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语境中发声

2015-02-06 05:18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44期

在东方语境中发声

“例外”和“方所”纵然是两个独立生长的品牌,却又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生活、设计空间等领域都无法忽略的里程碑。

当大多数服装品牌把9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视觉上,“例外”却始终注重触觉的传达,“不是穿三五年就不能再穿,也不是年长了5岁、10岁衣服就不合适了。‘例外’的产品是没有时间和年龄限制的,这就是我理解的经典,让服装拥有生命力。”毛继鸿说。

2004年那次“大换血”的后果是大幅关店,而这一次大规模的渠道梳理反而让“例外”获得重生,并精准定位在利润空间较大的高端女性服装市场。当时毛继鸿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市场上缺乏能满足高端女性消费需求的本土原创设计师品牌;而这个客户群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愿意为附有情感诉求的高价产品买单。

2005年开始,“例外”着手将品牌的独特性武装到面料,针梭织工作室、毛织工作室、配件工作室、染整实验室、品质实验室,五个实验室相继成立。有人说这是毛继鸿对贝尔实验室的仿效,但是这种在布料上慢工出细活的考究,完全是“例外”价值主张的体现,同时,又为品牌一贯对民间工艺的传承打下技术基础。

通过这五个实验室,“例外”进行了包括布料、设计、品牌等前端研发。毛继鸿举例说,他们研发了一款名为针毛的布料,用针将棉绒插到面料中,呈现出一种山水画的感觉。此外,目前只在广州“方所”销售的“例外”男装,也是他们实验室旗下的研发产品。

到了2007年,“例外”的服饰文化修行炉火纯青,品牌发展和理念传播逐步走向国际。同年3月的巴黎时装周秋冬发布会上,世人目睹了马可设计的“无用”服装系列,看到了当代中国的时装语言文化。这次发布会不仅登上了法国报纸的头版,也赢得了巴黎高级时装公会的高级时装展邀约,还赢得了荷兰王子基金的艺术大奖。

毛继鸿与导演贾樟柯合作,推出电影纪录片《无用》,主题围绕着马可在创造服饰时所表现出的衣服与人的故事,影片最终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4月,毛继鸿在昆明开设了“例外”的全国首个时尚概念店“双面例外”,也有人称之为“方所”的前身,即书店与服装店的结合体。

2012年,毛继鸿又创立了一个“YMOYNOT”品牌。他表示,当代的年轻设计师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表达,这个与山本耀司合作的平台,能够帮助亚洲的年轻设计师更好地围绕着东方语境去做设计。

毫无疑问,“例外”在设计上抓住了文化的根源。将东方文化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击中消费者的内心,这就是“例外”所定义的品牌本质。“例外”将外在审美与内心世界的体验进行了深度融合,这显然与高调的国际奢侈品牌路线不一样。

渠道加减法

从设计师到商业运作者,毛继鸿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来适应这种身份转变。“例外”的第一次大规模渠道创新,遵循了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直到今天,在渠道上依然采取特许加盟模式。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加盟申请人可直接向总部申请,其他区域交由当地合作代理商负责审批。

“例外”又设定了一系列动态指标,根据已有的50多家店铺的不同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如单店每月销售额、每年销售额、单店每平方米所产生的效益等,在店铺达到一定指标后还会继续制定新的更高指标。通过这一系列的考核和跟踪管理,总部对旗下店铺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另外,在店铺选址、店面设计、店员的管理培训等方面,“例外”也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例外”的第一家书店与服装店相结合的“双面店”选择落脚于云南昆明;而首家服饰家居店则选择落户于充满大都市气息的北京国贸店,并引入香港家居品牌“G.O.D”。这些尝试所积累下的人脉,都为后来的“方所”打下基础。

而“例外”自初创时期便成立的买手部,员工来自于生产、销售或市场部门,负责汇集上下游产业链信息用于产品和市场分析,对外直接面对加盟商和终端店,对内负责各部门的工作运营。买手部有决定生产数量的权力,可以对服装款式提意见等,形成相互协调、信息共享的扁平企业组织构架。

从2004年底缩减店铺数量开始,公司内部也相应收缩了市场部,将重心从追求开店数量和规模效应上移开。与此同时,“例外”又成立了加强终端控制力所必需的三个部门,即品牌传播部门、培训部门和VIP顾客管理部门。

“如果那个时候不做提升,我们会像垃圾一样被扫掉。”毛继鸿说。正因为把渠道的部分解决了,毛继鸿才能够“玩”出后来的文化理想国。

不做风口上的猪

“例外”和“方所”的厚积薄发,正值国家提出的“十二五”规划阶段。对传统行业而言,也是受互联网冲击最严重的时期。金融危机加剧,互联网异军突起,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这段时期的纺织服装业也不为过。用毛继鸿的话说,“涨潮的时候看不出来谁 ‘没穿内裤’,等退潮了真相就会很残酷。”

在全球化问题面前,中国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受益者。但当劳动力、环境资源等生产要素优势不断减弱,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开始失去优势。特别是互联网对传统服装产业的冲击加剧,当时所有媒体都讨论李宁服饰的问题,各行各业对互联网从恐慌到疯狂的改变,不过一两年的时间。

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品牌,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可能有品牌。毛继鸿分析,美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就是靠知识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起来的,比如美国进入世界100强的品牌里,60%都是产品型品牌。苹果、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都是跟民生相关的。

而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品牌基本属于机构型品牌,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信以及银行等。“十八大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中国的品牌时代到了,而且不仅是机构型品牌。”毛继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