓压迫、颈部活动受限等情况,插管难度和风险较大,同时也存在插管和拔管刺激引起循环剧烈波动等不良反应。喉罩(LMA)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气道,可以保持自主呼吸,或是辅助/控制呼吸,其对患者咽喉刺激较小,心血管反应轻微。笔者采用喉罩全麻联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0例,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食管返流性疾病,术前未使用抗抑郁类药物等。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0±11)岁;体质量(65±12)kg。实验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41±11)岁;体质量(65±11)kg。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长托宁0.5 mg、咪唑安定针2 m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HR、Sp(O2)、pET(CO2)。左上肢开放静脉通路,右侧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监测连续动脉压。对照组:静脉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全身麻醉。实验组:行术侧颈丛神经阻滞,即第4颈椎横突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5 mL行颈深丛神经阻滞,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扇形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8~10 mL行颈浅丛神经阻滞。待颈丛神经阻滞成功后,再行全身麻醉。2组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及次序为: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4 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1~2 mg/kg,待肌松良好后插管(喉罩)。对照组根据性别选择ID 7.0 mm或7.5 mm单腔管(Euromedical公司,马来西亚)行气管内插管,实验组根据体质量选择置入3号或4号双管喉罩(Laryugeal mask公司,英国)。喉罩置入成功的标准:双侧胸廓起伏一致,听诊双侧呼吸音清晰,气道压>20 cmH2O(1 cmH2O=0.098 kPa)时从咽部无气体漏出。2组均为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频率10~12次/min,pET(CO2)维持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靶控(Marsh模型)输注丙泊酚3~4 μg/mL复合1 L/min氧流量吸入1%~3%七氟烷,根据需要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0.05 mg/kg。当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5%~30%时,加快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或去氧肾上腺素20 μg,纠正低血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脉滴注,结束前5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所有操作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师实施,如插管(喉罩)超过2次,则此患者不计入本研究。拔管(喉罩)标准:患者神志清楚,肌力恢复,呼吸频率<24次/min,潮气量≥5 mL/kg,呼吸空气5 minSp(O2)不低于95%。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入室后10 min(t1)、插管(喉罩)时(t2)、插管(喉罩)后5 min(t3)、拔管(喉罩)时(t4)、拔管(喉罩)后5 min(t5)SBP、HR,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顺阿曲库铵、丙泊酚和七氟烷使用总量;观察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2.12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实验组t2、t4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术中顺阿曲库铵、丙泊酚和七氟烷用量比较 实验组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麻醉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患者清醒、拔管(喉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率显著多于实验组(P<0.05),咽痛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t1比较,P<0.05。
表2 2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麻醉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
颈椎前路手术位置高,难度大,而且有时需要患者能够在术中配合,因此对于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良好的患者经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手术,以使患者保持术中清醒。同时颈丛阻滞还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后来发现患者由于需颈平伸仰卧位,使气管和血管受压,术中如果牵拉颈动脉窦则有心血管不良反射事件发生的可能,严重者甚至可能心搏骤停。同时临床发现颈丛阻滞后会抑制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情况。为消除此类不良情况及患者紧张情绪,临床上常采用静脉辅助麻醉,以减轻以上不良反应,但又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
颈椎前路手术目前麻醉方法大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该方法能较好完成颈椎前路手术的麻醉,但气管插管、拔管过程中,气管导管对患者的强烈刺激常引起高血压、心率增快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躁动、呛咳等不良事件[2]。为减少该类事件发生,常需要增加全麻药用量,或应用一些局麻药、血管活性药等,以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3],但效果常不满意。
喉罩是目前临床麻醉领域对气道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突破。其放置简单、容易,置入时不刺激气管、支气管,对内分泌系统影响轻微,所以喉罩置入和拔出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患者能较好耐受,其临床应用正逐年扩大[4]。在颈椎前路手术中,与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经验不足人员气道管理的难度,保持麻醉诱导和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恢复期呛咳、躁动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苏醒更加舒适。同时使用喉罩比气管内插管所需的麻醉药量也减少,这不但可减轻患者,尤其是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肌松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使得不需常规使用新斯的明等拮抗药,患者也能基本保证术后肌松恢复、潮气量足够,轻松、安全的完成全身麻醉,同时手术间换台和患者等待时间,苏醒室恢复时间减少。从各方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
本研究实验组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循环系统能够保持相对平稳,且在术毕患者自主呼吸和各种反射逐渐恢复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均能保持相对平稳,表明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对喉罩耐受良好,有利于患者平稳过渡。而对照组患者由于喉镜、气管导管的强烈刺激,插管时、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并出现9例呛咳,8例躁动,而实验组无一例发生。喉罩仅对声门上部咽腔有刺激,较气管插管的刺激相对要弱,这可能是喉罩较双腔气管插管血压更平稳的机制。这一点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声门上通气易引起咽痛、声嘶等并发症,这可能与通气模式、罩内压力、操作手法等因素有关[5]。2组均出现1例咽痛患者,不能证明置入喉罩更多见。
总之,喉罩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使患者全身麻醉更加平稳,并发症更少,是一种经济、可行性高、安全性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李红云,董敏. 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4):595-596
[2] 侯艳华,张加强,孟凡民. 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乳腺全麻手术的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33-35
[3] Yorukoglu D,Alanoglu Z,Dick UB,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xtubation techniques in lumbar surgery:prone extubation versus supine extubation with or without prior injection of intravenous lidocaine[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06,18(3):165-169
[4] 王立中,胡小霞,常向阳,等. 食道引流型喉管Ⅱ与双腔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全麻患者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5):588-560
[5] 吴财能,罗艳,霞陈鸶,等. 不同声门上通气装置用于全麻患者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12):1494-1495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2.036
R614.2
B
1008-8849(2015)32-3627-02
20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