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新 葛 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帝闵之。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诚不至尔 诚:实在
B.而登喜其迁善 迁:改变
C.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 故事:按照旧例
D.讫事诣狱 讫:完毕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B.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C.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D.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期间,为学校争取原有的田舍,任期结束后,士民乞丐都让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他请求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放在州学中。
B.高登被授官静江府古县县令,上任途中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有人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被诬有罪。故人劝他去见丞相,他不肯媚俯权贵,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之后,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却丝毫不在意这些小事,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5分)
(2)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5分)
水调歌头
葛长庚①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燕峰②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注:①葛长庚,自号白玉蟾,南宋道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游览名山,隐居学道中度过。②“回燕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燕南飞,至此而返。
1、简要分析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离愁别绪的。(5分)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葛词“风流凄楚,无方外习气”,结合本词,你是否同意陈廷焯对葛词的评价。(6分)
我读汪曾祺
陈喜儒
多年前,偶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组短文,没想细看,只是随意瞥了一眼。这一瞥不要紧,眼睛粘上下不来了。于是翻到前面,从头读起。文章都不长,每篇千把字,但篇篇精致,如一棵棵小树,每个枝杈,每片叶子,都长的是地方,干净、利落、匀称、和谐、美。那些家常话、大白话、大实话,由他排列组合在一起,变成了诗,变成了画,有滋有味,妙不可言。这才是真功夫,大手笔!我一下子记住了他的名字:汪曾祺。
先是一本《浦桥集》。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一直放在案头,闲时翻看一两篇,消愁解闷,会心一笑,其乐无穷。书被我翻得散了花,舍不得扔,就像儿时自己买纸钉本一样,精心用胶带纸把书脊粘了好几层,而且弄成线装书模样,继续看,最后连书皮上有广告意味的内容简介,我都暗记于心,几能背诵。
前几年,购得北师大出版社的《汪曾祺全集》,我从头开始,一篇不落,读完八卷,对汪氏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评论有一个整体印象。我以为他的散文最好,小说第二,诗歌、剧作居三。他的散文,行云流水,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篇篇值得细细品评,咂摸滋味。
有人说汪曾祺是现当代最后一个受士大夫文化陶熏的作家,不无道理,但似应加上受士大夫文化陶熏的最后一个平民化的作家。是的,他有士大夫的审美、闲适、散淡、学识、情趣,但无士大夫的自命不凡,恃才傲物,骄奢淫逸。他有一颗平常心,不会为弄个司局级而动心,也不会为没有专车而苦恼。有窝头咸菜吗?有炸酱面吗?有纸有笔吗?行,齐了。
在一些人为名利争着抢着喊着骂着哭着叫着往前挤的时候,他不为所动,甚至站在旁边看热闹。路边看到一朵野花,他会欣赏半天,或者干脆坐下来抽支烟,喝杯酒。捡到一块石头,好,这是宝贝,放在口袋里。蓝天、白云、蜻蜓蚂蚱、放羊娃、乘凉的老头、养蜂人、哇哇乱叫的孩子……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吸引着他。他从中看到了美,得到了乐趣和享受。
