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明光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宝山679103)
一例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李君艳
(腾冲县明光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宝山679103)
本文以实际病例为例,分析了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并对发病育肥猪场的患有猪蓝耳和猪瘟混感的猪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并得出结论——猪瘟的漏防和免疫失败是猪发生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猪做好疫苗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发病后需要对猪只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较好的诊治效果。
猪蓝耳病;猪瘟;混合感染;诊治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精液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播。蓝耳病会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使得断乳的仔猪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干扰猪的正常免疫系统[1]。猪瘟(hogcholera,HC)是当前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猪瘟和猪蓝耳病两大传染性疾病对我国养猪业具有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的发生率比较高,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对患有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的猪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该猪场饲养的母猪有6头,仔猪有25头,均有55日龄,在2012年9月,刚生产的母猪和18头仔猪突然发病。食欲明显减少,精神不佳,耳朵、四肢、腹下、背部等皮肤发紫,有的发黄,眼圈发青,体温升高。发病的母猪和4头仔猪在发病4 d后死亡。经实验室诊断为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并发感染。
病猪的体温升高,均在41℃以上,食欲明显减少,有的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比较沉郁,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现象,有的病猪粪便干燥;耳朵、四肢、腹下、背部等皮肤发紫,有的发黄,眼圈发青;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泡沫状液体;大多病猪卧地不起,走路时摇摇晃晃,站立不稳;眼中有脓性分泌物,出现水肿现象;有的病猪出现神经紊乱的症状,表现为转圈、四肢呈现游泳状、声音沙哑等。
病猪全身内脏器官、浆膜、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胸腔积液,肺脏部位具有较多的纤维素样的渗出物。心包膜、胸膜、脾、肝、肠等部位表面也有纤维素样的渗出物。肾皮质和髓质出现点状出血现象,全身的淋巴结细胞肿胀,呈现深红色。被膜呈暗红色并有出血现象,切面具有弥漫性出血点和出血斑,呈红白相间的块状。小肠系膜和小肠浆膜有针状出血现象,大肠有出血点,输尿管和膀胱黏膜部位有出血点。
4.1 细菌分离培养
从病猪的肝脏中分离出细菌,通过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放在37℃的恒温中培养1~2 d,结果并没有发现细菌生长的现象。
4.2 荧光抗体检查
将病猪的肾脏和脾脏取出,放在恒冷箱中冰冻,并运用切片机将肾脏和脾脏进行切片,用丙酮固定6~10 min,之后进行猪瘟荧光抗体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异性亮绿色荧光。
4.3 血清学检测
对送检的血清,采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进行血清学检测。将猪蓝耳病抗原50μL滴到洁净的载被片上,再将待检的50 μL血清滴入进行混匀,涂在直径为1.6~2 cm的圆面上,在1~3 min之后观察结果。如果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例如白色小点,就可以判断为阳性;如果没有凝集反应或浑浊现象,就可以判定为阴性。结果显示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85%。
其一,对发病的病猪及时隔离。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标准和措施,进行隔离封锁,对病发现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对猪圈内采用0.6%的过氧乙酸和0.3%的灭毒王消毒养猪场外部和内部走道均用6%烧碱或者25%的生石灰进行泼洒消毒[2]。禁止食用病猪,严格按照病害肉尸处理规定进行销毁处理。病死猪的垫料和粪便等污染物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其二,对引进的猪种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对猪场的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分点饲养,全面净化养猪场。对引进的猪种进行疫苗接种免疫,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药物进行预防,或者对猪进行土霉素注射从而防止细菌感染。
其三,对健康的母猪进行及时的接种疫苗,采用猪瘟脾淋苗2头份进行疫苗接种,间隔1周后再注射高层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每头猪注射4 mL。免疫注射时,要对注射部位和注射针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人为传播[3]。
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猪瘟漏防和免疫失败造成的,也有可能与购猪转群时应激有关。单纯的猪瘟可以使用较大倍数的猪瘟疫苗注射,并配备解热镇痛和抗菌类消炎药物进行诊治。但猪瘟和猪蓝耳病混感,病情就会难以控制,并且其病程较长,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猪发生猪蓝耳病后,低抗力就会下降,潜伏在猪体内的猪瘟病毒就活跃起来,成为猪蓝耳病发生后引起的高致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猪蓝耳病引起猪瘟时,猪蓝耳病病毒会破坏猪免疫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猪瘟抗体就会消退,在猪体内原有的抗体就会逐渐消失,从而使得体内原有的或外界侵入的猪瘟病毒活跃起来,造成该病的发生。
对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发生后需要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要从科学的养殖出发,改变养殖环境,加强对猪种的综合管理,并加强对种猪进行相关的免疫接种。另外,需要对病死猪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做好消毒工作,并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其他类似病症需要加强观察,如有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猪瘟的漏防和免疫失败是猪发生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猪做好免疫接种,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发病后需要对猪只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较好的诊治效果。■(编辑:狄慧)
[1] 付玲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J].中国畜牧兽医,2011,30(01):115-116.
[2] 高洁,刘爱玲,王勃森,等.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0(02):178-180.
[3] 王自加.猪蓝耳病的发生与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0(04):116-117.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