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事改革中的得与失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曹永胜教授访谈

2015-02-06 11:51冀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军官军队部队

■ 冀中仁

俄军事改革中的得与失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曹永胜教授访谈

■ 冀中仁

按:习主席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的讲话中,宣布了中国军队将裁军30万的决定。怎样更好的做好军队改革工作,世界各国在军队改革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本刊记者就俄军改革有关问题,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曹永胜教授并作了如下记述。

一、俄罗斯联邦立国以来,进行了数轮裁军,主要原因有哪些?

俄军历次军事改革,裁军都是首当其冲。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军队已经大大缩减了。

1992年苏联解体时,俄军总兵力为280万人。到1995年底,裁减了110万,编制员额为170万人;1996年至1999年,俄军共裁减了50万,总兵力降至120万人。

可以看出,整个90年代,受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因素所困,养不起这么多军队,裁军是“雪崩”似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奈之举。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变化后俄国内产生的与西方和解的和平思想也是裁军的动力。叶利钦当局一度过于乐观,认为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不存在了,俄与西方就应该化敌为友了。叶利钦政府一心要加入“欧洲大家庭”,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认为没有特定的敌人和直接现实的对手。

进入新世纪,裁军更多是顺应形势变化的主动作为。一是俄军判断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在可预见的将来,大战打不起来,俄罗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力,军队将以防御为主,没必要保留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二是俄一直保留着强大的核力量等战略手段“看家”,自信基本可以避免遭受大规模入侵,因而可以放心地裁减军队。三是俄军的主要使命将是应对地区危机引发的武装冲突直至局部战争,面对的战争对手将是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庇护和武装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此外还应做好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非传统军事威胁的准备。而这需要的是小型化、精干化、职业化的新型军队。

俄罗斯第45空降部队

将近10年中,国防部的人力资源一直围绕110万到120万的穿军装人员加上87.5万文职人员上下波动。在2008年的“新面貌”军事改革中,再次提出了裁军指标:武装力量由113.4万裁至100万。

二、在2008年的“新面貌”军事改革中,裁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1)“减人员”是为“增装备”。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经济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员维持费和武器装备保障费在国防开支中的比重为7∶3,高达70%的人员维持费,造成装备研发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军费连年增长,仍挤不出足够的资金保养、更新装备和投入研制。一些成熟的武器装备大多用于出口创汇,俄军自己装备很少。媒体报道,在俄格冲突中,俄军派往格鲁吉亚的坦克有一半走在路上就抛锚了,根本到不了战场。还有记者爆料说,俄罗斯军人喜欢趴在装甲运兵车顶部与格鲁吉亚打仗,这不是为了虚张声势,而是因为装甲钢板不能有效抵御大口径武器或地雷的袭击,坐在车内反而更加危险。俄军装备的老化问题暴露无遗。相比于俄军参战部队陈旧的武器装备,俄军的高技术兵器更是缺乏,空袭使用的主要武器是比较廉价的普通炮弹、炸弹和导弹,高精度弹药仅仅占到0.5%。通过不断增加国防预算和精简人员,逐步调整人员与装备费比,最终达到3∶7,将大幅度增加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购置费,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俄军领导人提出,常备部队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份额到2015年至少要提高到30%,2020年达到70%。在2009年俄联邦国防预算中,装备费(包括采购、改造和科研)已占到45.3%。

(2)“消肿”是为保证精干高效。俄罗斯从苏联继承的是一支20世纪的军队,规模庞大臃肿,官兵结构不合理,非战斗力量消耗军费惊人,难以适应当代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需要。上世纪经常出现的人海战术、大兵团作战模式,在21世纪已难觅踪影。当代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显著特点是发生突然,规模、范围和目的都很有限,冲突时间也很短暂(短至几天甚至数小时)。俄罗斯建军时陆军有140万,可是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竟然连6.5万人的战备状态部队都集结不了,可见其陆军当时的臃肿程度。2008年俄格冲突爆发时,俄整个陆军只有13%的作战部队可以直接拉动。目前经过裁减后的俄罗斯陆军虽然不足30万人,却全部由常备部队组成,是欧亚大陆上不可小视的一支陆上力量。

