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容芳
【摘要】 声乐的一切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想象是这种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本文主要是从声乐发声训练和歌曲艺术处理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想象对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如何培养声乐演唱中的想象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声乐演唱;想象;重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声乐演唱与想象
“声乐艺术是人们精神生活和进行感情交流、对话及文化抒怀的最直接、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1]21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人类的繁衍和发展基本同步,并融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如雨果所说:“在任何时代,人类总是把音乐与歌声渗入一切行动。”
声乐演唱是声乐传情达意的桥梁,没有演唱就谈不上声乐。声乐演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演”和“唱”,而其核心是“演”。无论哪种声乐作品,都要涉及“演”的内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就包括了人物、情节、情景、情感变化,等等。艺术歌曲中也有对象、环境、情景等。有“演”就得有思考、有创造,声乐演唱者要想准确地演好角色,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关键在于想象。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是在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人的大脑里对旧形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里的形象也称为表象。“表象”是指大脑对不在面前的事物直觉的映像,或简单地说是在头脑里再现事物的形象。
声乐演唱中的想象是以人的社会生活作为表象材料的。它与其他艺术想象所不同的是,它同时还包含着人的精神生活。“艺术家想象中的人物并不只是一个肌肤完好的身躯,而是一个富有思想、富有情感和富有精神力量的特殊的人物形象。他们想象的生活情景也不只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图,而是含有各种社会意义、时代精神和审美意味的活的世界。”[2]158作为声乐演唱者,除了想象作品的具体表象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想象表达出音乐作品更深刻、更内在的情感和意境。如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中描写的微风、微云、枯树、鱼儿等景物只是一些具体的表象手段,作曲家赵元任真正的意图是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她”的思念之情。“这就是说,音乐表演中的想象,还必须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升华到对乐曲情感与意境的体验与领悟,只有这样才能把想象与情感、理智等心理要素结合起来,达到音乐表演的更高境界。”[2]208
二、想象对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
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是传情达意,给人审美享受,然而没有精湛的发声技巧和对作品正确的艺术处理,是无法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和意境的。《乐记》中说:“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累累乎端如贯珠。”这段话大意是说:“歌声向上进行时昂扬有力,向下进行时要沉着厚重,转折时干净利落,中止时稳如枯树,回旋变化有一定之规,接连不断如一串明珠。”[3]309这段话体现了想象对歌唱的发声技巧和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歌唱本身应该是很自然的、很愉快的,能给人以享受的。但我们常看到很多歌者,在演唱时很痛苦,好像是在做“苦役”。那些把歌唱当作“苦役”的歌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没有运用好想象,把歌唱搞复杂了。
(一)声乐发声训练中的想象
想象对掌握发声技巧有很好的指挥作用。它能帮助演唱者准确理解发声时内心的活动状态及生理的肌肉状态,建立起准确的发声感觉。伊丽斯·科拉岱蒂说:“……向高音的转移会给共鸣带来某些变化,但是如果声音在下面就很好‘安放在‘面罩中,而且随后很小心地把它移到头声去,那么嗓音会是均匀的。”[3]310在这里提到了声音“安放”在“面罩”的想象,它体现了歌唱时声音位置、声音强度、肌肉力度大小及共鸣等发声的具体技能要求。王福增先生认为:“必须在发出每一个声音之前先在自己思想中把要发出的声音形象想好,然后再唱,日久天长,掌握了这种用内心歌唱指挥自己学习声乐的方法以后,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自己的声乐学习就会猛进一步。”[4]35
在声乐教学中,老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运用想象理解并总结歌唱中的各种发声技巧,如,打开喉咙应感觉像“打哈欠”、像说话一样的歌唱、声音线条要像羽毛一样光滑,等等。这种想象,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比教师语言讲解或示范更有感知价值。
(二)歌曲艺术处理中的想象
正所谓“悦耳容易,动人难”,演唱者不动情,听众便不会动情。准确的艺术处理是演唱者动情的保障。下面,我们主要从声乐作品的力度、节奏、音色、情境等四个方面的对比来阐述想象在歌曲艺术处理中的重要性。
1.力度
力度的对比和变化主要是指声音的强弱对比和变化,它是由声波振幅大小而决定的。歌唱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变化是体现作品情感信息的主要手段。如,当我们讲话激动时,声音会越讲越大;害羞时,声音会越讲越小;有时,强声要有“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唱成弱声。声音的力度还可以表现出距离变化的感觉。如,用声音的渐强来表示军队从远到近,用渐弱来体现军队从近到远。
声音的力度变化,要求不能呆板、不能形式化,要依据歌曲实际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通过想象这个媒介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
