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功
奏响民族团结发展的和谐乐章
——三十三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刘小功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二师三十三团党委以“兵地共建融合发展”为原则,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谱写了一曲曲“融合谋发展,团结一家亲”的民族团结之歌。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三十三团党委非常重视与周边县乡各族群众的融合发展,共同倡导“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新风尚,携手为“大美新疆”做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团党委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一方面,坚持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中进行“三抓”教育。抓经常性教育,团党委指派一名党委常委专门负责民族团结并且每年签订民族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抓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每年5月份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开展民族团结兵地联欢、兵地联谊、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网上答题和结对帮扶活动;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另一方面,团场与驻团尉犁县交警队、垦区司法部门联合组织宣教团,经常深入学校、连队、社区等单位,开展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民族事务的宣讲和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社会稳定。
深入推进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是三十三团开展民族团结的一大特色。2014年,三十三团党委派出50名干部职工,与尉犁县古勒巴格乡3个民族村50名农户结对认亲,并筛选6个连队挂钩帮扶3个民族村。从此,团场干部职工在尉犁县多了一户亲戚,每逢节假日,兵地之间的走亲访友活动频繁起来,农牧民家里的馓子、油馕、油饼摆上了团场职工家的茶几上;团场职工的农资、技术也播撒在了农牧民的田地里。
一年多来,团场与兵地之间群众性走访多达300余次,团党委组织高产技术栽培对接5次,专人农业技术指导8次,为农牧民免费赠送棉种1.2吨,小尾寒羊繁育羊11只,在古勒巴格乡建设高产示范田200亩。
不仅如此,三十三团党委坚持经常性地走访慰问团场周边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的牧民,团医院巡回医疗队深入牧区,为牧民问诊看病460人次,畜牧站帮扶队为牧民饲养的牲畜治病1780头(只)。每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期间,为尉犁县东河滩兴地山牧业村的维吾尔族牧民送去大米、白面、清油等生活用品。2011年,三十三团党委投资3.9万元,为尉犁县兴地山牧业二队修建了长达2.5公里的防渗渠道,将“山泉水”引入牧民居住点,解决了牧民喝“山泉水”难的问题。2015年1月,三十三团党委又向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因雪灾受困的牧民赠送棉壳32吨,价值3.3万元,帮助32户牧民的9600只羊安全渡过了难关。
不断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同呼吸,共命运,民汉一家兄弟情。这是马那普·依斯拉木对三十三团民族团结工作最深切的感受。马那普的家就在团场临近的草场上,每到冬天,他都会为羊群的饲草而发愁。这些年来,为解决周边牧民牲畜越冬饲草难的问题,三十三团党委每年在农业连队保留2万亩棉田的秸秆,供给牧民放牧使用,马那普的羊群从此再也不用为饲草而发愁了。不仅如此,团场还安排马那普在农贸市场出售自己的羊肉,他的生活不断得到了改善。
三十三团政委刘期国经常说:“我们把民族群众当兄弟,民族群众就会把我们当兄弟。”二二三团是二师的民族团场,三十三团2013年和2014年每年对口支援二二三团100万元,助力加快少数民族聚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如此,三十三团党委还发动党员领导干部与民族群众和民族贫困职工结对子28对,为少数民族办理低保6户,为少数民族申办“贫困母亲”救助金1户,计8000元。2010年来,6个基层单位与尉犁县的6个乡、村、队签订了民族团结“结对子”协议书,与18户贫困牧民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并从周边乡镇引进3户民族群众,在团部小城镇开设民族特色餐馆。每年“三秋”拾花,团场优先从周边乡镇、喀什、和田招收拾花工,带动兵地共融发展。
发挥文化共建促进作用
《我们的根是兵》,这是三十三团党委书记刘期国亲自参与作词的一首军垦赞歌。在2014年8月13日,三十三团首届“乌鲁克杯”广场文化艺术节上,受邀来团参演的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农牧民表演队,看到团场职工合唱的这首歌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11月6日,团党委与犁县党委宣传部携手举办“兵地一家亲,共圆中国梦”大型文艺晚会在库尔勒市慰问演出,《我们的根是兵》再次应约表演,那铿锵的曲调和歌词中浓浓的兵团精神,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三十三团党委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的作用,在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同时,准确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一方面,注重选拔、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团场现有少数民族团级领导干部2名,科连级领导干部3名,专业技术干部14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7名、高级工19名、中级工12名。团党委书记、政委刘期国,2012年当选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大代表,尉犁县人大副主任。2010年以来,团场先后有96人次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涌现出许多少数民族致富能手、高产个人和行业标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团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业管理技术,派遣技术干部到民族乡镇进行技术示范和指导,为农牧民送去“科技大餐”,带动地方农牧民提高生产力。□
栏目责编: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