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兵
学点孙子兵法 少犯低级错误
雨 兵
Learning the Art of War to Avoid Making Stupid Mistakes
前年,从网上看到中国一位军方领导人访问美国西点军校,在赠送了《孙子兵法》等书籍后,说了一句至今被引为笑柄的话:“《孙子兵法》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列队欢迎的西点军校学员发出一片笑声。近期,热播电视连续剧《红高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侵占高密的日本司令官塚本问“苦肉计”是什么意思,“中国通”野村解释说:“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三十六计著作中的其中一计。”显然,那位中国军方领导人和《红高粱》的编剧、导演,都没有真正学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或是对其一知半解,因为《孙子兵法》中根本就没有“三十六计走为上”那句话,《三十六计》也不是孙武的著作,他们在大庭广众面前犯的这个错误实在是太低级了。类似这样的情况社会上并不少见:有的认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研究孙子兵法就是研究怎样“斗心眼”,怎样施展“诡计”,怎样运用“潜规则”,似乎孙子兵学成了“厚黑学”;一些生意人学孙子兵法就是想学点“诡道之术”、“赚钱智慧”;也有的片面理解《孙子兵法》,认为这就是一部专讲“不战而胜”的兵书。如果这样简单化、片面化甚至庸俗化地认识和解读孙子兵法,又怎能不犯低级错误呢?
学点孙子兵法,最起码不至于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应该说,《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兵书,但它们不仅产生的年代、篇目结构、字数等大不一样,很重要的是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文献价值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兵书。它虽然产生于2500年以前,却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最高水平。其作者孙武,字长卿,又称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被后人称为“兵圣”,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初。孙武背井离乡从齐国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向吴王阖闾献上《孙子兵法》“十三篇”。经吴宫教战,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将军,从此纵横沙场,为吴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孙子兵法》以“十三篇”、六千字左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科学体系。全书以“国之大事”、“制胜之道”、“谋略之策”、“和平之梦”、“哲学之光”等,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治军良策;该书思想深邃,逻辑缜密,结构严谨,从而超越时空影响深远,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曹操在《孙子略解》后序中写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写道:“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明人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毛泽东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可见,《孙子兵法》的价值、作用和历史地位之崇高。
然而,《三十六计》,虽然属于“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之作,但充其量属于“对战之策”①《三十六计·原跋》写到:“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权宜之计”,“相对于《孙子兵法》之无与伦比的兵学理论体系,它仍然只是‘诡道’学说的‘子系统’”②谢祥皓 谢德著,《孙子兵法十日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8页。。此书列计36条,“总说”加“解语”总共不到700字,原系手抄本,1941年发现时,只有题下注“秘本兵法”四字,无撰人,无时代,历代兵志又未见著录。根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推断,作者为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虽然《三十六计》具有短小精悍、简洁明快、要言不烦、便于流传等特点,但也存在分类不当、交叉雷同、表述不准、某些内容负面影响大等不足。其思想性、逻辑性、文字功夫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远不及《孙子兵法》。但由于《三十六计》的上述特点,加之善于以喜闻乐见的成语、俗语概括兵家思想,把《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兵不厌诈”思想具体化、通俗化,且引案例以说明之,这就使得其兵学普及读物色彩异常鲜明,不少出版物把二者并列在一起。这就造成一些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原文的人,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难怪有的网民诙谐地跟帖评论:那位访问美国西点军校的军方领导人也算是无意泄露了“军事秘密”,他把中国军方高层人士不读老祖宗兵书的“天机”泄露了。据中新网纽约2013年11月7日(记者韩胜宝)报道:在美国《孙子兵法》被英文翻译成《战争的艺术》。在西点军校博物馆的书店里,记者看到林林总总的军事书籍,其中就有英文版《孙子兵法》,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点军校学员都知道《战争的艺术》这本书,许多人买过这本书。给记者介绍情况的西点军校老教授对《孙子兵法》精髓的理解也很独特:中国孙子的伟大之处,就是“用智慧打仗,用谈判尽量避免打仗,用实力让别国不敢打仗”③www.chinanews.com/mv-2013.11.7。外国人这样看重、阅读和理解《孙子兵法》,应该激起我们国人尤其是军人学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等优秀传统兵书的热情,真正弄清楚类似“孙子兵法不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不是孙子兵法”这些基本的常识问题,否则,犯低级错误的事还会在所难免。
