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丽冰
是谁推动“中国制造”东南飞?
□ 文/陈丽冰
作为中国—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前沿窗口,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发现新产品、寻找合作商机的最佳途径。在历届东博会上,东盟国家咖啡、红木家具、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的眼球。与此同时,在中国商品贸易展区,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庞然大物”也获得不少东盟商家的青睐。在那里,来自东盟各国的采购商可以一睹中国—东盟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气象,同时也可以借此平台加强与中国参展商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机械及相关配件产品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东盟各国每年都需要从境外进口大量机械类产品。而中国的制造业如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农业机械等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非常适合东盟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工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进口税将降为零,东盟国家进口中国机械产品的成本更低,中国的机械设备也就逐步成为东盟采购商的首选。
而在这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日渐扩大的机械设备交易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交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则恰好承担起这一角色。
数据显示,历届东博会上,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辆产品的成交额均高居前列,占中国与东盟各国商品贸易成交总额的20%以上。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机械设备展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企业重复参展率达80%,是中国国内各大专题展中重复参展率最高的一个。中国知名企业如徐工集团、北汽福田、东风柳州汽车、广西柳工集团、上海西芝矿山工程机械等频频亮相东博会,向东盟客商展示其产品和形象,寻找合作商机。
东风柳汽便是这其中的一位“常客”。2004年,东风柳汽在首届东博会上看到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广阔前景后,便一届不落地积极参展。通过东博会这个绝佳的平台,东风柳汽在向东盟各国采购商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的同时,也由此深耕东盟市场。如今,东风柳汽已在越南、缅甸、菲律宾、印尼拥有40个销售网点、33个服务网点和25个配件网点。其中,在菲律宾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在印尼、缅甸、越南等市场的占有率居第二。
东风柳汽是中国国内汽车企业成功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缩影。可以说,在这过程中,东博会的平台作用功不可没。因此,未来,不管是中国的企业还是东盟国家的客商都可以通过东博会这一最具实效、便捷的平台做产品宣传、推广。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实施的大好形势下,企业可以组织适合各自的优势产品参展,推介产品,提高知名度,以及广泛接触各国客商,获取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东盟国家汽车自主品牌较少,但随着近几年东盟各国经济的增长迅速,其汽车行业及市场需求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并且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例如,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皮卡车生产国,具备成熟的汽车装配产业;印尼的国内市场集中在多用途商用车和微型客车;马来西亚的农业较为发达,对棕榈加工机械、拖拉机、农用车的需求量较大;越南对大吨位重型自卸车、工程车、牵引车、集装箱用车有较大需求;缅甸则需要大量的手扶拖拉机、大型拖拉机、柴油机、播种机、收割机等。
此外,在汽车整条产业链中,整车企业扮演着主导角色,而汽配市场随着东盟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东盟需求量最大的是汽车空调、音响、DVD等汽车配件,这些都值得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关注,今后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优势,借助东博会这一国际平台,共谋合作。
“挖掘技术到底哪家强?”到东博会一探究竟便可知晓。当前,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日益临近,各国企业可提前做好准备参展。届时,中国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辆品牌企业将再度汇集于东博会与各路参展商一道共谋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