2.节奏
节奏是“运动的秩序”。世界万物都离不开节奏,离开节奏就没有规律和秩序,就无从发展。音乐也不例外,音乐中的节奏如同人体心脏的跳动,是音乐活力的来源。“如果说旋律是音乐艺术的灵魂,那么节奏则是音乐艺术的脉搏。”[5]67
艺术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节奏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声乐作品的节奏很多是从生活中的劳动、文化、习俗等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我国民族民间的很多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如,歌曲《玛依拉》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族的民歌,哈萨克民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以放牧为生。这首歌的节奏律动就类似骑马的律动,演唱者在把握这首歌的时候,可以想象在骑马。但同样是新疆民歌的《曲蔓地》却不是这样的节奏,它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演唱者要想象维吾尔族姑娘在舞蹈,重点是要抓住切分节奏的特点。
3.音色
音乐中,“音色”这个词用的十分形象而具体,“它使得声音和色彩、听觉和视觉之间架起了同构联觉的通感,也使得音乐中的声音完全超脱了纯物理学的声音概念,成为沟通音乐与现实生活、转化听觉与审美效应的重要桥梁”。[5]64
音色好比绘画中的“颜色”,绘画讲究色彩的浓淡、明暗的对比。声乐演唱的色彩就是声音的表现力,声音色彩变化越丰富,歌曲感染力就越强,所以声乐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人物形象等具体要求处理、应用不同的音色。如,各地“山歌”要用嘹亮、高亢的音色来表现,民歌要用明亮的音色演唱,“摇篮曲”则要用温柔的音色演唱,等等。不同人物形象也需要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如,战士形象用嘹亮的音色,美丽姑娘用活泼而热情的音色,英雄用雄伟壮丽的音色。“嘹亮”、“活泼”、“雄伟”这些音色的表现,到底应该采用怎样的尺度、采用什么样的色彩?作为声乐演唱者,只有通过具体的观察、感受生活,然后运用想象,才能把它们准确地表达出来。
4.情境
情境是演唱者表达情感的依据和基础。声乐演唱者在表达一首作品时,首先要能进入这首作品的情境,能运用想象看到歌曲情境中所描绘的画面。其次,要能准确理解歌词,把词作者的话变成演唱者自己的话,这样“歌曲的情境就变成演唱者自己的说话的情境,当演唱者以自己内心的视觉看到他(她),想象出他(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生活以及同谁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歌曲的情境就比较清楚了。此时,演唱者似乎已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去,仿佛演唱者就是曲中人”[3]418。如,歌曲《黄河怨》:“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的前面,哭诉我的仇和怨……”演唱者首先要了解这首歌曲的情境是黄河边、风吹、云动,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可怜的母亲,正在黄河边哭诉自己的悲惨和怨恨。这里的黄河、风、云并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一位无助的母亲哭诉和祈求的对象。它们已经和这位母亲融为一体,是一个整体的情境。因此声乐演唱中的想象,必须把具体形象的想象上升到乐曲情境和情感的体验和领悟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准确地表达作品,达到声乐演唱的更高境界。
三、声乐演唱中想象力的培养途径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歌曲也是这样的,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演唱者来演绎,其结果不一样。“想象的能力也受想象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因为想象是在生活中曾有的表象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6]107想象是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歌唱家的表演也不例外。
如何培养声乐演唱中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2.仔细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自然景色、生活场景、人物形象、情感特征;3.善于捕捉和感受生活中一些最激动人心的瞬间;4.用心感受人的内心情感,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心;5.多听音乐,提高音乐想象能力,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它能开发人的右脑,扩展人的想象力;6.某些间接的生活体验也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如研究文学、观看电影、观赏戏剧、欣赏绘画、观摩书法,等等。这些间接体验不仅会加强和提高修养,而且也是生活积累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千百年来,声乐艺术紧密地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劳动号子里时而激越铿锵,时而沉积呼啸;婴儿在摇篮曲的催眠声中时而舒坦恬静,时而安然酣睡……”[1]1这些都脱离不了丰富的想象力。凡高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的画家,他说:“当我画一颗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里的种子正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7]总之,想象是声乐演唱者进行创作性思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正如高尔基所说:“艺术靠想象而生存。”
参考文献:
[1]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王福增.用内心听觉指挥你的歌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2).
[5]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7]文森特·凡高. 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