他从来都不是主流,或根本不想当主流。他只是个爱抽烟喝酒的老头,走在大街上。与退休的老工人差不多。他满肚子文章,却从不张扬,甚至厌恶吹捧。其实,他用不着张扬吹捧,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心情烦躁时,拿起汪曾祺的书,仿佛避开炎炎烈日,来到树阴下,小河边,听流水潺潺,树叶沙沙,虫鸣鸟叫……心中的烦闷、牢骚、愤怒,烟消云散,恢复一片宁静和平。
有时我想,汪先生的文章,为什么会有一种酸梅汤或绿豆汤的作用?是他涉世太深,经历了太多大悲大喜,把人生看透了,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事?也不尽然。那么是阿Q精神在读书人身上的变异?好像也不是。是逆来顺受,被生活挤压得变了形,身心麻木,只会低眉顺眼?种种疑惑,萦绕心头,不得其解。
思来想去,我以为,他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世界。当右派,人生至苦,但他种葡萄、画马铃薯、为演戏画布景……能找到乐趣,找到心灵的归宿。这是一种无奈,也是随遇而安。他自己也说,不这样,又能怎么着呢?但他从不消极,对生活充满希望。在面对灭顶之灾时,他没有气急败坏,自暴自弃;在平步青云、大红大紫时,他没有忘乎所以,颐指气使。他很清醒,不愠不火,宠辱不惊,牢牢把握住自己,守望着精神家园。那么,他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像大街上那些普通人一样活着,自得其乐。
我喜欢这个老头,他心地善良,有学识,文章好,随和可亲。他不在了,但他的书在,文章在,仍然可以听他说吃讲喝,谈古论今,品书评诗。他的笔下,瓜果梨桃,草木虫鱼,萝卜白菜,煎炒烹炸,文人墨客……皆有情致。
我在作协工作,与汪先生同住一个城市,想见汪先生,要一本签名书,或者脸皮再厚点,索张字画,并非难于上青天,但我一无所有。有一次,在北京饭店,有人指着一位脸色有点发黑的老头说,那是汪曾祺,汪先生。他独坐一隅,手里夹着一支烟,好像在等什么人。我没有冒昧打扰,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他微皱着眉,沉思着,或许又有一篇妙文浮上心头。
我赞成钱钟书先生的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不打扰下蛋的母鸡,叫她从容地在阳光下漫步,在尘土中捡几粒粮食,在草丛中捉几只青虫,多下几个蛋,不是更好吗?
喜欢一个作家,读他的书就足够了。
1、请简要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2、作者以“我读汪曾祺”为题,有何作用?(6分)
3、“喜欢一个作家,读他的书就足够了”,所以作者惟愿“近观其文,远睹其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欣赏情趣吗?结合文本,请说明理由。(8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
1、A (诚:诚 心) 2.、C 3、A(丐:乞求) 4、(10 分)
(1)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
(2)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
古诗词阅读答案:
1、开头两句,选用“江”“山”“云”等辽远的景物入词,对仗工整,表明行人的去向及送别的时令。紧接两句,用“双燕语风樯”,借物写人,补叙“相留相送”的情谊。“满目”以下三句,运用镜头呈现法,分写三个时段:“满目”仍是别时所见,“回首”已是分手远去,“把酒”则是别后独处了。最后一句用典,以悲怆之景作结。上片既用“江、山、云、双燕、飞花、烟树”等意象烘托离人的心酸;又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场景呈现,抒写了离人的凄苦悲凉。
2、同意,这里“风流”是指有才学、文昌的意思;“方外”指出家人,“无方外习气”指没有出家人那般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孤淡、冷寂的格调。本词从“春山、暮云”开始,选用一连串让人愁绝的景物,如下片“残漏、浮云、斜阳”等,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的手法。同时,全词气脉贯通,沉郁中不见板滞,可谓“风流”。纵观全词,词人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把离别写的愁肠百转,浓烈哀婉,无一点飘然而孤标的“神仙”气概。
现代文阅读答案:
1、以亲切、自然的口吻,列举曾先生作品中的点滴记录,赞扬了曾先生从平常的生活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享乐的生活态度;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自得其乐的画面刻画得活灵活现;作者模仿汪先生干净、利落、和谐的创作实践,更深层次的表达了作者对汪先生作品的喜爱及其人生态度的欣赏。
2、从内容上来说,表明了本文是以赏读、品味汪先生的作品、领悟汪先生伟大人格魅力为主要内容的;从主题上来说,“读”字含意丰富,意味深长,表明了作者对汪先生的思想、人格、性情魅力的崇敬之情;从结构上来说,全文始终紧扣“读”字,以读文入笔,以悟情为主,读悟结合,文情生辉,文章结构显得既紧凑又自然。
3、同意或者不同意,根据文章内容,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