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5-02-06 18:14冯延云
法制博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国家治理

冯延云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试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冯延云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和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由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路的体现,表明了国家职能从传统的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国家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涵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命题和任务。显然,与传统的国家治理有甚大的区别。传统的国家治理突出国家在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元化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国家职能中的政治统治职能,忽视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客观自主性。现在我们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有国家传统职能转变的色彩,注重社会组织和经济系统的“自然发展”,引入社会非官方组织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力量,提倡主体多元化。

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命题从一方面说明了国家职能的转变——从传统的管制转为管理再进一步转变为治理。另外,还要求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摒弃传统僵化的因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完善现代文明的制度体系实现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的协同治理。“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①“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管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②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前者的落脚点是国家实力,后者的落脚点是上层建筑,二者相辅相成。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公共政治情绪的复杂化

“社会公共政治情绪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价值取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态度。包括政治评价政治体验和政治感受”。③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贫富差距形势严重的现状和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公共政治情绪复杂化的表现之一。群体性事件的频发说明了政府与民众未形成合理的对话机制,民众了解政府政策的程序上缺乏有效性,导致了民众与政府的沟通受阻,不仅带来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还激发民众在找不到合理合法程序而采取极端行为。强拆、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说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

(二)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低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阶段的国家治理我们理解为国家、社会、公民的协同治理。公共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导向,突出了公民在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公民社会虽未形成但有了质的突破,公民作为权力主体,权力意识不断加强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但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仍较为低下,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不高。我国大多数人对政治缺乏足够的政治素养,不知道自身利益的表达方式,大多是被动和盲目参与。2、参与不理性不合法。人们在利益表达受阻时容易出现过激行为,重则做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轻则扰乱公共秩序。3、组织化程度不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多为个人参与未加入相应的组织,从而导致人微言轻,很少使自己的观点或利益表达成功实现。公共性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导向,参与程度较低不仅无法满足公共性的价值导向,还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挑战和难题。

(三)第三方社会组织发育不良

社会组织是联结政府与民众的纽带,在政策实施和政府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秩序的维定,还可以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是衡量社会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准。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作为协同治理的主体之一是其应有之义。但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处于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育“缺氧”的尴尬境地。先天发育不良是指在我国封建专制深厚的历史中缺乏社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后天发育缺氧是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角色作用未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具备民众的利用价值。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一)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现代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弥补人性的天然缺陷。第一,完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进一步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否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建设。因此,要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水平。第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代表的专业性,提高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规范选举程序,严把候选人的选择标准和门槛;第三,加快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构建改革成果

的共享机制,使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搞个成果,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新型治理主体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协调互动。首先,政府应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秉持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进行“权力瘦身”向社会放权。积极促使政府由“运动员”向“裁判”的角色转变,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治理模式,实现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宏观系统性和全局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群策群力,吸纳社会力量和社会智慧。因此,还应有意识地培育其他新兴治理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广纳言谏,各尽其力,把社会各方力量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三)保障公民权利,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改革,必然会造成社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组。这一阶段应更加注重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首先,致力于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的构建,为公民行使权力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其次,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参与配套制度如听证、信访制度等,为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提供制度依托。党和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公民自身也要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公民素质普遍较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公民治理主体的价值效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塑造现代公民培养公民理性,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

②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

③许开轶.社会转型视阈下政治情绪:内涵表现与发生机理[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参考文献]

[1]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2]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26.

[3]高祖林.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共治: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方向[J].决策探索,2013.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3.

[5]燕继荣.变化中的中国政府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135.

[6]陈士玉,刘彤.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5).

[7]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宁波党校学报,2006.

作者简介:冯延云,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5-0293-02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国家治理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