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军 范杨文灿
在交流与竞技中绽放魅力
——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侧记
文/陈 军 范杨文灿
2014年10月20日,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开幕。在历时6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省10个少数民族县(市)、4 所高校、14 个市(直辖市)和1个林区共29个代表团16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角逐出83个一等奖、218个二等奖、279个三等奖。这次比赛可看作是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热身赛。在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陀螺、蹴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4个湖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发展态势依旧良好,其中在往届比赛中有着骄人成绩的高脚竞速优势依然明显。
在湖北恩施,有一支被称为“恩施土家神马队”的高水平高脚竞速运动团队,其队员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24岁。这个队曾受邀到南京电视台参加电视录制,在电视上向各地观众展示踩走高脚马。团队教练孙传清,现任教于恩施小渡船中学,曾多次担任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的裁判长。这次比赛,他培养的队员拿下了4项冠军。
孙教练从小接触竹马,有着多次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带队训练的经验。1999年开始研究高脚竞速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2002年,带领队员在恩施市举行的第五届省民族运动会上,囊括高脚竞速项目的金牌。他的运动员曾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拿下4金的好成绩。
在常年发掘高脚竞速人才、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孙教练发现高脚竞速存在关键性的技术要领,经过反复研究,他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团队的训练方法。
孙教练常对队员说:“我是你们的服务生,我不是教练。我是你们的医生,我不是教练。”队员衣食住行、运动损伤、训练计划,他样样上心。“医生就是看病的,一个队员哪些地方有问题,我把它认为是一种‘病’,去研究怎么治。”采取这种方式,孙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不足和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引导队员按照计划训练,将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项指标一个个落实到位。“只有经过常年艰苦训练,才能达到高度的‘人马合一’境界,这是高脚竞速奔跑取胜的关键。”
目前,湖北高脚竞速女队以陈芬为主力,一支独大。男队则整体实力更强,此届省民族运动会上,恩施队获得男子高脚竞速100米、200米冠军。孙教练说,男队至少有两人以上都具备冲击全国金牌的实力。明年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的目标是 “保三争四”,保证3个一等奖,力争摘取4个一等奖。
“嘿咿……!”一阵嘶吼,响彻全场。10月23日上午,在此届民族运动会陀螺赛场,正在进行的是男子单人决赛的角逐,只见一位青年运动员成功用“大力打法”绝杀下对手的陀螺,顺利拿下4分。
1994年,陀螺项目由云南引入湖北。一般有三种打法:第一种是“大力”打法。三步助跑,使劲将对方陀螺“砸”出边线。这种打法和陀螺发生地云南的打法最为相近。第二种是“通”。比“砸”力量小,陀螺平着放出去,把对方陀螺挤出旋放区,北方天津等地以此打法为主。第三种是“吊”。把陀螺抛吊到对方陀螺旋放处,这种打法力量小,以准度取胜,稳定性强,但得高分可能性不大。为保高分取胜,经各地教练不断训练摸索和赛场实践,后两种技术逐步被各队淘汰。目前,大多全国打法较先进的队伍,均采用“大力”打法比赛。
“我的技巧就是‘绝杀’,人家打出3分的时候,我用4分去‘绝杀’就能赢。”王超是咸丰县电力系统的职工,1995年第一次参加全省民族运动会,曾多次代表湖北省出赛,是湖北打陀螺时间最长、参赛次数最多、资历最老的运动员。他曾见证湖北陀螺金牌零的突破——1999年在拉萨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咸丰的冉秀莲为湖北第一次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拿下竞赛项目的金牌。王超感叹:“现在湖北民院的运动员年轻有冲劲,实力很强,我们男团、女双每次冲进决赛都被他们拦截住了。”
从2014年省内各项赛事的成绩高低、金牌走势各方面来看,湖北民院陀螺运动员成长趋势强劲。本届省民族运动会陀螺裁判长刘学哲介绍:“这次比赛老牌强队依然很强,但民族高校的成绩上升得也很快,已经领先于像恩施、长阳、五峰等老牌强队很多。”2006年,湖北民族学院把握承办第六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的机会,修建了4片专用陀螺场地,为学校运动员训练提供了保障。
陀螺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提升了,竞技水平提高了,心理素质也趋于稳定。刘教练预测,如按计划组织运动员训练,在明年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湖北陀螺项目至少能进前三名,甚至有望冲击金牌。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专业大二学生陈芬,是本届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女子100米、200米冠军得主。早在2005年,她就被在农村中学支教的孙传清教练发掘培养,曾在全国、全省各大少数民族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谈到陈芬,湖北民院体育学院教授向政赞赏有加:“这个孩子训练中总是 ‘轻伤不下火线’。100米平跑速度有12秒9左右,踩高脚却能跑出12秒5,做到了高度的‘人马合一’。”
除了选才,各方重视、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到大学,常年不间断训练是这几个项目的优势所在。
高脚竞速种子选手、武汉体院学生孙先锋,曾就读于恩施市第二高级中学。在这所中学,高脚竞速等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汪涛是湖北民院护理专业的学生。高中时,开始从事板鞋项目的训练,技术动作过硬。和汪涛情况类似的运动员还有陀螺选手、湖北民院大三学生严定娇,中学开始接触陀螺,如今在队里可算是个“小教练”,常协助教练帮助新进队的运动员适应训练。
“现在整体水平较高,胜负往往就是关键的一脚球。”蹴球裁判长张来成介绍,“许多中学都很重视民族体育,依靠各校体育老师挖掘人才,从中学开始训练培养。基层抓得紧,我们的队员都在中学练习过一段时间,有的球龄甚至将近10年。”湖北在全国蹴球项目中有比较优势,每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都有金牌进账。
目前,湖北在恩施市、巴东、宣恩、鹤峰、五峰、长阳和湖北民院、恩施州职院、中南民大、武汉商学院等地区和学校,都设立了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恩施市代表队43岁的陀螺老将郜丰俊,2001年开始接触陀螺,是当时恩施市学习陀螺较早的运动员。他比赛经验足,心理素质好,曾代表湖北参加过多次全国民族运动会。这次,他的夺奖之路被一位无名小辈中途拦截。赛后他感慨道:“年轻人已经上来了,他们成绩稳定。”郜丰俊坦言,相信年轻人足以担起代表湖北出战的重任,以后他将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培养新人上,从初中选苗子,在基地培养,向上输送民族体育人才。
与郜丰俊不同,湖北民院学生唐登发毕业后作为专业人才被地方学校引进,专门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在基层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被大家称作“大器晚成”的陀螺运动员黄朝刚。在参赛运动员中,他年纪不算小,训练时间不算长,但进步比较快。备战2013年州运会和此届省民族运动会,一共仅花费了70余天集中训练,就代表宣恩参赛,获得了男双二等奖、男团三等奖。2009年,鹤峰县挂牌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这年黄朝刚从湖北民院毕业到鹤峰二中当体育老师,任教期间他兼任学校陀螺教练。说到经验,他毫不吝言:“做教练带运动员出去打比赛看得多了,现在自己练也就顺了。”
在赛场上,运动员努力拼搏收获了掌声与殊荣;繁华散尽,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爱仍常驻心头。
湖北省民宗委文化宣传处处长朱建昌表示,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可观。民族传统体育将薪火相传,湖北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大有可为。秉持着对民族体育的热爱,湖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将迎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