学点孙子兵法,最起码会明白向《孙子兵法》究竟学什么。即便是像《孙子兵法》这样顶尖级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其内容在现代社会也不可能复制和效法。那么,向孙子兵法究竟学什么?孙子文化研究究竟要向人们传递什么?应该说内容是多方面的,当前需要弄明白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围绕提升战略思维开展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学术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认同,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战略思维。如孙子提出的“兵以利动”的战争理念;“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国治军方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以正合,以奇胜”、“择人而任势”的用兵谋略,等等。这都是一种立足于国家大战略和完全主动作战的军事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产生在以武力争天下的年代,而它却能够强调尽量避免用流血来达到战略目的,提出“以小破求大全”、“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等思想,其核心是进攻战略的非攻原则,这是战略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完美的境界。现在有一种奇怪现象,外国人研究《孙子兵法》往往是研究战略思维,研究大谋略大智慧,而国内一些人却在那里研究《孙子兵法》的具体谋略、权宜之计。孙子在《形篇》曰“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我们学习研究孙子兵法,首先就要培养战略意识、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面对变革的时代和改革攻坚的形势,坚持着眼政略谋划战略,放眼全局谋划局部,立足未来规划眼前。二是围绕提高国防素质开展学习研究。一部《孙子兵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国家安全法》。因为在春秋战国之交,全民皆兵,打仗是职业,军队和国家密不可分。所以,孙子开篇即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语道破了“兵道”与“国家安全之道”的内在关联。《孙子兵法》的主旨,是重视国防建设,搞好备战,时刻准备打仗,强调只有“上下同欲”强兵尚武,能打仗、打胜仗,才能有效地遏制战争,赢得和平。孙子主张,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考虑问题的基点寄托在敌人不进攻上,而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也并非提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也不是抛弃兵战,只靠“谋略”来“屈人之兵”。事实上,备战才能止战,能战方能言和,依靠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使敌人无懈可击,只有“以虞待不虞”、“恃吾有以待”,才能做到“不战而胜”。如果在这方面学反了,研究偏了,就要犯极大的错误。三是围绕掌握唯物辩证法开展学习研究。凡读过《孙子兵法》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部务实性、适应性、哲理性很强的兵书。像作战用兵要遵循“依‘道’而行、顺‘势’而为”,“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客观规律;要运用“利害”、“形势”、“虚实”、“奇正”、“常变”、“久速”、“迂直”等重要范畴的思维方法,达到“先胜”、“易胜”、“全胜”之目的,等等,都是孙子哲学思想的反映,把这些学通了,弄懂了,应用了,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等,都是很有帮助的。总之,我们要从孙子兵学文化中获取和传递积极向上、引领风尚的正能量,如果学习和研究后传递的是消极灰暗、似是而非的负能量,那又是犯了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学点孙子兵法,最起码不会把对敌作战的“阴谋诡计”用以对付自己人。大家知道,孙子是“谋略”大师、智慧的化身。《孙子兵法》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兵者诡道”、“兵不厌诈”,特别是孙子的“诡道十二法”确实充满了“阴谋诡计”,以至于被《三十六计》借用、发展乃至流传。但是,孙子的“诡道”是用来指导战争的,是专门对付作战中的敌人的。“智慧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滥用智慧的人们和迫使人们滥用智慧的环境”①《大众日报》2014年5月21日,陈炎文《善谋的孙武》。。从历代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到生意场上的坑蒙拐骗,再到人与人之间的心怀鬼胎等,都看到了“诡诈”的影子。这可能是孙子始料不及的。马克思说过:“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要是有人学了点《孙子兵法》,就把它讲的用于战争中的“阴谋诡计”,用于正常的人际关系;把对敌作战的“兵不厌诈”,用以对付自己的同事、顾客、亲朋好友等,那就是亵渎、歪曲了孙子兵法,甚至是对孙子兵法的反动。如果孙子有知,也会懊悔不已,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当然,这种怪圈和现象的出现,也怪不得孙子,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反映。当竞争得不到在公平、合理、正常情况下展开的时候,人们便求助于变幻莫测的谋略手段了。我们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必须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但同时又必须剔除其糟粕。学习孙子兵法,一定要找准“谋略”、“智慧”的位置,切不可把“诡诈之术”到处乱用。
(责任编辑:周淑萍)
2014-11-19
雨兵(笔名),山东孙子研究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