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冯雅可
民生所指 民心所向
文 / 本刊记者 冯雅可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小孩子读书也方便了,生病住院还可以报账,日子好了,我都能多活十年!”大竹县庙坝镇老场村七旬老人杨帮碧看着逐年的变化,爬满皱纹的脸上闪动着活力。
2014年1月2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4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在广袤的四川农村,杨老太的幸福生活只是全省实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中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前所未有的高投入、严执行下,农村民生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纸方案在一年的实施中,带着一点一滴的温情渗透到各行各业,真真切切改变了千万群众的生活。
截至2014年11月,我省十项民生工程涉及的60个分项122个小项中,有113个小项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个小项达到或超过目标任务进度;19件民生实事中,有14件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件达到或超过目标任务进度。
其中,全省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开工52.43万套,是2013年开工总量的2.46倍;已将1.72万套公租房分配给农民工,完成2014年初下达任务量的103%。
数字背后,是政府对农村民生的不懈攻坚,更是政府确保农村老百姓壮有所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决心和气魄。
民生工程必须从最需要关心的人群着眼,从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抓起。十项民生工程惠民项目细、多、广,将更多关切投向农村和民族地区,投向各类困难人群,投向教育和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
19件民生实事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就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从数量来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占大头,教育有4件、医疗卫生3件、住房3件、养老两件、农村基础设施3件、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两件、就业1件、村级公共服务1件。
据统计,各级财政计划安排1176.05亿元推进十项民生工程,计划安排596.38亿元投入19件民生实事,剔除重复内容,财政共计划安排1241.32亿元。其中,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为此,财政计划安排230多亿元,是19件实事中投入最大的一项。投入前所未有,部署细致入微,传递着政府解决民生难题,攻克民生“短板”的决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四川民生工程找准了解决民生难题的关键点,突出了解决群众直接相关、直接感受、直接受益的重点问题。计划与目标摆在眼前,成败与否还看执行力。
2014年初,《方案》一经颁布,全省各级各部门立即抓紧落实,细化制定年度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各地在具体工作中,突出重点办好民生实事和民生政策体系建设,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以确保各项民生工程落地开花,实效惠民。
如果说政府出台的政策多数时候让人“高攀不起”,那么这次的《方案》则尤为实在与接地气。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改善性民生愿望均有涉猎。
在19项民生实事中,有一项是为小学生、初中生免除作业本费,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一年也就几十元,看起来虽然数字不大,但能让孩子感受到政府对他们成长给予的关心,让家长感受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民生实事有很多件都是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的细化深化。比如减免38万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等,更细更近的民生实事,将为特殊群体带去公共财政的温暖。
针对农村民生的项目则更加细致,覆盖也更加宽泛:改善 2000 公里乡村公路;实施2.6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维护补助;为1万公里公路建设安全护栏;将30%公租房定向出租农民工……
民生工程的实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将白纸黑字变为现实,彻底保障和改善民生“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不仅如此,老百姓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了极大的参与度。以农房改造为例,政府提出全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原则,避免农村建设城市化,保护农村形态,体现山水田园特色。而实际上在投入建设期间,各地均鼓励“一村一议”、“投工投劳”等农房建设方式,农房改造、建设计划都要得到百姓认可,而不只是政府“说了算”。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不变的主题。
摄影/方炜
2008年开始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两年后,新增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和文化体育工程,从此固化为十项民生工程;2013年,为尽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公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2014年又提出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并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
随着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不断延伸、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受惠群众也不断增加。在农村,更是铺开了一张张幸福的民生画卷:
屏山县蒋坝村村民王自元再也不用为看病远而操心了,新添的村卫生室让他享受到私人医生般的服务。
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的张子奎在副区长手把手的“包带”下,一家五口人2014年增收1万元,甩掉了“穷帽子”。
泸县嘉明镇少华村村民唐朝坤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搬进了原址重建的新房,90平方米崭新漂亮的房子让这一家子重燃生活的希望……
一户户幸福生活,铺展开来是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答卷。答卷上,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四川实践,是党员干部用脚步缩短距离、丈量作风,用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凝聚成的民心。
“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2014年12月中旬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民生工程“毫无悬念”地再次被列入新一年的八大重点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2014年已经过去,人们在改变中迎接来年,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也将如细水长流,滋润着名为“幸福”的家园。
责任编辑: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