(3)削减人员与机构,是为整体结构更合理。俄军历次改革都有裁军内容。这里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似乎裁军就是改革了。其实削减军队规模并不等同于改革。裁减部队不会必然提高效率,也不会必然提高军队的反应能力,它的直接效果只是让军队规模变小。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应该把裁军与优化人员结构紧密结合起来,着眼的是精干高效,真正提升战斗力。而不是像“凑份子”似的搞各家摊派,你出几个,我出几个,大家不伤和气,把指标完成就行了。21世纪以来,俄军裁减幅度不再像90年代那么大了,但在优化内部结构方面力度很大。

三、俄军此次裁军动作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1.削减非作战人员,优化部队结构

裁减前 裁减后 差额将军 1107 886 -221上校 15365 3114 -12251中校 19300 7500 -11800少校 99550 30000 -69550上尉和中尉 50000 61000 +11000

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在裁军内容上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首先,军官结构由“鸡蛋型”转变为“金字塔形”,建立高素质的下级指挥队伍。此次重点裁减中高级军官,主要是校官,也包括相当一批将军。调整前,俄军军官数量约为35.5万,占总员额的32%,而世界公认的合理标准是不超过20%。而且军官结构也不合理,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说“像个鸡蛋,中间臃肿”——校级军官太多。为什么俄罗斯军官中上校的数量会超过中尉?那是为便于在动员预备役时向那些架子部队分派军官的,所以要有富余的高级军官。可是虽然有这么多高级军官,关键时刻真正顶用的却很少。俄军前总参谋长马卡洛夫就曾尖锐地指出,南奥塞梯战斗打响时,“我们被迫在所有部队中大张旗鼓地寻找中校、上校和将军去指挥打仗,然而纸面上的师、团级编制指挥官根本不会打仗”。这次裁减,就是要把军官比例从32%降至 15%(因压缩幅度过大,后期又以组建空天防御兵的名义增编了7万军官),而且重点裁减中高级军官,以及总部机关和非作战单位的军官,基层军官(尉官)数量不减反增。俄军一度取消了准尉军衔——这14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升为少尉,多数降为军士。但这样一来造成基层一线指挥员和专业人员大量流失。因为俄军尚不具备西方国家军队拥有的高素质的下级指挥官队伍可以代替军官对士兵进行教育培训。2013年,准尉军衔又出现在俄军序列中。裁减的结果是使人员结构由“鸡蛋形”变成“金字塔形”(见右表)。

其次,“修剪枝蔓,保留主干”,大量裁减管理机关和非战斗部队。国防部和各军种管理机关裁员超过半数(如图)。机构臃肿的后勤部门更是要被削减的 "大肚腩"。据悉,俄军一名作战士兵对应的后勤保障人员是10人,就等于一个士兵配了10个保姆,这是严重不合理的。还裁减了一些不需要的部队。比如,用于拍电影的一个著名骑兵团被缩减,诸如记者、医生、律师等与作战训练没有直接关系的军人也面临被撤编的命运。在管理机构瘦身的同时,职务也将砍掉不少,许多上校降为中校甚至是少校,少将降为上校,中将变成少将。

但俄军并不是搞“一刀切”。高技术兵种,如航天兵,军官比例维持在90%以上,空、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也保持较高的军官比例。军事院校虽然大量裁减整合,但重点裁减院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全部保留。军兵种部队虽然大幅裁并,但非作战单位减少了,作战部队增多了。

裁减的同时,各军兵种的部队数量也进行了大幅简并整合。其中陆军裁减90%(由1890支减至172支)、海军裁减49%(由240支减至123支)、空军裁减48%(由340支减至180支)、火箭兵裁减33%(由12支减至8支)、太空兵裁减15%(由7支减至6支)、空降兵裁减17%(由6支减至5支)。

