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勾心斗角;我们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蝇营狗苟。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写诗,或者一定要用特定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背诵唐诗、浅唱宋词是一种诗意;抬头望月、低头听风是一种诗意;市井喧嚣、家长里短也是一种诗意。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
在学校里,你也有过躺在草坪上看白云飘过的时候,也有过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发呆的时候,也有过在黑夜里被教室的灯光所感动的时候,也有过春天看枯草泛绿、秋天叹秋风落叶的时候,也有过枕靠在床上就着昏暗的床头灯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舍不得放下的时候,那你就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在工作中,你也有过在办公桌上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细心养护的时候,也有过抬头眺望夕阳正慢慢地下到山的那一边的时候,也有过轻轻哼唱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放松心情的时候,也有过喝上一杯咖啡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飞的时候,那你也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这样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很多人陷入世俗事务的纠葛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中一样,除了痛苦的挣扎和绝望什么都没有。而懂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搏击大海、劈波斩浪的快感。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总能够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间。不信?你暂时放下手中枯燥的教科书或烦琐的工作,轻轻闭上眼,侧耳听一下,也许微风正从窗外吹过,而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风中浅唱低吟……
诗意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留出一些空白。“留白天地宽”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格言。就像一幅画得太满的画不会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样,充塞着各种世俗事务的生活也不会给人留下太多的诗意空间。我们需要留白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活得更加从容,才能释放种种压力达到内心安宁的平衡,而只有内心安宁的人才会拥有欣赏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眼睛,才能进入诗意的生活状态。《圣经》描述上帝在一开始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表面上看比上帝还会生活,其实不然。我们常常用这两天的时间更加拼命地学习或工作,拼命地联络或应酬来构建所谓的社会关系,往往疲惫之感比工作的五天还甚。
因此,请从这一刻开始,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关掉电脑和手机,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把脑子里令人烦恼的世俗事务驱逐出去。然后,再睁开眼看一眼窗外的天空,想象一下城市之外的大地,那里鲜花正在盛开,河水正在奔流,百鸟正在歌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在等待着你,等你去寻找一种诗意的生活。
(摘自俞敏洪的博客,有改动)
作者以行云流水之势倾泻心灵中的诗意,以及对诗意生活的诠释和渲染。作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这两句话犹如明灯,为心灵蒙上灰尘的人们指明方向。前一句提醒我们,心中要有更高更美的追求,那就是诗意的生活。后一句,朴素中蕴含着更为深刻的道理,要将“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的情感”,这其中离不开“奋斗”二字,作者启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换个角度来理解,当我们抱怨生活、抱怨命运的时候,我们已经将目光投向别处,我们抛弃了看似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我们的情感与现实生活有了脱离,所以,很多人因为缺少了“升华”这一关键,而永远背离了诗意的生活。可见,脚踏实地,谦卑地过好每一天,是诗意生活的第一步。
当我们找到生活的轨迹,昂扬地站在人生起跑线上的时候,“拼搏”便是我们日夜不停的状态。为此,作者又言词切切地提醒我们,不要把名利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要多欣赏生活的美好,从而滋养自己的内心,要善于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要多为生命留白,让内心安宁,从而进入诗意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有能力让心灵的圣地开满鲜花。
请你从烦琐中走出来,再缓缓地步入诗意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