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2015-02-06 10:44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点菜简政放权办事

□ 文 忠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这一重要改革的“先手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当前还面临着改革进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较大差距,一些措施不落实、不配套等问题亟待解决。

日前,李克强总理用形象的比喻再次强调:“我们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深化改革的重点、措施和路径。”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以群众满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来检验简政放权的成效,折射出政府办事思路的进步,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切实摸到老百姓的需求和关注点,才能把简政放权不断推向深入。

七天三次谈到简政放权

“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太长。另一方面,已经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当然,最先一公里,也存在问题。”

5月1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开门见山,直指目前政府简政放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李克强说,转变政府职能,还要继续在简政上下功夫,着力破除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

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七天内第三次谈及简政放权。此前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把改革推向纵深。仅仅一天之后,李克强总理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在调研中,他再次强调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

短短七天时间,李克强三次提到简政放权并作出部署,可见简政放权这一“先手棋”的重要性。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自身权力开刀”,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2013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准实施,政府承诺——本届任期内,将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2014年、2015年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研究了简政放权,2014年共召开了40次常务会议,其中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在今年2月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廉政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全部用来讲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改革,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简政放权初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有许多“堵点”、“痛点”和“盲点”,需要在“深水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因此,在5月1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今年简政放权的重点工作是: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

由政府“端菜”变群众“点菜”

“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李克强总理把政府和公众的互动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端菜”或“点菜”,这一提法可谓意味深长。

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你妈是你妈”证明、劳模评选要盖8个公章等现象,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在12日上午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痛批“让一岁小孩开不犯罪证明”不是笑话。“这些荒唐的事情,我们自己听着就觉得很难理解,但是确实存在。”李克强甚至发问在场的部长和省长等领导:“你们离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去试试看,或者说你们的家属、亲人办事看难不难。”他用接连排比强调这些名目繁多、无处不在的审批事项危害之大:对个人来说,浪费的是时间和精力、增添的是烦恼和无奈;对企业来说,浪费的是人力物力、耽误的是市场机遇;对社会来说,削弱的是公平,抑制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党和政府来说,影响的是形象和诚信、损害的是人心和民意。如果不努力加以改变,损害的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延误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总理的发问振聋发聩,引发社会舆论对现实生活中各类奇葩证明的集中吐槽。据中青舆情监测室对办证难、行政不作为等热点新闻词的监测统计,相关舆情信息达到137959条。在网上互动领域,约有60%的网民认为办证难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且办证难体现了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态度;《人民日报》在报道老百姓办事难现象时说,“很多时候是A部门需要B部门出具证明之后才能出具证明。而B部门又要有A部门的证明之后,才能开出证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新华网等则开门见山地指出,让群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实质是公证的滥用、是赤裸裸的“找茬”。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近两年来,政府简政放权动作不断,“负面清单”逐渐明晰,审批事项越放越多,但是“办事难”、“办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公章马拉松”仍让老百姓跑断腿、磨破嘴,“印把子”仍在干预经济、制约社会活力;还有些地方部门对简政放权思想上不端正、落实上不到位,继续在身份证明、资格认定等事项上设置关卡;一些“红顶中介”扮演中间人角色,蚕食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此次,总理提出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不仅是一种态度和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破除政府部门的“利益壁垒”。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之后,就是群众需要啥服务,政府就提供啥服务,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同时,行政审批打破了由政府部门自己说了算、权力由自己掌控,符合部门利益的就办、不符合部门利益的就拖着不办的局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运行更清楚、更明白,让群众办事更放心。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端菜”变“点菜”,一字之别,折射出政府办事思路的进步,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学会从“端菜”变“点菜”,才能切实摸到老百姓的需求和关注点,才能把简政放权不断推向深入。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于市场领域,它意味着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于社会领域,它有助于降低社会成本,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而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办事之时,跑的路是不是少了、门是不是好进了、脸是不是好看了。百姓对繁文缛节的感受最深,对简政放权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际体验就是检验简政放权效果的“试金石”。随着简政放权进入动奶酪、啃硬骨头、调整利益的攻坚阶段,下一步该往何处走,向哪儿去,都要从回应民需、解决问题中寻找答案——

要经常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为官乱为、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对存在的相关责任不到位、用权不规范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对不听招呼、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要予以公开曝光;

要精简机构设置、简化办事流程,固化权力运行,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固有的利益藩篱,坚决兑现服务承诺,各部门不能“放空炮”,更不能“糊弄了事”,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做好每件事情;

要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破解信息孤岛,让“一证行天下”,让老百姓少跑腿、不跑腿;

要严肃清理整顿滥发红头文件行为、乱设审批机构和各种朝令夕改审批反弹现象,并以制度巩固成果,以法律和监管筑牢根基,让简政放权真正暖到民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对老百姓负责的事情,就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面对群众的愿望不忽视,面对发展的问题不回避,甩开膀子、迈出步子、勇毅笃行,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取信于民,才能推动改革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纵观中国历史,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简、轻徭薄赋,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在5月12日这堂简政放权的公开课上,李克强总理如是说。立足今日,我们依旧需要依靠敬民之心简政之道达于善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简政不是“简陋”,也不是粗枝大叶的“简略”,而是在“放”“管”结合中,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做到放、管、服“三管齐下”。“减”只是方式,最终要换取的,是治理能力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以简政放权打造降低社会成本、激活市场潜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型政府,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点菜简政放权办事
点菜
治理迭代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各自为政
疯狂编辑部之点菜风波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明天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