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潘红伟,刘小生,李沛鸿,马大喜
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
王永志,潘红伟,刘小生,李沛鸿,马大喜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类工程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与提升,测绘类工程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但目前测绘工程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育目标模糊化、工程教育学术化、个性教学严重缺失及实践教育严重缺位等[1]。目前,许多院校过于追求理论教学、学科体系和科学研究,未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落在实处,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影响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速度和空间[2]。焦明连等[1]针对当前我国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目标模糊,导致培养人才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测绘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以适应测绘行业的发展需求;董春来等[3]分析了当前高校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不能同测绘现代化发展与时俱进、实践教学环节多而散、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模糊等,提出了通过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指挥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林健[4]根据卓越计划对教师的要求,讨论了教师的引进、聘任和在职培养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法,提出了通过制度保障及政策激励可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以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课程设置开始即明确培养目标,避免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化;以课程优化设置入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训练应用测绘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课程设置改革为着力点,制定符合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探索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方法,可为当前测绘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为解决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参考。
课程教学是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及政府均是互利互惠。但是,当前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1.培养方向不明确
我国的工程教育没有明确、细化的工程人才目标,只有笼统的高等教育人才目标[1]。对于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少院校观念陈旧、概念模糊,对学生教育出现了“科比技高”的现象,使得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这也成为我国结构性难就业的一个重大原因。因此,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的明确,是目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的首要任务。
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众多测绘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模糊化,缺乏对未来测绘工程人才明确的定位。因此,需要充分调研、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要了解未来企业对测绘工程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明确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向。
2.理论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脱节
我国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程教育学术化,或者将工程教育技术化,导致理论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脱节。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不能把工程教育理解为科学教育或者技术教育,而应该把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看作工程教育的两个方面。
要改变目前国内工程教育学术化的尴尬境遇,必须从源头抓起。需要正确认识工程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工程教育学术化与技术化的本质,处理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使测绘工程人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应用现代测绘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教师队伍工程经验缺乏
目前,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缺乏是许多测绘工程人才培养单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体制和机制下,高校教师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比工程实践要高。因此,要充实和丰富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需要对高校当前的体制、机制进行必要的革新。
4.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企业有效的参与,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下,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模式中盈利,甚至有时亏本,导致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程度不高。因此,要提高企业参与程度,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需求,对目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进而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保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是互利互惠的,这是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针对当前测绘类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为基础,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分类、改革及优化,以期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1.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原则
在遵循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突出测绘工程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接轨,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齐头并进,注重测绘工程人才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与分类体系
当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要培养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5]。本文在对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卓越测绘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外研修课程等4大类。基础理论课程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以便更好地学习测绘专业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大学英语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包括测量学、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GIS原理等;实践课程是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包括控制基础测绘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IS应用与开发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企业综合实习等;课外研修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包括社会调查与实践、社会活动与能力展示、测绘技能竞赛、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考试、科研与工程实践、创业实践等。
在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分类,可以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性”和“创新性”[6],为构建“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3.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
针对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不足,应该及时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培养测绘工程人才应用现代测绘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测绘工程人才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李红梅等[7]对强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做出了理性分析,提出了构建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与主张,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模式完善和相应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要对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与优化,需要结合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要手段。课程方案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应用类课程、科研训练、企业实践、工程研究等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系统地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为适应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对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内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认真调研,广泛征求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及政府等多方的意见;重点加强行业企业与企、事业单位的参与程度,使得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方式和体系机构,制定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短期及中长期计划。
要保证卓越测绘工程人才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建立稳健的保障体系。本文在对当前关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8-9],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计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的需求,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
1.校企合作保障体系
为提高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提出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方案加强了行业企业与企、事业单位的参与程度,因此需要建立校企合作保障体系。在校企合作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以学校及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工程实践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要积极拓展保障体系资金渠道,努力提升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
2.奖惩机制
为保证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设置与优化阶段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鼓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与高校科研工作者指导学生实践训练,参与工程实践。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要给予适当奖励;对于业绩欠缺者,要给予相应惩罚,目的是保证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方案能够高质、高效地实施。
3.监督保障体系
为了使所建立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保障体系能够发挥应有效果和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是必要的。本文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校企合作保障体系与奖惩机制的落实情况、进度及出现的问题,监督的对象以卓越计划参与单位为主体。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效果实行定期的信息公示,以保证卓越测绘工程人才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理论与应用脱节、教师队伍缺乏足够工程经验及企业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与优化进行了探讨,以解决当前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问题。为使所构建的课程设置能有效地运行,提出了建立保障体系制度,并通过监督来维护保障体系。本文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优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探讨,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1] 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 1) : 102-104.
[2] 张大宁,张国建,樊增广.采矿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 3) : 229-232.
[3] 董春来,焦明连,周立.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 11) :117-120.
[4] 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1) : 1-14.
[5] 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 6) : 74-77.
[6] 杜才平,邢晓红,陈昌兴.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 ( 21) : 41-44.
[7] 李红梅,江志斌,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5) : 140-144.
[8]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1) : 23-39.
[9] 张仕海,阎兵,邓三鹏.机电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4 ( 8) : 29-31.
[10]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 ( 2) : 59-63.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ettings of Outstanding Personnel Training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WANG Yongzhi,PAN Hongwei,LIU Xiaosheng,LI Peihong,MA Daxi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对当前我国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理论与应用脱节、教师队伍工程经验缺乏、企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卓越测绘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及优化的原则与方法,构建了基于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保障体系及监督机制。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卓越测绘工程人才;课程设置;课程改革;课程优化;保障体系
王永志( 1983—),男,博士,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与GIS专业教学科研工作。E-mail: gisstarnnu@ gmail.com
G64
B
0494-0911( 2015) 11-0122-03
王永志,潘红伟,刘小生,等.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J].测绘通报,2015( 11) : 122-124.
10.13474/j.cnki.11-2246.2015.0362
2014-11-18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JXJG-13-7-12)