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效果观察

2015-02-07 03:5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全血椎动脉

王 浩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山东 荣成 264300)

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效果观察

王 浩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山东 荣成 264300)

目的 评价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口服,观察组采用基础方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全血流变学情况,2组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74 3,P=0.041 0),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较单纯使用氟桂利嗪更加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眩复宁;氟桂利嗪;眩晕症

眩晕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为功能性病变,主要由于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患者眩晕发作时会伴有头痛、视物旋转等[1]。临床上对于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多采取改善脑供血的药物治疗,如氟桂利嗪等[2]。中医药在治疗眩晕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重视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调控,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3]。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患者4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就诊的86例眩晕症患者,均伴有突发性的眩晕、头痛,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出汗、视物旋转及耳鸣等,同时排除由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占位、中耳及内耳感染、帕金森病、低血压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45~60(52.5±6.5)岁;病程1~6(1.2±0.8)年;梅尼埃病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9例,脑动脉硬化症6例。对照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45~60(52.7±6.3)岁;病程1~6(1.2±0.6)年;梅尼埃病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4例,脑动脉硬化症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081)10 mg/次睡前口服。观察组在服用氟桂利嗪的基础上给予本院自拟的眩复宁颗粒剂治疗,主要药物组成:天麻30 g,钩藤30 g,石决明15 g,龙骨15 g,牡蛎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12 g,杜仲12 g,女贞子15 g,山萸肉15g,夜交藤30g,生地15g,麦冬15g,天冬15g,甘草9g。肝火旺盛可加龙胆草9 g,菊花15 g,丹皮12 g,增强清肝泄热之力;如眩晕急剧、恶心,可加珍珠母30 g,竹茹15 g,生姜12 g,熄风止呕;如大便秘结,可加当归龙荟丸以泄肝通腑。 药物研成粉末,袋装,1剂/d,分2次冲服。2组患者均治疗45 d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应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型彩超,测量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使用重庆麦迪克公司生产的MDK-3200 AR型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监测全血流变学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4]。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同时的伴随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内未再发病或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伴随症状、体征部分消失,3个月内发病次数较原来减少20%~50%。无效: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同时的伴随症状、体征存在,3个月内发作次数减少不足2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74 3,P=0.041 0),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174 3,P=0.041 0<0.05。

2.2 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 2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

组别n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tP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452.8±0.22.1±0.121.00000.00004.1±1.13.5±1.52.16380.0332对照组412.7±0.32.4±0.25.32770.00004.2±1.23.9±1.11.18000.2415t1.83368.91650.40321.3986P0.07030.00000.68780.1656

2.4 2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 论

眩晕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产生眩晕的原因种类比较多,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比较多[5-6],其病变类型包括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而假性眩晕多属于功能性病变,可能由于脑供血不足、内分泌代谢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7-8]。眩晕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在临床上也比较普遍,多数患者除了眩晕症状外,还会伴随头痛、视物旋转等症状。西医在治疗过程中着重应用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显著。

氟桂利嗪是一类钙通道阻断药物,阻止钙离子内流,防治血管收缩,尤其是可以防止脑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有一定的选择性血管扩张作用[9],另外还对前庭有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10],临床上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耳鸣、眩晕等。但是氟桂利嗪单独应用对于眩晕的治疗效果仍然比较局限[11],而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增强疗效。中医药在治疗眩晕症上有独特的优势,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对患者进行综合调理,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12]。

眩晕症属于中医内科的常见病,临症中眩晕以虚证居多,但也可夹痰夹火,病位虽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引发眩晕;脾失健运,气血生化受阻,痰湿中阻,会导致眩晕、头重如裹等;肾精不足也会出现眩晕耳鸣等。总之,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眩复宁颗粒是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而来,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息风、安神定志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晕耳鸣等。方中天麻甘平柔润入肝经,养液平肝、息风潜阳,为治风之圣药,多用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诸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眩晕的发病与肝风有密切关系,而钩藤味甘性凉入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善治肝热风动之证;故使用此两味药为君,共奏清热平肝、熄风止眩之目的,用于治疗肝经有热、风痰上扰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耳聋耳鸣、视物模糊、手足震颤、烦躁失眠。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平肝阳、清肝热之功,为凉肝、镇肝之要药,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三药联用主要达到重镇降逆,安神止眩的目的。夜交藤性平无毒,味甘微苦,入心、肝经,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进一步祛风,安神;川牛膝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主要功效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川牛膝、桑寄生、杜仲三药联用补益肝肾,为治疗疾病的根本。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可以滋肾阴;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养阴滋肾;女贞子补肝肾阴,治疗肝肾阴虚,头昏目眩;山萸肉有滋肾养阴、补益肝肾的作用。另外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加减,肝火旺盛可加龙胆草、菊花、丹皮等,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专泻肝胆之火,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菊花入肝经,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该品既能清肝火,又可补充肝阴不足,两药合用,增强清肝泄热之力;如眩晕急剧,同时伴有恶心等症状,可加珍珠母。竹茹、生姜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如大便秘结,可加当归龙荟丸以泄肝通腑,软坚散结,用来治疗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最后再联合氟桂利嗪,中西药合璧,共同治疗眩晕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脑供血和血流变学指标,对于患者整个脑循环的血流改善都有调节作用。中药可能是由于发挥了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在氟桂利嗪扩张脑血管的同时,适当地增加脑血流的供应,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最后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证明2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时安全有效,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眩复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较单纯使用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疗效更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1] 杨燕珍,黄静辉,王少贞,等. 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399-400

[2] Nitin Dubey,Naziya Khan,Dinesh K. Jain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domperidone and flunarizine in combined tablet dosage form using RP-HPLC method[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2,24(10):4665-4667

[3] 邵国锐. 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30例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1):64;113

[4] 李万兵.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91-692

[5] 张台明,李金荣. 灯盏花素联合复方氨基酸治疗眩晕症55例临床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76-77

[6] 沈新秀,祖军,魏叶,等. 红花注射液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24;1488

[7] 牛金美,石玉兰. 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86-1787

[8] 陈冬生,杨光,郭丽,等. 平台检测诊断和中西结合治疗眩晕516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868-1869

[9] 韩易,郑成. 中药通络饮联合氟桂利嗪预防脑梗死再发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79-3480

[10] 张桂娟,顾能荣,何平,等. 氟桂利嗪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3):312-314

[11] 徐英敏,张大伟,蒋士卿,等. 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35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281-282

[12] 吴子明,张素珍. 神经耳科学相关的常见血管源性眩晕的诊断[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83-85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2.027

R255.3

B

1008-8849(2015)12-1324-03

2014-05-10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全血椎动脉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