第三,撤销简编部队和架子部队,集团军以下全部转为常备部队。改革前,俄军一般任务部队按战备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常备部队、简编部队和架子部队。常备部队是齐装满员的部队,简编部队和架子部队都是缺编部队,架子部队更是有官无兵,需要通过动员体制从预备役补充兵源。这些部队到真正投入战斗,常常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俄军前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形象地称之为“纸面上的部队”。2008年,俄整个陆军的常备部队只有13%!幸亏还大多部署在北高加索军区,如果俄格冲突发生在其他地区,或许就不是“5日战争”了。通过裁撤合并等措施,集团军以下部队平时就齐装满员,可以随时调派,军队反应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常备部队已基本能做到“1小时拉动、8小时机动、24小时内完成战役部署”。

2.改组军区与部队指挥体制,解决多头指挥、建制庞杂问题

军区数量“6”变“4”。2010年12月,俄军将六大军区改组合并为四个加强军区,成为三军联合作战指挥司令部,分别对应了东、西、南、中四大战略方向,负责对辖区内的陆、海、空军战役集团实施统一作战指挥,军种总司令部主要负责本军种的建设与发展,而不再拥有作战指挥权,使各战略方向力量处在更加集中统一指挥之下,打破了以往同一方向军队分属不同军区、不同军种和部门指挥的体制壁垒,使作战指挥更加顺畅。比如西部军区,就一下子整合了原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加里宁格勒特别区5个单位,统一负责欧洲战区及附近水域的行动。目前在俄每一个潜在危险方向,有能力对抗军事威胁的所有力量“握成了一个拳头”,拥有共同的司令部,共同的侦察、情报、后勤及其他保障。而战略火箭兵、弹道导弹核潜艇、太空兵、远程航空兵和空降兵仍直属于莫斯科。据估计,改革后军区联合作战能力提高了1倍多。今后再应对像车臣战争、俄格冲突这类战争,既不用临时组建联合指挥机构,也不用从其他战略方向抽调部队进行增援,军区司令部就可独立处置。

部队层级“4”变“3”。陆军是体制编制改革的重点。俄陆军普遍存在集团军、师、团、营四级建制,有些部队还保留着“军”的建制。此次改革几乎全部撤销了“师”、“团”建制,转用“集团军—旅—营”建制,重点是组建新型旅。这种改革思路来自战争经验的总结。俄军发现,在以往的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和俄格冲突中,最有效的作战主体不是师或团,而是得到大量临时分队配属的加强营,它们具备高度的机动性、灵活性。2~3个作战营,加上防空、导弹炮兵、侦察、物质技术保障等分队组成的作战编组,可以实现自我保障,在单独方向独立实施战役行动。只是它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2200人的团编制,达到4500—5000人,所以在营上面应该编“旅”。新型旅采取模块化构造,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和战场形势,灵活增减分队编成。

以新型摩步旅的编成为例,看看它们是如何实现小型化、轻型化的:

小型化:新型摩步旅编成比传统摩步旅多了2个营,却减少了500多人。

轻型化:传统摩步旅装备坦克50辆、步战车200辆;新型摩步旅装备坦克 40辆、步战车120辆——战斗车辆有所减少。

虽然人少了,轻装了,但火力却得到明显增强。比如:传统摩步旅只有1个自行榴炮营,装备榴弹炮18门;新型摩步旅有2个自行榴炮营和1个火箭炮兵营,装备榴弹炮36门、火箭炮18门,其火力至少提高2倍。

3.保留混合兵役制,增加合同兵比重,让职业军人成为军队主力

俄军当前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70%是义务兵。而义务兵役制正遭遇两大难题:

一是适龄人口减少,难以维持俄军正常发展。

俄罗斯反恐部队作风十分彪悍暴烈

俄罗斯人口基数小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于征兵工作是一个严峻挑战。俄人口出生率低,男女比例失调(约为100比113),人均寿命约为59岁(对“伏特加”的嗜好是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人口持续呈负增长的态势。由于俄军实行一年期兵役制,因此每年都必须有60万人服役。实际上,每年适龄应征入伍的男性不足70万人,其中还有1/3的人不适合参军。即使是应征入伍的新兵中,还会有约1/3的人因患各种疾病而被遣送回家。更何况军队待遇差、军内的腐败、刑事案件多,还有臭名远扬的“дедовщина(老爷兵)”问题,很多适龄青年不愿当兵,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兵役。所以每年都召不够人,俄国防部为此大伤脑筋。《共青团真理报》大发感慨:“我们的军队仍旧是工农子弟兵。”因为军队中的士兵主要是那些没钱逃役的人,他们考不上大学,享受不到缓期服役。服兵役变成了对穷人的赋税。

二是兵役期短,无法保证战斗力。义务兵服役期已经缩短至一年:半年训练,半年到部队。士兵仅用一年时间还无法达到熟练操作新式装备的水平。而合同兵至少要服役三年。要让新装备充分发挥效能,打造一支专业化军队,必须增大合同兵的比重。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冲突,指挥员可能会面临两难的抉择:要么保质量,避免让新兵投入战斗,代价是耗费大量时间重组部队;要么求速度,保证迅速做出反应,代价是让新兵去充当炮灰。所以,职业化和常备部队建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军队职业化是趋势,俄军多年前就提出过这一目标,在兵役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更迫切了。但建设职业化军队代价昂贵,只能循序渐进,混合兵员补充制作为一种折中办法还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今后5年计划每年征募5万合同兵,到2020年俄军队的职业军人将由目前的30万增加到50万人。

4.解决“进口”和“出口”问题

解决“进口”和“出口”,关系到军队平时拴心留人和战时战斗力问题,对于在裁军过程中保留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

解决“进口”(服役待遇)

俄军采取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为军人在军营服役营造一个稳定和舒适的环境。

提高薪金待遇。从2012年1月1日起,各级军人的工资和津贴提高到接近原来的3倍,这么大的增幅连服役二三十年的军官都没见过!所以军人不再抱怨薪金微薄了,他们的收入已经可以赶上中产阶级的水平(旅长的收入甚至超过中产阶级)。军人养老金也提高了60%。国防部官员说,俄军保障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5名行列。

让军营如“家”。为了吸引青年人当兵,国防部在兵役的“人性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服役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战士可以在家乡附近服役,有双休日,有午睡时间,可以利用短期休假和亲友会面,和恋人约会;宿舍营区配备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设施,装上了因特网,让居住在军营中的军人有一种家的感觉,从而消除他们的思乡之情;不用做厨房勤务,不用清理卫生,这些非本职工作全部外包给文职机构。军人只负责纯作战和体能训练的问题。为严明纪律和打击“虐兵”现象,俄军从2012年起实行军事警察制度,保障新兵权益,惩治军人不法行为。

2014年9月,俄军队首度出现了募兵人数超越征兵人数的情况,显示出军人职业吸引力的回归。军人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有名望的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想投身军旅。甚至有应征者想通过贿赂长官从军,结果吃上官司,这种现象也是前所未见。过去俄罗斯人常说,军队一片混乱,只有傻瓜才参军。而现在则是另一种评价。俄罗斯人越来越认识到军队是一所有教益的生活大课堂,父母不再阻拦孩子们参军服役。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说,2014年招募志愿兵的计划是按112%来完成的。面对大量的应征者,军方不得不设下更多特别标准来控制人数。在招募办事处通过测试的应征者,还要在部队历练几个月,从而淘汰掉数百人。此外,鉴于俄罗斯人口基数低导致兵员不足的现实,俄军还向外国人敞开大门。普京在今年1月签署政令,允许外国人加入俄军的合同兵,只要具备以下条件即可报名:年龄18至30岁,会说俄语,无犯罪记录,服役期5年。这对于在俄罗斯务工的外国青年无疑也很有吸引力。

2011年与2012年俄军薪金待遇对照表

解决“出口”——退役安置

俄罗斯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对与军人退役有关的各项权益规定得很细、很实,切实解决服役之后的出路问题。比如:国家对因健康原因或减编而退役的军人提供免费职业教育,退役军官享有进入国家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预科学习的优先权。由于俄军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个人素质较好,加之政府协助和社会团体的支持,85%以上的退役军官就业不成问题,年龄在40岁以下的退役军官基本都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俄军人退出现役时,除享受社会退休金外,还享受一次性补助金(安家费)、社会补助金和军衔薪金。俄罗斯《军人地位法》规定,“军人转入预备役或退役时,享有在俄罗斯联邦任何居民点永久居住的权利”。退役军官的安置地点,除首都莫斯科外,基本上不加限制。即使到莫斯科安置,条件也很宽松:凡从莫斯科入伍或配偶、父母在莫斯科居住或在莫斯科有住房者,均可到莫斯科安置。退役军官的住房,一般由政府无偿提供。军龄满20年的军官退役后,本人及其配偶继续享有在军队医疗系统免费就诊和疗养的权利,每年可到外地疗养一次,并可得到3个月法定最低劳动工资数额的补助金。

四、俄军面临一个巨大的矛盾:国土空间大,但兵力有限。它是如何解决国土辽阔与兵力不足矛盾的?

俄罗斯的国土范围极其广阔(17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美两国领土面积之和),而武装力量的规模已经减少到百万以下的水平。虽然比起大多数邻国还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平时兵力分散在多个战略方向,实际上俄军在每个具体方向上的兵力都相对较弱。这种形势对俄罗斯极为不利。

一是实行“前轻后重、机动防御”的部署方针。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以俄军现有规模,平时不可能在所有战略方向都保持大规模的常备军队集团。俄军放弃了沿边界和各战略方向全面布防的做法,由强调在既定方向作战转为强调高度机动和“全方位作战”,实行“前轻后重,重点设防”的方针和“机动防御”原则,力求建立攻防兼备、能应付各种武装冲突和战争的作战部署。此外,通过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也减少了日常驻守任务。

二是其他军队可替代或起到正规军的作用。除了正规军即“武装力量”外,俄罗斯还有不少其他军队,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强力部门。如内卫军隶属于俄内务部,边防军隶属于俄联邦安全总局,民防军隶属于俄紧急情况部,等等。它们的数量略低于俄国防部领导的武装力量,与之一起构成俄联邦军事力量。它们在战时也将交由总参谋部和军区统一指挥。在日常国内秩序维护、边防与反恐任务中,这些其他部队可以代替正规军甚至超过正规军的作用。另外,俄罗斯还有一支较大的预备役力量。预备役人数可能是正规军的3至4倍,在需要时随时可以把军队扩充成数百万。

三是各战略方向作战部队之间都有相互支援的义务。俄目前划分有东、西、中、南四大军区,除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部军区担负着战略预备队的角色,随时准备增援其他战略方向外,其他军区之间也有提供部队相互支援的义务。俄罗斯国土空间太大,各战略方向兵力规模都相对有限。两次车臣战争和俄格冲突都表明,尽管对手很弱,仍需俄军动员几个军区的部队参战。一旦遇上更强的国家,跨区机动就更重要了。所以各军区都有机动支援其他方向的任务。俄军平时就注重演练从陆地、空中、海上向受威胁方向迅速投送兵力,提升远距离大规模机动和应急作战能力。

五、您认为俄军此次改革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俄军又做了哪些调整?

俄军改革汲取了当代国内外战争的经验教训,也注重吸收西方主要国家军队体制编制的长处。采取的激进式改革确实为俄军带来了新面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谢尔久科夫之后,俄军进行了一些修补性的纠偏,部分 “后遗症”短期内尚难以消退。

1、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与利益格局交织,对改革形成强大阻力

俄军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不是装备、不是编制,而是观念。俄军内部,特别是高级将领中间,“打大仗”的传统观念和“苏联式”的建军理念普遍存在并且根深蒂固。这次俄军果断放弃大战体制,打破以往的方面军、集团军、师、团建制,向小型化、轻型化、模块化方向转变,可以说是对二战以来的传统体制编制进行的颠覆性改变。所以,许多人对目前的军队改革不理解,尤其是在传统观念与集团和个人利益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军官都有大批人辞职抗议。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要问题不涉及到自己的部门,大家都表示应该进行坚决彻底的改革;而一旦触及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走向反面。在第一阶段改革结束后,由于对新编部队的评估结果并不理想——60%的旅“及格”,1/3为“良好”,陆军没有一个旅被评为“优秀”——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遭到了猛烈抨击,人们说他不懂军事,只是一个“家具贩子”而已。所以说,换装备容易,换脑筋难,思想观念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即便实行了新编制、列装了新武器,最终的改革效果如何也很成疑问。

2、跨军种指挥人才短缺,指挥系统建设滞后

新上任的联合战略司令部司令,将要指挥的是诸军兵种联合部队,将掌管空军、海军及所有其他部队,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他有多大的把握指挥,该怎么做,谁都不清楚。在好的情况下,一些军区司令知道直升机怎么升空,可对诸兵种合成防空战就一窍不通了。又该如何指挥舰队?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

这里还存在着军种文化障碍。俄罗斯陆军、海军不只是不同军种问题,在历史上就是两支军队。这两个军种文化不同,使用的术语也不一样。其他军种,包括其他强力部门的军队,与陆军文化传统一致,联合相对容易,但与海军的联合却困难得多。目前俄陆军指挥员难以担负跨军种指挥的重任,有联合指挥经验的多是海军将领。早在90年代中期,俄军就在远东勘察加半岛和西部的加里宁格勒地区组建了两个由海军指挥的跨军种战役集团,在联合训练与联合指挥上取得良好效果。而俄罗斯的大陆军传统,使其很难接受海军将领担任战区指挥员的现实。俄军种指挥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都没有开设联合职业教育专业,中高级军官特别是陆、海军军官交叉任职并不普遍。

所以,“每个司令部都要解决十分广泛的问题,这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干部,许多问题将是第一次出现,而我军几乎没有具备跨军兵种指挥经验的人。要拥有这种经验,需要不只一年,需要让新一代军官成长起来。”(俄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所长沙拉温语)俄军必须结合演习不断修正、磨合,积累经验。当然还有个前提,就是当前的改革必须顺利进行到底,不出现任何意外波折(俄军过去的改革经常是半途而废或出现反复)。可以说,俄军新的指挥机构的确已经建立并开始运作了,但要完全发挥作用,则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3、推行合同兵役制触及军官利益,兵役问题掣肘改革

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困境使其根本无法支撑起一支以合同兵为主导的武装力量。而实际上,来自军官阶层的反对也是很强烈的,因为维持全民征兵制对军官有利:

一是他们有既得利益。向职业性军队转变首先会造成一批高级军官退役,他们大多经历了几十年才熬到将军的岗位,现在突然没位子了,他们当然不会欢迎。就算能够留下来,那些他们已经习惯的桌面以下的“好处”,如军品采购的酬金、对下属的提拔和任命权,还有各种随意性的职能,可能也没有了。俄军的高级官员普遍利用义务兵干私活,甚至将士兵包给农场和工厂。如果改成合同兵役制,这种行为不会如此受到容忍。

二是他们有恐惧心理。俄军骨干的知识范围大多局限于能够训练大批应征士兵进行对抗西方军队的部署。军官们担心他们的知识与经验,对于训练和领导一支职业军队价值有限,能力不足。结果,军队高官反对废除强制征兵制度,希望保留集结庞大军队的能力。

4、激进改革难免带来硬伤,走极端是俄军改革通病

这次军事改革具有明显的激进和强硬色彩。当改革受到军内高级将领的反对和抵制时,俄领导人通过高层换血的方式强行推进改革,撤换了以前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级将领。俄军追求一步到位,打破了以往先试点再推广的习惯。谢尔久科夫说:“以往改革都要先进行试点,试来试去结果不了了之。这次我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所以这次改革动作既大又快,全面铺开。但大刀阔斧必然伤筋动骨。许多机关和部队在一段时期内陷入混乱,俄军内部稳定将面临严峻考验。

为什么要把俄军人数裁到百万以内?对这个数字就有人质疑。俄国防部说,这一数字是最优的选择。据说这是从领土面积、边界长度、国家经济实力、适龄应征服兵役者数量等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俄著名专家阿尔巴托夫就提出了异议:“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正好是100万,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些”。整数听上去很美,但这跟俄罗斯军事学说毫无关系。军队人数应该是与国家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军事威胁挂钩的。还有专家提出,大量削减军官和取消准尉不可能不对军队的战备状态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向着最好的方向。两年来从军官过剩变成了军官不足。看来,俄罗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走极端。

(注:曹永胜,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俄军问题研究专家,大校军衔)

猜你喜欢
军官军队部队
俄部队军演
跳伞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哥伦比亚 军官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